1957年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後,1958年毛澤東提出要加快社會主義建設速度,在農村成立人民公社,作為實現社會主義的基層組織。「大躍進」的口號被提出,曾要求用15年時間趕超英國等西方工業化國家(後來甚至被變本加厲地改成更不切實際的7年、3 年)。全國掀起全民大煉鋼運動,農業產量也要翻一番。大躍進最後卻是徹底的失敗。工業陷入癱瘓,除了鋼鐵之外其他工業產量都大幅度下降,九千萬農民被召入煉鋼廠,導致農業發展滯後,再加上全國各地虛報產量(浮誇風盛行),而且煉出的都是廢鐵,令剛有起色的經濟陷入混亂。
......當時究竟餓死了多少人?
這個問題恐怕永遠無法弄清。
以山西為例,當時山西九百三十九個公社,一九六○至六一年度有百分之四十二的人每天只能分配到五兩至六兩糧食,折成米麵等商品糧,只合四至五兩,而這些糧食全在公共食堂大鍋裏。按山西老鄉的說法,「幹部特殊撈稠稠,社員吃的稀流流」,因此每個社員實際進肚的必定低於四兩。這點糧食維持不了一個人的正常生命活動,原先體壯的人可能挺得過去,而體弱老幼便逐漸衰竭而死。
以五八年底的人口數字為基準,則六一年底時應有七億零六百三十二萬人。而實際僅六億五千九百九十四萬,少了四千六百三十八萬,原因就是「非正常死亡」。
但考慮到饑饉導致的出生率下降,此數字應加以修正。以一九五五至五八年這四年的平均出生率為百分之三點一九(這大致可靠)。若年鑒中五九至六一年的出生率亦可信,則同前四年的平均出生率相比,這三年分別少生了四百六十九萬、七百三十九萬和九百二十萬,共二千一百二十八萬。
將以上兩數相滅,得二千五百一十萬。但第一個數字是以出生率不變為前提計算的,因此那些應在一九五九、六○年出生而未出生的人在六一年底前的增殖也應當扣除。這樣算下來,得二千四百七十二萬。
不過,即使在正常的年份裏,作為農村人口統計主要依據的公安部的戶藉記錄和商業部發放布票(每人每年一份,無例外)的記錄都要相差千萬以上,而一九五九年十一月開始各地農村已大批餓死人,年鑒中五九年底和六○年底時中國人口總數應予置疑。這就是為何本書作者採用了較為保守的「兩千萬」這個大概數的原因。這也是為何海內外學者對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餓饉的死亡人數的估計從一千七百萬到四千萬不等,差異如此大的原因。(刊於一九八四年十二月《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的《Famine in China1958-61》,該文作者為Basil Ashton等,文中提及二千三百萬、二千七百萬、三千萬等數字。)
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即中共三十七周年「生日」那天,全國各報刊登載毛澤東六月十四日接見河南封丘縣應舉合作社社長時向在座的人描繪的一幅美景:「不要很久,全國每人每年可以平均有糧食一千斤(其中人吃六百斤,其他留作儲備糧、種子和餵豬),一百斤豬肉,二十斤油,二十斤棉花。」這個「不要很久」是多久,他沒有說;而事實是,不到兩年,死人千萬的災難便籠罩全國了。
[
本帖最後由 inabottle 於 10-10-2007 11:2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