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123
發新話題
打印

邵氏春秋 作者: 劉乃濟先生

邵氏春秋 作者: 劉乃濟先生

If brother like it, I will post more in coming!

 

(娛樂)邵氏春秋第一、二回


(刊登在吉隆坡號外周報)
前言:被稱譽為香港電影王國的邵氏影片公司,三十多年來拍片數百部,曾經光芒四射,紅極一時.由於時移勢易,連美國電影業都由燦爛歸於平澹,邵氏停止製作巳有多年.惟是在近年,有發行機構以重金購得邵氏影片的重新發行權,使到觀眾可以在銀幕上或者DVD影碟中,欣賞到當年的電影經典之作.西諺說:「羅馬城不是在一天內建成的.」邵氏由創辦時的蓽路藍縷,到後來成為香港影壇霸主,也曾走過一段悠長和崎嶇的路程.其中經歷,也就像他們所拍攝的影片一樣,劇情是精彩萬分.

第一回:邵家老大創辦天一公司
律師當導演老婆做明星
大約在二十年代,電影由外國傳來中國,最早是由上海開先河.因為當時上海是全國最大也是最繁盛的都市,又被稱為「冒險家的樂園」.只要你有本領,膽子大,在這裏就很容易發達.
電影是一種新鮮的事物,要做這種生意,就必須有冒險家的精神.此時有些外國冒險家來到上海買地建造戲院,放映的都是西片.也許你會以為這些外國人,一定是美國人,因為全世界以美國的電影最發達.若是如此猜測,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原來最初來到上海放映電影的,郤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當時這兩個國家的航海事業最發達,航海家和從老遠來中國做生意的人,都是膽子最大的冒險家.
最初因為開洋葷,影院生意很好,這些外國人以為這次執到寶,便加重投資,戲院越開越多.可是,當時的電影是沒有聲音的,被稱為「默片」.雖然每逢影片中人說話時,便有字幕顯示,但中國的觀眾不懂洋文,看得一頭霧水,不知情劇說些甚麼.後來戲院請了專人「解畫」,但也無濟於事,因為彼此的文化背景不同,對於洋人的事物,觀眾不感興趣.一陣新鮮勁兒過了之後,購票入場看戲的人便越來越少,戲院裏的觀眾少得像小貓3隻4隻.
中國人腦筋靈活,反而認為電影這種新鮮事物大有可為.於是有人開辦電影公司,拍攝中國劇情的影片,租用外國人開辦的電影院來放映.這麼一來,電影生意不但起死回生,甚至在其他的大城市,都有人開設電影院,放映上海人拍攝的影片.
有錢賺的生意,便會有人搶著來做.這時候,上海的電影公司猶如雨後春荀.在這些電影公司中,有一家叫做「天一公司」.
招牌叫做「天一」,凡是寧波人都知道這家公司一定是阿拉同鄉開的.因為寧波有一間「天一閣」,是世界聞名的私人圖書館.裏面藏書四千多種,多達五萬三千餘冊.碑帖自三代到元宋,將近一千集.這裏又是名勝風景區,凡是去到寧波遊覽的人,有園林之勝的天一閣,是必遊的勝地.
天一電影公司的老闆,真的是寧波人,叫做邵醉翁,在兄弟中排行老大.他本來是個律師,又曾經做過銀行經理.不知怎的,他對電影竟然發生了興趣,不但開電影公司,還做起影片的導演來.有人說:因為邵醉翁娶了女明星陳玉梅做老婆,所以對做電影生意有興趣.但也有人說:邵醉翁是開了電影公司之後,才把老婆陳玉梅捧起來做明星的.
天一雖然是一間規模不大的電影公司,由於邵醉翁的頭腦靈活,專門拍一些民間故事影片,這類題材很受觀眾歡迎.加上他自己做導演,影片可以趕工完成,雖然在質素上有點粗製濫造,但因為劇情對準了觀眾的胃口,拍出來的影片套套賣座,小兵立了大功.
天一公司的影片賣座,郤激怒了一位電影同業,那就是明星公司的老闆周劍雲.明星公司財雄勢大,而且租用了西班牙人雷摩斯的五間戲院,這五間戲院又都在繁盛地帶,一向生意最好.由於天一這間小公司,所拍出來的低成本影片,有時賣座竟然勝過明星公司的大製作,於是,一向自傲同儕的周劍雲,也就「條氣唔順」了.
周劍雲對邵醉翁看不順眼,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邵醉翁是寧波人.當時的寧波,雖然在地理上是緊貼著大上海,但在上海人眼中,寧波是鄉村,寧波人是「滿腳牛屎」的耕田佬.事實上,寧波人確實是務農為生,但因田少人多,許多人都來到上海謀生,做些低下的勞動工作.最有名的就是三把刀,那就是剃刀、剪刀和菜刀.剃刀是剃頭佬用的,剪刀是裁縫佬用的,菜刀是廚房佬用的,可見當時的寧波人,都是勞動階層,所以被城市中的上海人看不起了.不過,寧波人克苦耐勞,不但能夠在上海灘立足,還崛起了不少人材,邵醉翁便是其中一個.
這種情形就好像當年的浦東,因為浦東是農村,浦東人是農夫,所以在上海市區生活的浦西人,便瞧不起浦東人.甚至有人說:「浦東一間屋,不及浦西一張床」.可是,風水輪流轉,如今浦東一帶,全都是嶄新的高樓大層,上海的經濟重心亦巳逐漸轉移到浦東去.看來如今的浦西人,再也不敢把浦東人看扁了.
由於對邵醉翁看不順眼,亦由於生意上的競爭,周劍雲決意要消滅這個時常會奇兵突出的對手.他想出的制裁方法,便是要使到天一公司拍了片也沒有地方放映.由於他手上掌握了五間位置優秀的戲院,就好像手裏執著屠龍刀一樣,可以號召天下.他利用這種優勢,再聯合了其他五間規模較大的電影公司,聯成一條陣線,稱為「六合」.
這個六合組織,除了周劍雲自己的明星公司之外,還有但杜宇的上海影戲公司,張惠民的華劇公司,顧肯夫和朱瘦菊的大中華百合公司,黎民偉的民新公司,陳鏗然友聯公司.他們對付邵醉翁的手段,便是除了周劍雲旗下的五間戲院,不放映天一公司的影片之外,其他戲院亦不許放映天一公司的影片,否則,六合組織的影片,以後便不在這些戲院放映.
六合組織是人多勢眾,陣容又大,那些戲院當然是「西瓜偎大邊」,不敢因為放映天一公司的影片而得罪那六間大公司.這麼一來,天一公司拍好了的影片,也就找不到戲院放映.影片丟在倉庫裏,拍片的資金無法回籠.
另一方面,這六間公司又大肆向天一旗下挖角.除了邵醉翁的老婆陳玉梅之外,無論是銀幕上的明星以至幕後的工作人員,都紛紛的「蟬曳殘聲過別枝」.因為大家看著天一公司所拍的影片沒有戲院上映,便以為邵醉翁巳經「玩完」.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當然是「卅六著,走為上著」.這也難怪他們捨棄天一而另投新主,正如俗語所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也是人之常情.
天一公司在這般惡劣形勢之下,確實笈笈可危.惟是邵醉翁有著寧波人堅忍奮鬥的性格,永不言敗.環境越是艱險,他的鬥志便越堅強,況且古諺有說:「天無絕人之路」.邵家老的頭腦靈活,果然想出了一條突圍而出的妙計,在眾多兄弟同心協力之下,終於拓展出一個新天地來.
邵家兄弟怎樣創造出一個新天地來呢?且待下回分解.


第二回:薛覺先命犯桃花被追殺
邵醉翁獨具慧眼識英雄
話說邵醉翁的天一公司被六間電影公司圍攻,拍出來的影片沒有戲院上映,旗下的明星和工作人員又被挖角,正陷於四面楚歌的局面.惟是俗語說:「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天一公司看來巳是「山窮水複疑無路」之際,上海的電影事業郤遭逢一次很大的變化,使到邵醉翁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曙光.
在這時候,電影能夠發聲的技術巳經研製成功,結朿了影片的「默片時代」.於是,所有電影公司都須趕上潮流,改拍有聲電影,否則便會被淘汰出局.在這個轉變之下,有些國語說得不好的明星,飯碗也就被打破了.
邵醉翁主持的天一公司,當然也想趕搭這班時代的列車,改拍有聲電影.無奈因為旗下的人材稀少,只能看著人家熱鬧,自己則望洋興嘆.
就在此時,邵醉翁聽到了一個消息.廣東大戲的著名大佬倌薛覺先,因為在廣州惹上了桃色事件,被有勢力人士買兇追殺.他和妻子唐雪卿為了逃命,連夜從廣州逃到香港,再坐輪船來到上海避難.
這種緋聞,若是別人聽到了,便會一笑置之.可是,邵醉翁聽了之後,他的靈機一觸,立即有了一個好主意.他親自登門拜訪,邀請薛覺先夫婦主演一部影片.因為唐雪卿也是花旦,兩人會唱會做,正適合了拍攝有聲電影的要求.
薛覺先因為愴惶出走,身邊所帶的盤纏不多,如今逗留在人地生疏的上海,又不知道要等到甚麼時候才能回到廣州重登舞台.夫婦兩人正在愁眉不展之際,邵醉翁登門邀請他們拍電影,就恍如雪中送炭,正好解決了他們的難題.何況,薛覺先雖然是著名的大佬倌,郤還沒有拍過電影,如今既然有人請他拍電影,正好趁著這個機會開洋葷.因此,邵醉翁與薛覺先夫婦洽談之後,兩下一拍即合.
邵醉翁原本打算邀請薛覺先把他的拿手好戲搬上銀幕,因為這是有聲電影,可以由頭唱到尾.可是,薛覺先認為這個主意不可行,因為他的戲服全都留在廣州,如果要搬運過來,不但勞師動眾,影片的開拍也要拖延時日.倒是薛覺先自己有個主意,他說出來之後,邵醉翁便拍掌叫好.因為這個方法,可以解決了戲服的難題.
薛覺先對卲醉翁說:自己在廣州演戲的時候,曾經和另一位紅伶馬師曾互爭長短.當時馬師曾為了要別開生面吸引觀眾,把西片《盧宮秘史》改編為粵劇,搬上舞台演出,戲名叫做《賊王子》.薛覺先當然不甘示弱,立即把一部當時很賣座的西片《璇宮艷史》,也改編為粵劇,叫做《風流伯爵》,和馬師曾唱對台戲.這齣戲的背景是在現代,所以演員都穿西裝,這就可以避免要找戲服的麻煩了.
卲醉翁是寧波人,沒有看過廣東大戲.他以為廣東大戲就像京劇一樣,劇情都是歷史題材,演員都要穿著傳統戲服.若不是薛覺先加以說明,他真的不知道廣東大戲竟然會是那麼新潮,能夠穿著西裝演出.當下大喜過望,立即籌備開拍.薛覺先也立即打電報到廣州去,召集自己的音樂班底前來上海拍和.
可能是邵醉翁經過一番折騰之後,如今是時來運到了.有一天,他和一位開辦香煙廠的朋友談起開拍新片的事.這位朋友的香煙廠,恰巧有一隻新牌子香煙將要在市面上推出,打算拿出一大筆錢來賣廣告.
這位朋友倒是很有生意頭腦,他看到電影很受歡迎,如果能夠利用電影來做宣傳,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今,他聽見卲醉翁說要開拍新片,便覺得機不可失.他向邵醉翁提議,打算利用新片來宣傳那隻新上市的香煙.如果邵醉翁荅應的話,他的香煙廠可以贊助一筆拍片費用,當作是新香煙上市的宣傳費.
邵醉翁的頭腦非常靈活,他想出了一個新點子,說出來之後,這位朋友便拍掌叫好了.那隻新推出的香煙,牌子叫做《白金龍》.邵醉翁的點子,就是把新片中的主角,就是那個風流伯爵的名字,改為姓白名金龍,片名也就名正言順的叫做《白金龍》了.這正好配合香煙上市的宣傳攻勢,於是,這位朋友便贊助了一部份拍片費用,使到邵醉翁拍片時減輕了成本.
影片開拍時,又來了一個新問題.薛覺先此時雖然身在上海,仍然是心驚膽戰,恐怕仇家會派人來上海追蹤暗殺,因此,他拍攝這部影片時,堅持不用薛覺先的名字,另外取了一個叫做「章非」的假名.邵醉翁郤無異議,只在心裏暗笑,覺得薛覺先這種「掩耳盜鈴」的方法,簡直是多此一舉.主角的名字叫做章非,甚至叫做阿貓或者阿狗也好,這些全不重要.只要影片上映,難道觀眾就認不出銀幕上的是薛覺先嗎?
影片在拍攝之時,便有人覺得事情有點蹊蹺.因為薛覺先雖然是廣東大戲紅透半邊天的大佬倌,但在上海,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何況他還改了個假名,叫做甚麼章非.最重要的,郤是這部影片是說廣東話,唱廣東大戲,上海人那裏聽得懂?當時在上海的廣東人亦很有限,就算全都來捧場,戲院裏亦不會有很多觀眾.這個問題,連對手的六大公司也都納悶起來,不知邵醉翁的悶葫蘆裏賣的是甚麼葯?難道影片在拍好了之後,他是留給自己看嗎?再說,就連邵醉翁自己,也聽不懂廣東話,看不來廣東大戲呀!
其實,邵醉翁在開拍這部影片時,便巳經縝密地考慮過自己的處境和將來的出路.他知道以天一公司的財力和人力,是無法與六間財雄勢大的公司對抗.他也知道,除了上海之外,廣州和香港等地也很繁榮,南洋一帶更是海闊天空,都是可以發展電影事業的好環境.既然留在上海與六大公司對抗,沒有必勝的把握,甚至連生存也會成問題,倒不如把上海這地盤放棄,在新環境中另創一番事業.
拍攝《白金龍》,就是邵醉翁下的第一著棋.影片拍好之後,他把全盤計劃告訴三個弟弟,那就是二弟村人、三弟仁枚和六弟逸夫,并由他們帶著影片的拷貝南下.邵醉翁這個戰術,就好像被敵兵圍困之下,派出兩隊精兵突圍而出,另外開展一個新戰場.邵村人的新地盤是在香港,邵仁枚和邵逸夫的新地盤是新加坡和馬來亞.
邵村人到了香港之後,便安排《白金龍》在香港和廣州一帶上映.因為這是第一部有聲的粵語片,好奇的觀眾爭著要開洋葷;而這部電影又是由紅遍粵劇舞台的大老倌薛覺先主演的.在薛覺先還未逃到上海之前,他主演的那齣廣東大戲《風流伯爵》,巳經是連場滿座.戲中的那些歌曲,亦巳唱到家傳戶曉.如今觀眾竟然能在銀幕上看到舞台偶像的薛覺先,還可以聽到他唱出那些百聽不厭的歌曲,於是電影院連場滿座,甚至有些戲院的映期長達幾個月.
邵村人便憑藉這部《白金龍》賺到盤滿缽滿,在香港站穩腳步,開辦了香港邵氏公司和南洋片場.
至於另一路邵氏大軍,由邵仁枚和邵逸夫率領,到新加坡和馬來亞打天下,又是怎麼樣的情況呢?由於篇幅所限,只好留在下期再說了.
[ 本帖最後由 ABOY 於 12-3-2009 07:49 編輯 ]

TOP

好睇過個台d電視劇好多!非常冀待下一回!唔知會唔會講到六叔同鄒生d恩怨情仇!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13-3-2009 01:42 AM 發表 好睇過個台d電視劇好多!非常冀待下一回!唔知會唔會講到六叔同鄒生d恩怨情仇! 
六叔同鄒生d恩怨情仇 will coming in next issue!     Please wait

TOP

(邵氏春秋13)有人把影城叫做農場

 

星期日, 九月 02, 2007

(邵氏春秋13)有人把影城叫做農場

  在香港影壇曾經紅得發紫的大明星,其中有不少人是在邵氏創辦的《南國實驗劇團》出身的.女星方面,得過亞洲影后榮銜的李菁,被捧為一代女俠的鄭佩佩,和江青、秦萍、李婷、邢慧、張燕、虞慧、舒佩佩、黃莎莉,與及後來轉演電視的李司棋等.男星則有羅烈、午馬、衛子雲、傅聲、岳華、陳鴻烈、李修賢、秦祥林,和後來轉演電視的周潤發、鄭少秋等.現時的香港導演會主席吳思遠,和如今在美國大展拳腳的導演吳宇森等,當年也在南國劇團的編導組受過訓練.
  
  南國劇團的學員受訓一年以後,如果被邵氏看中,便得到公司簽約成為演員.這張俗稱為賣身契的合約,一簽便是八年,待遇郤是非常戔薄,月薪只有二百元.倘若不會說國語,還要扣去五十元,只剩下一百五十元.從台灣招考來的新人,待遇就比較好些.除了有宿舍可住之外,還允許母親同來照料,月薪比香港新人多了一倍,是四百元.
  
  當時的二百元,大約只能夠勉強維持個人的生活.女人還比較好些,因為她們都是年輕貌美,頭上又有著明星的光環,可以引來不少公子哥兒追逐於石榴裙下,私底下會有餽贈,甚至可以穿金戴銀.可是,男人便苦哈哈了,一個月的薪水,只能夠拿去造一套較為像樣的西裝.身上雖然穿得很光鮮,錢包裏郤是空空如也.人家以為做明星很風光,其實他們是有苦自己知.
  
  每天下班時份,那就是前面所說,是六老闆每天最不開心的時刻.在邵氏影城的大門外,排列著數十輛巴士,接載員工下班.但在這些巴士開走了之後,邵氏影城門前又排滿了汽車,都是名貴的私家車.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時候是那些公子哥兒來接女星進城裏去吃喝玩樂.
  
  這些私家汽車雖然名貴,但因為沒有通行證,不得其門而入,就只好泊在影城門前.到了約定時間,娉婷倩影有時還未出現,因為女星可能化妝需時,又或者要擺一下明星的架子.那時候,手提電話還未發明,大少爺們心內焦急,郤也無法可施,惟有在車內一邊吸煙一邊等候.在這群耐心等候佳人的男士中,當然少不了華光船務公司的六少爺趙世光.他每晚都駕車往來於路窄灣多的清水灣公路上,經過一番奔波勞碌,總算有所收穫,後來娶了何莉莉做老婆.
  
  那些公子哥兒去邵氏影城接女明星出來遊樂,在所謂上流社會中,巳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其至有人捉狹的把邵氏影城叫做邵氏農場,因為九龍郊區有許多農場是養雞的.
  
  電影圈雖然是個大染缸,但也不能「一竹竿打一船人」,其中亦有人是出污坭而不染.只不過,眾人皆醉我獨醒,郤要付出很沉重的代價.
  
  有個女星叫做李婷,她是上海人,自小便沒有了母親.中國大陸政權易手之後,李婷跟隨父親李書唐來到香港.父親是個知識份子,曾經做過教師,但來到香港之後,只能在一些私立學校教書,待遇很差.亦曾經在長城公司做過編劇,郤鬱鬱不得志,生活過得很窘絀.不過,李書唐對於女兒的教育很重視,除了送她上學之外,還親自教授中國文學,朋友們都稱讚李婷為才女.
  
  李婷考進了南國實驗劇團,因為成績好和會說華語,簽下了八年的賣身契,每個月可以拿到二百元薪水,還可以住在邵氏員工宿舍裏.這時候,李書唐以賣文為生,身體又不好.由於公司規定,女演員只可以與母親同住.李書唐無法跟隨女兒,只好獨自在沙田租了一間小木屋居住.李婷的戔薄薪水,自己省吃儉用,還要供養父親.
  
  若論容貌,李婷不算得很嬌美,但她初出道便一鳴驚人,被選中在嚴俊導演和兼任男主角的古裝片《萬世流芳》做女主角.劇情是改編於傳統戲曲《狸貓換太子》.李婷飾演宮女寇珠,忠心護主,寧死不屈,演技表現得十分出色.有了良好的開始,大家都以為李婷以後的星運,便可以平步青雲了,她的父親李書唐亦感到老懷大慰.
 
  由羅維導演的影片《鱷魚潭》,亦選中了李婷做女主角,并飛往泰國拍外景.在影片中,李婷有一個全身赤祼的鏡頭,是用替身代拍的.自此以後,李婷便被視為「脫星」.李婷不肯做脫星,推了公司派來的劇本.一個新人而不肯接受公司派演的角色,最終的命運,當然是被雪藏起來.
  
  李婷有一個親密男友,據說是豪門子弟.他們巳經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但因為李婷做了脫星,得不到對方家長的諒解,這段情緣也就破碎了.事業既失意,又失去了愛情,李婷一時想不開,半夜裏就在宿舍裏懸樑自縊,才女也就香消玉殞了.李書唐突然失去了相依為命的女兒,加上貧病交迫,也在沙田那間小木屋中自縊斃命.這一幕父女慘死的悲劇,當年曾經震驚一時.
  
  在李婷的遺書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我也知道,如果像有些人那樣的出外交際,經濟情況便可以改善過來.可是,我畢竟是讀過幾本書,沒法過得了自己那一關,不可能同流合污.……」
  
  李婷的身邊,不是沒有狂蜂浪蝶,而是她沒法同流合污.可是,有些女星可能是姿色平庸,或者名氣不夠響亮,沒有人把她們接出去吃喝玩樂.這些女星在宿舍裏確實悶得發慌.看電視就只麗的映聲獨沽一味,晚上節目不是粵語殘片就是歡樂今宵.宿舍外面一片漆黑,風吹草動,看來真的像鬼影幢幢,誰也不敢走出門外.最熱門的娛樂是搓麻雀,宿舍內到處都是拍拍聲響.有些年青男女熱情如火,把單人住的宿舍關起門來,在裏面做些甚麼事情,都不會有人知道.有人一時疏忽,便搞出了人命來,那就是陳觀泰和盈盈.他們後來雖然奉子之命草草同居,但當時郤是逢場作戲,沒有甚麼感情基礎,結局當然是分手.

TOP

(邵氏春秋)第十四回 香港總督一語道破 東南亞影展要改名

 

星期四, 十月 04, 2007

(邵氏春秋)第十四回

    香港總督一語道破 東南亞影展要改名
  
  前面提過邵氏影片《江山美人》,曾經得過亞洲影展的最佳影片獎,邵氏旗下的明星林黛、凌波、李菁等,亦曾得過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說到亞洲影展,從創辦到能夠舉行那麼多屆,六老闆花了不少心血和時間,真是功不可沒.
  
  舉辦影展的構思,是來自日本大映公司的總裁永田雅一.當時日本影片不但產量多,而且質量好,技術也很先進,在整個亞洲是首屈一指.香港影片雖然產量也多,但質量不高,其至連沖印彩色菲林的設備都沒有,影片拍好,要拿到日本沖印.台灣電影的情況和香港不相伯仲,韓國電影此時正在急起直追,但與香港、台灣比較起來,仍是略遜一籌.至於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出品,那就更加落後了.
  
  日本電影界一直野心勃勃,想把自己的出品,像美國電影那樣發行到全世界去.他們想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由近而遠的打開東南亞的市場.可是,出乎日本人意料之外,東南亞的市場就是一直打不開.最使他們氣結的,香港和台灣的影片,在質素上比不上日本影片,郤在東南亞郤很受歡迎.
  
  以前日本軍閥要掠奪東南亞,可以派兵入侵.惟是這個年代巳經過去了,日本想打東南亞電影市場的主意,就只好笑臉迎人的與東南亞影壇的有力人士打交道.他們看中了六老闆,認為他在東南亞電影界舉足輕重.於是,由永田雅一出面與六老闆聯絡,商談共同創辦影展的事宜.
  
  六老闆對於永田雅一的建議,不但非常贊成,并且盡力協助.他們拉攏了日本、韓國、香港、台灣、馬來西亞和泰國,一共是6個成員,聯合創辦這個也萛得是國際性的影展,名稱就叫做東南亞影展.經過一段時日的籌備,影展終於順利地開鑼了.
  
  東南亞影展是每年舉辦1次,輪流在各個國家舉行.可是,這個影展才舉辦了3屆,便幾乎要散夥了.原因是日本的出品,無論在藝術上或者質素上,確實比其他國家的出品高出一籌.大會邀請的評判,都是外國影壇的知名人士,他們正直無私的秉公評判,連續3屆,所有大獎都被日本囊括而去,其他5個國家都變成了「陪太子讀書」.於是,有人不想做人家的陪襯品,便嚷著要打退堂鼓,不再陪日本玩下去了.
  
  為了顧全大局,讓大家有興趣再玩下去,日本自動提出,以後不再在影展中拿大獎.因為他們那麼熱心的促成這個影展,目的是要和東南亞國家打好關係,把影片發行到這些地方去,郤不是為了拿大獎出風頭.那些評判不知道日本要創辦這個影展的動機,郤以藝術標準來評判參展影片,幾乎壞了日本的大事.
  
  另一方面,在以後的影展中,大會便不再邀請那些知名人士來作評判,改由每個成員國派出1個評判.換句話說,每個成員國的手上都有1張票.如果有人想在影展中得獎,便須先行聯絡其他國家的評判,看人家肯不肯投你一票.於是,以前是由藝術專家來做評判,如今郤是轉向於幕後彼此協商.投桃報李,那是必然的事.
  
  日本在影展中自願靠邊站以後,東南亞影展便成為了邵氏與電懋你爭我奪的戰場.六老闆雖然是香港代表團的團長,但電懋的董事長陸運濤郤是馬來西亞代表團的團長,他們都可以各自派出一位評判,可算是勢均力敵.因此,在以後的幾屆影展中,各項大獎都由各國均分.例如有一屆,韓國得到最佳男主角獎,電懋便得到最佳女主角獎,邵氏便得到最佳影片獎,其他國家也得到一些其獎項,正如俗語所說的「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決不落空.
  
  在東南亞影展舉辦了幾屆之後,便改名叫做亞洲影展.影展為甚麼會在中途改名呢?其中有著一個有趣的故事.這一屆影展在香港舉行,六老闆是香港電影界代表團的團長,也就是這屆影展的東道主.他的面子也很大,請來了香港總督葛量洪爵士為大會揭幕.
  
  港督揭幕之後,照例要向嘉賓講幾句話.他說:「很感謝大會請我來揭幕,讓我可以增加一些地理常識.如今我才知道,原來日本和韓國,也是屬於東南亞的.」在場的各國代表和嘉賓,有些人忍不住的,巳經咭的一聲笑起來了.  
  
  到了這個時候,大家才發覺確實擺了一個很大的烏龍.凡是稍有一點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日本和韓國是在東北亞,而不是在東南亞.經過香港總督一語道破之後,這個東南亞影展的名字不能再持續下去了.補救的辦法,當然不是讓日本和韓國退出,而是把影展改名,稱為亞洲影展.經過這麼一改,日本和韓國便可以名正言順的參加影展了.
  
  邵氏和電懋在亞洲影展中爭強鬥勝,確實可以替影壇增添熱鬧,大家都多拍一些叫好又賣座的影片.「有競爭才會有進步」,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很可惜的郤是,對電影有著濃厚興趣,而又肯在電影事業投下巨資的電影大亨──電懋公司的董事長陸運濤,不幸在台灣空難逝世.他的繼任者無心戀戰,六老闆也感慨地說:「從此失去了一位可敬的競爭對手.」
  
  再過兩年以後,六老闆聯絡了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加上他自己控制的香港,再拉攏了新加入的印尼,整個亞洲影展巳經成為六老闆的囊中物,他要怎麼玩便怎麼玩.為了要使林黛死心塌地的歸附於邵氏旗下,六老闆運用自己的影響力,讓她連奪兩屆最佳女主角獎,加上以前的兩屆得獎,成為空前絕後的4屆亞洲影后.可惜林黛紅顏薄命,為了夫妻間的一些瑣事,竟然服食過量安眠葯而魂歸天國,再也不能為邵氏效力,辜負了六老闆的一片苦心.

TOP

唔講都唔知林黛系咁樣攞左咁多屆影后!

 

李婷死得好唔抵!佢其實都算樣貌娟好! 如果換左系今時今日,d小星星重唔大做特做花邊新聞咩!依家真系時移世易,'民風'令人為之喪膽!

 

 

睇左下面呢段野,先知亞視當年套'銀狐'o既相關情節系講緊邊個!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很可惜的郤是,對電影有著濃厚興趣,而又肯在電影事業投下巨資的電影大亨──電懋公司的董事長陸運濤,不幸在台灣空難逝世.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15-3-2009 02:39 PM 發表 唔講都唔知林黛系咁樣攞左咁多屆影后!   李婷死得好唔抵!佢其實都算樣貌娟好! 如果換左系今時今日,d小星星重唔大做特做花邊新聞咩!依家真系時移世易,'民風'令人為之喪膽!     睇左 ...
套'銀狐'o既相關情節比"影城大亨"真實 

  Could you post 李婷 photo?

[ 本帖最後由 ABOY 於 15-3-2009 18:31 編輯 ]

TOP

(邵氏春秋)第15回  只因評審委員一句話 凌波遲了一年做影后 

 

 

星期六, 十一月 03, 2007

(邵氏春秋)第15回 

   
    只因評審委員一句話 
凌波遲了一年做影后 
  
  由東南亞影展到亞洲影展,連續舉行了十多屆.日本電影界原想藉著影展而打入東南亞市場,惟是東南亞各地的觀眾,始終對日本影片缺乏興趣,以致好夢成空.加上日本影片又不爭取得獎,甚至覺得以後參不參加影展,也沒有甚麼關係.這麼一來,當年極為熱心創辦影展的日本,也就逐漸的意態闌珊了.
 
  日本雖然放軟了身段,但亞洲影展仍然熱鬧,因為香港影壇兩大陣營的邵氏和電懋,正在亞洲影展中爭著出風頭,興緻勃勃的爭奪最佳片和影帝、影后的榮銜.後來陸運濤在台灣空難去世,電懋再也無心戀戰,只剩下了六老闆獨自唱這台戲.此時,他在亞洲影展中的影響力就更加膨脹了,幾乎可以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凌波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一鳴驚人,六老闆更把凌波視為「邵氏之寶」.他有意打鐵趁熱,讓這一塊「寶」的聲譽更上一層樓,便積極的要把凌波捧上這屆亞洲影展影后的寶座.以當時六老闆在評審委員會中的影響力來說,這個影后榮銜,凌波確是唾手可得.郤不料泰國的評審委員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話,這一隻煮熟了的鴨子,竟然在嘴邊飛走了.
 
  泰國那位評審委員經巳受人拜托,在評選最佳女主角時,向凌波投下一票.但當他看完《梁祝》影片之後,不禁困惑地說:「這位凌波小姐,雖然本身是女性,但她在影片中扮演的是男主角,那個樂蒂才是女主角.如果我們選出凌波做最佳女主角,能夠說得通嗎?」其他的評審委員一想,這確實是個問題.就因為這位評審委員的一句話,凌波在這一屆影展中便當不成影后.不過,這些評審委員也算是很「識做」,為了要給六老闆一個面子,特別頒發一個最佳新人獎給凌波,算是安慰獎.
 
  到了下屆影展,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最佳女主角獎當然是非凌波莫屬了.這次凌波參選的影片是《花木蘭》,她在戲中雖然仍是女扮男裝,畢竟是戲中的女主角.於是,這次凌波順利當選影后,評審委員們都再沒有說話了.
  
  林黛去世以後,邵氏為了要捧出一位接班人,六老闆看中了年青貌美的李菁,當然要讓她當影后.六老闆打個招呼,這位「娃娃影后」便出爐了.王羽不聽話,跳出去另創天下,邵氏又要捧出一個接班人,於是,姜大衛便當上了亞洲影帝.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由於亞洲影展巳經淪為「太公分豬肉」的地步,雖然是「位位有獎,決不落空」,但大家覺得再玩下去,也沒有甚麼意思.於是,這一個曾經搞得有聲有色的國際性影展,後來便無疾而終了.
  
  六老闆從新加坡來到香港,經過幾年的努力,事業上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帆風順,甚至連最強大對手的電懋公司,也都偃旗息鼓,把整個香港影壇拱手相讓.可是,世事往往難料,如果用歷史小說的筆法來描述,就好像皇帝東征北伐,所向披靡,不料紫禁城內郤掀起了一場兵變,幾乎搖動了六老闆的皇座.
  
  當年六老闆來到香港打江山,對手的電懋是人強馬壯,邵氏郤是兵微將寡.加上初來步到,對於香港影壇的環境亦不熟悉,即使要大展拳腳,也需要一些時間.但在這時候,由李翰祥導演的影片《江山美人》,打響了頭一炮,替新成立的邵氏影城擦亮了招牌,出馬立下了第一功.

  以當時的形勢來看,李翰祥能夠在這時候力挽狂瀾,六老闆當然是另眼相看.李翰祥亦沾沾自喜,儼然以邵氏旗下的首席大導演自居.到了他導演的《梁祝》創下最高票房收入之後,就更加飛揚拔扈不可一世了.

  這也難怪李翰祥一時得意忘形,因為當時電懋要開拍新片《梁祝恨史》,由嚴俊導演,李麗華女扮男裝扮演梁山伯,尤敏扮演祝英台,嚴俊扮演祝員外,明星陣容之強,可以說是一時無兩.邵氏為了要與電懋競爭,竟然短兵相接,也要拍一部《梁祝》,與電懋唱對台戲.由於李翰祥此時是邵氏旗下惟一的大導演,這一場硬仗,當然是由他做三軍統帥.
 
  為了打這一場硬仗,邵氏旗下的精英,全都由李翰祥調兵遣將,其他影片全都停拍,騰出所有攝影廠來給李翰祥使用.這時候,除了六老闆之外,幾乎整個邵氏影城,全都由李大導發號施令.邵氏的《梁祝》,終於趕在電懋《梁祝》之前上映,正如俗語所說的「飲了頭啖湯」.

  兩間大公司趕拍《梁祝》唱對台戲,影片還未上映,便先哄動起來.邵氏的《梁祝》搶先上映,觀眾爭先恐後的入場欣賞,票房收入驚人.尤其是在台灣,真可說是盛況空前,戲院連滿3個月,創下了電影史上的奇蹟.
  
  至於電懋的《梁祝恨史》,因為行遲了一步,只好再押後一段時候才上映,暫避邵氏《梁祝》的風頭火勢.惟是電懋的《梁祝》上映時,票房的收入不怎麼樣.

  邵氏打嬴了這一場硬仗,六老闆當然很高興,更何況在無意之間,創造出一個「淩波奇蹟」來,更是錦上添花.李翰祥不但是這部影片的導演,還是把淩波發掘出來的「伯樂」,若是論功行賞,李大導的功勞當然最大.太多的讚譽,使到李大導也不由自主的輕飄飄起來了.
 
  耳邊雖然是一片讚譽的聲音,但在李翰祥看來,郤是美中不足.因為《梁祝》替邵氏賺來的鈔票,恍如天文數字,可是他所得到的,只不過是一份導演費而巳.讚譽不能當飯吃,鈔票才是最實際.李翰祥認為六老闆論功行賞,也該表示一點意思,可是等來等去,還不見六老闆有所表示.
  
  李翰祥當時住在九龍的加多利山,與影后林黛為鄰,房子是租來的.因為這裏是高尚住宅區,租金很貴,李大導的負擔不輕.如今,趁著《梁祝》賺了大錢,六老闆正在開心的時候,李翰祥開口向六老闆借一筆錢,理由是想把現在居住的房子買下來,既可以省下一筆租金,以後亦不須因業主收回房子而煩惱.有一句古老話說得好:「安居才能樂業!」
  
  李大導提出這個要求,六老闆立即點頭荅應了.邵氏真的替李翰祥把他居住的房子買下來,但屋契郤握在邵氏手上,這一筆錢真的是借,因為以後要在李翰祥的導演費中分期扣還(因為那時候還未有銀行房屋貨款).邵氏的做法,實在是出乎李翰祥意料之外.
  
  李翰祥本來以為,《江山美人》和《梁祝》都賣個滿堂紅,邵氏賺了不少鈔票.若是論功行賞,六老闆也應該給他一筆獎金作為犒賞.由於六老闆沒有甚麼表示,他才藉口說要買屋而向六老闆開口借錢,若是依照李翰祥的想法,他替邵氏賺了那麼多的錢,六老闆會把房子買下來送給他.屋價雖然不少,但和《江山美人》和《梁祝》的收入比較起來,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巳.

  李翰祥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房子雖然買下來了,屋價郤要分期在他的導演費中扣還.六老闆這樣的做法,對於李翰祥一點好處都沒有;反而李翰祥因為要還屋債,以後便要替邵氏多打幾年工.看來六老闆的那把鐵算盤,真的是很厲害.
 

TOP

(邵氏春秋)第十六回 李翰祥跳出邵氏另起爐灶

 

 

星期四, 十一月 29, 2007

(邵氏春秋)第十六回 李翰祥跳出邵氏另起爐灶

  借錢買房子的事,使到李翰祥心裏留下了一根刺.其實,李翰祥與六老闆之間有心病,也不是由這件事才開始.所謂「冰涷三尺,非一日之寒」.
  
  《江山美人》打響了得勝鼓之後,李翰祥雄心萬丈,本來打算乘勝追擊,再與此時炙手可熱的林黛繼續合作,再拍一部新片.可是,邵氏此時剛把電懋旗下的兩位大導演陶秦和岳楓挖過來.他們改投邵氏旗下,除了重金禮聘之外,六老闆還親口荅應,讓他們拍大明星主演的大片.這次六老闆言而有信,陶秦過來之後,便把林黛安排在他導演的那部《不了情》做女主角,這部影片使到林黛再多拿了一個亞洲影后獎.
  
  到了李翰祥把凌波發掘出來,而且創造了《梁祝》的奇蹟.趁著電影市場掀起一陣「凌波熱」,李翰祥打算再拍一部由凌波主演的新片.那知六老闆又安排凌波去演岳楓導演的《花木蘭》,凌波也因為這部影片得到了亞洲影后獎.
  
  自己煮熟了的鴨子,郤讓別人大享口福.李翰祥這時候的心情,可以料想得到.另一方面,李翰祥導演的兩部古裝片《楊貴妃》與《武則天》,成本大郤收入少,六老闆在商言商,嘖有煩言.到了李翰祥提出要開拍新片《西施》時,六老闆一看那份拍片預算,拍攝費比《楊貴妃》、《武則天》更大,便皺起眉頭對製片主任鄒文懷說:「擱一擱再說吧!」
  
  導演過《江山美人》、《梁祝》以後,李翰祥便以邵氏第一大功臣自居.尤其在趕拍《梁祝》的時候,整個邵氏影城的廠房和工作人員,全都由他調動,恍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時候是何等威風?李翰祥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自己提出的拍片計劃,六老闆竟然會說「擱一擱」.
  
  這時候,電懋公司被挖走了兩名大導演陶秦與岳楓,反而激發起了他們的鬥志.陸運濤是個很愛面子的人,豈能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撬自己的牆腳?只要他說一聲,電懋便支持了嚴俊成立國泰公司,也支持秦劍創辦國藝公司,開拍《大馬戲團》.電懋的戰略,便是要聯合這些衛星公司來圍攻邵氏.
  
  這麼一來,香港影壇的形勢便有了變化,像嚴俊和秦劍那一類的獨立公司也就多起來.李翰祥看著人家開公司,做老闆;而自己想開拍一部影片,也都要看老闆的臉色,心裏當然很不是味道.
  
  剛好在這時候,邵氏影片在台灣的發行情況有了變動.台灣的聯邦公司,從二老闆那時候開始,便巳替邵氏在台灣發行影片.不知是甚麼緣故,六老闆把台灣的影片發行,交付給由杜桐蓀(早年女星周曼華的丈夫)、黃銘、原順伯(女星鄭佩佩的家翁)和賴春波四人新組的東南亞公司.
  
  聯邦公司的老闆夏維堂,在台灣影片商中是德高望重的龍頭大哥.邵氏公司突然斬斷了多年賓主的關係,收回他的發行權,這口氣他實在嚥不下來.他一面拉緊了電懋的關係,另一面想方設法也要向邵氏報這一箭之仇.他的消息倒也靈通,知道李翰祥在邵氏鬱鬱不得志,此時正是滿懷心事.
  
  夏維堂立即把計劃通知香港的股東張陶然,請他進行活動.這位老張是柯達菲林的香港總代理,電影公司拍片,都要向他買菲林,所以他在電影圈中人頭很熟.張陶然受命之後,立即找著二老闆時代的邵氏宣傳主任吳勉之,和曾經和李翰祥做過拍檔的副導演朱牧,向李翰祥展開游說,勸他跳出邵氏影城另創天下.他們受人所托,當然是說了一大堆「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這樣的話.
  
  當時台灣政府有意發展電影事業,惟是起步不久,人才方面仍感缺乏.李翰祥是香港的大導演,他導演的《梁祝》,熱鬧得幾乎把整個台灣翻轉了.夏維堂要把李翰祥拉攏到台灣來,由政府出資主辦的台灣製片廠的廠長龍芳表示全力支持.他們還對李翰祥說,他來台灣拍戲的事,蔣經國總統也大表贊同.
  
  於是,李翰祥在1963年,帶著幾乎是由邵氏影城精英組成的「李家軍」,浩浩蕩蕩的由香港飛到台北.由綽號「龍頭」的龍芳廠長幫助,租下了與美國新聞處為鄰的一所大房子,作為李家軍的大本營.沒有多久,也是「國」字派的國聯公司,便在台灣創辦起來了.
  
  李翰祥這次率領大隊人馬,脫離邵氏,飛往台灣另起爐灶,無論是在香港和台灣,都很轟動.惟一美中不足的,便是在李家軍中郤沒有見到凌波.由於《梁祝》裏的梁兄哥,太過使台灣的影迷瘋狂了,她無異是票房上的一棵搖錢樹.夏維堂與龍芳等人,那麼熱心的籌劃李翰祥自創公司,是以為李翰祥一定可以把凌波帶來.說不定在他們的心裏,凌波比李翰祥還更重要呢!
  
  因為按照情理,這位梁兄哥是由李翰祥一手發掘出來的,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李翰祥的「慧眼識英雌」,說不定淩波如今仍在錄音室裏做幕後代唱呢.因此,在情在理,這個「邵氏之寶」都會跟隨於「恩師」左右.就是沒想到,要來的人都來了,而那個台灣影迷萬人渴望的梁兄哥郤沒有來.

TOP

(邵氏春秋)第十八回 

I am suprise cannot find (邵氏春秋)第17回  ?  Anyone can help me ?  In these esposide,鄒文懷&何冠昌 appear!

 

 

星期六, 十二月 29, 2007

(邵氏春秋)第十八回 

  鄒文懷在會議上瞥見的那個人,就是何冠昌,是他的得力助手,當時的職務是邵氏宣傳部的副主任.
  
鄒文懷和何冠昌都是廣東人,又都同在上海讀書.當時鄒文懷在聖約翰大學讀外文系,何冠昌在另一間大學讀新聞系.兩人在上海時,雖然互不認識,但後來在香港郤做了行家.鄒文懷在香港的美國之音電台做台長,何冠昌在香港時報做採訪主任.
  
  由於彼此是同行,見面的機會很多,加上兩人碰頭便大說上海話,交情當然比其他行家密切.那時候,香港時報在灣仔,這裏是舞廳林立的地方.他們倆在有「十里洋場」之稱的上海長大,都有著「蓬測測」的興趣.當時他們都是鑽石王老五,公餘時間便相約到舞廳消遣.因此,他們不但結下了比親兄弟還更親密的交情,也在這些燈紅酒綠的場所中,留下了不少風流艷蹟.
  
  鄒文懷以前沒有做過電影界,他被邵氏聘任為宣傳主任時,只是單人匹馬上任,完全沒有班底.臨急抱佛腳,便把好友何冠昌拉來幫忙.那時候,六老闆對鄒文懷非常看重,公私事務都交付給他辦理,忙到分身不暇.於是,宣傳部的工作,便幾乎由何冠昌挑起擔子來.
  
  鄒、何兩人都很精明能幹,很快便摸熟了門路,做得有聲有色,得到六老闆的絕對信任.在公務上,何冠昌確實是助了鄒文懷的一臂之力,因為他的頭腦靈活,甚至可以說是詭計多端;加上他本來就是幹新聞工作的,在傳媒方面人面熟絡.幹起電影宣傳工作來,自然是得心應手,替郤氏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何冠昌在職務上,少不免要和明星打交道;而那些明星對於這位宣傳部的首腦,當然是十分巴結.因為宣傳得力,對於自己的星運便會大有幫助.尤其是有些女明星,私底下一直是在明爭暗鬥,若是和這位可以對自己前途有影響力的宣傳部大員,除了公誼之外還有私交的話,總會有許多好處.
  
  何冠昌雖然不是個小白臉,但外型很帥,衣著入時,中英文流利之外,還說得一口地道的上海話.由於六老闆是上海人,而一些著名的大導演如岳楓、陶秦、李翰祥等都來自上海,他們碰頭便說上海話,儼然形成了一個上海幫.所以,那時候在邵氏公司裏打工,如果能夠說得一口流利的上海話,就好像是高人一等.
  
  幹過多年的新聞工作,而且是採訪主任,甚麼高尚的地方沒去過?甚麼大場面沒見過?何冠昌談吐溫文,職業上的訓練,使他擅於揣摩對方的心意.而那些女明星,雖然戴著個明星的光環,其實是個灰姑娘,變成了白雪公主之後,底子裏仍然是很土裏土氣的.一旦和何冠昌接近,就會不期然的對這個溫文瀟洒、善解人意的男士傾心起來,認為他確實是與眾不同.
  
  在還未進入電影圈之前,何冠昌和鄒文懷便巳經是風月場中的健將了.他們和一些紅透半天的舞國嬌娃結下不少情緣,正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因此,與異性相處得融洽,正是何冠昌的看家本領.那些女明星雖然時常艷聞滿天飛,其實在情場中,只能算得是個幼稚生.一旦遇到這個情場老將,當然是神魂顛倒,芳心繚亂.
  
  邵氏旗下的女星丁紅和范麗,因為暗戀著何冠昌而爭風吃醋,在當時的邵氏影城中,巳經是公開的秘密.甚至以「古典美人」享譽影壇的紅星樂蒂,就曾私底下對閨中好友說:「和何冠昌在一起,真有著如沐春風的感覺,因為你心裏想著些甚麼,他就好像全都知道.要不是我巳經嫁了老公(她的丈夫是紅極一時的小生陳厚),真會被他迷得神魂顛倒.」
  
  凌波一舉成名以後,宣傳部當然要對這位邵氏之寶呵護備至,身為宣傳部首腦的何冠昌,也就名正言順的時常出現在凌波的身邊.不但在公務上,何冠昌要帶領著凌波出席一些酬酢場合,就連凌波的私人困擾,也都由何冠昌替她解決.例如凌波的養父母,以為女兒發了大財,不時走來囉嗦需索,亦由何冠昌替她解圍.於是,凌波和何冠昌的交往,逐漸的便分不出是公事抑或是私誼了.
  
  凌波雖然結過婚,而且生過孩子,在舞台和銀幕上,演過不少談情說愛的戲.其實她是有生以來,從未享受過愛情的滋味.如今遇到這個關懷體貼得無微不至,甚至連紅星樂蒂也都會神魂顛倒的男人,再加上何冠昌的學識和風度,更使自小失學、只曾在片場裏討生活的凌波傾倒不巳.
  
  何冠昌和凌波的交往,鄒文懷當然都看在眼裏,甚至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發展到甚麼地步,鄒文懷也是是一清二楚.所以,他在六老闆面前把那麼重大的擔子包攬下來,就因為他手上有著何冠昌這一張皇牌.
  
  鄒文懷把擔子接下來,也就等於是何冠昌把擔子接下來了,因為他們是同榮共辱的鐵哥兒.於是,從這時候開始,何冠昌便寸步不離凌波的左右,極力阻止李翰祥和她接近.當淩波因為去留問題感到不知道如何取捨時,何冠昌的游說發揮了很大的力量.
  
  何冠昌告訴凌波,邵氏財雄勢大,六老闆又那麼看重她,留下來當然是前途無限;倘若跟隨李翰祥遠走高飛,外面風大雨大,將來不知是吉是凶.這一番話,說得有情有理.加上何冠昌的一片濃情蜜意.即使凌波是個雪人兒,也會被他的萬縷柔情融化了.
  
  未能把凌波帶走,對李翰祥來說,確實是很沉重的打擊.這一場凌波爭奪戰,他是徹底的打輸了.何冠昌能夠留住凌波,居功至偉,鄒文亦面子有光.後來論功行賞,六老闆把鄒文懷調昇為製片部主任,何冠昌亦昇任為宣傳部主任.



  

TOP

(邵氏春秋)第十九回  搶拍七仙女 報應來得快

 

星期四, 二月 07, 2008

(邵氏春秋)第十九回  搶拍七仙女 報應來得快


  李翰祥未能爭取到凌波前往台灣,對於李家軍來說,確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但在凌波來說,亦遭受到很多流言的困擾.有人認為:凌波是李翰祥一手發掘出來的,在電影圈的倫理來說,李翰祥是凌波的恩師,凌波不與李翰祥共同進退,未免有點忘恩負義.
  
  不過,導演張徹在他那本回憶錄《回顧香港電影卅年》中,有一段是這樣說:「鄒文懷曾經親口對我說,用凌波在幕前演出,是由於他的建議.」倘若鄒文懷所說的是事實,當年所謂李翰祥發掘凌波的傳說,就是以訛傳訛了.
  
  回頭來說李家軍渡海前往台灣之後,第一部開拍的影片,便是李翰祥仍在邵氏時,便巳籌劃好了的《七仙女》.這部影片原定由凌波與江青攜手主演,不但寫好了劇本,連歌曲也錄了音.
  
  李翰祥在台灣創辦國聯公司,便以這部影片作為第一炮.女主角仍然是江青,由於沒有了凌波,便在台灣空軍主辦的大鵬京劇團中,選了一位女旦容蓉來演董永的角色.
  
  李翰祥在台灣的舉動,邵氏當然緊密地監視著.當六老闆得知國聯公司要開拍《七仙女》時,立即使出最拿手的殺手鐧,那就是也要開拍一部《七仙女》,拿來與李翰祥的《七仙女》唱對台戲.邵氏的《七仙女》,男主角當然由凌波反串.女主角是只有十七歲的新人方盈,因為她有著一張古代美人的臉孔,邵氏打算捧她做樂蒂的接班人.
  
  為了要把影片搶先上映,邵氏就像當年搶拍《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樣,把所有片廠都騰空出來趕拍《七仙女》.最使人出乎意料的,這部影片竟然請來嚴俊做導演.
  
  嚴俊的國泰影片公司,本來是電懋的衛星公司;換句話說,嚴俊也算得是電懋的人馬.而他竟然肯替邵氏導演這部《七仙女》,那完全是為了要報當日的一箭之仇.
  
  上文曾經報導過,嚴俊的國泰公司開拍《梁祝恨史》時,邵氏也趕拍一部《梁山伯與祝台》來唱對台戲.由於邵氏人力和物力都很充沛,《梁山伯與祝英台》搶先上映,不但捧紅了凌波,還把嚴俊的《梁祝恨史》打擊得一敗塗地.

  當時替邵氏執導《梁山伯與祝英台》的,便是曾經做過嚴俊的副導演,也算被嚴俊提攜過的李翰祥.嚴俊這一口氣,一直悶在肚子裏,想不到「君子報仇」,不必等到「十年不晚」.如今邵氏既然請他導演這部《七仙女》,嚴俊當然是欣然的荅應下來.
  
  俗語說得好:「世間剃頭者,人亦剃其頭.」當年李翰祥剃過嚴俊的頭,想不到報應竟然來得那麼快,如今嚴俊也要剃李翰祥的頭了.
  
  邵氏要搶拍《七仙女》的消息,當然也傳到李翰祥的耳邊.他也不是省油的燈,立即下令副導演朱牧和製片郭清江,把從香港帶來的李家軍,全都總動員起來.李翰祥自己更是身先士卒,連夜畫佈景,造道具,利用臨時架搭起來的一個小型攝影廠,日夜趕拍《七仙女》.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便巳大功告成,比嚴俊替邵氏導演的《七仙女》,還快了一步.
  
  國聯公司在台灣錄取了幾個新人,她們是甄珍、李登惠、鈕方雨、汪玲等,全都年輕貌美,被稱為「國聯五鳳」.除了女主角江青之外,國聯五鳳全都上陣,扮演影片中的七個仙女.
  
  國聯公司招考這些新人時,台灣十分轟動,因為李翰祥捧紅了凌波,在台灣巳經成為神話,凡是發明星夢的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第二個凌波.到了招考的那一天,一千幾百個漂亮的女孩子在國聯公司門前大排長龍,報紙電台爭相報導,也成為台灣人最熱門的話題.還有許多男人特地來到國聯公司門前看靚女,弄到當地交通也被阻塞.
  
  國聯公司的《七仙女》在台灣搶先上映,邵氏的《七仙女》在兩三天後亦跟著推出.邵氏《七仙女》的賣點,當然是那個扮演董永的凌波;而國聯的《七仙女》,賣點竟然落在那由國聯五鳳所扮演的七個仙女身上.因為國聯招考新人時十分哄動,大家都很好奇的想看這幾個從千中選一的美女,究竟美到甚麼程度?
  
  票房收入結算下來,國聯的《七仙女》竟然略勝一籌.由於台灣的傳媒把李翰祥的國聯公司,當作是台灣本土的公司,郤把邵氏視為外來的侵略者,在報導上未免會有所偏袒.於是,國聯與邵氏之戰,便被形容為游擊隊打敗了正規軍,小大衛打敗了巨無霸.
  
  這一場仗雖是小勝,但台灣電影界的朋友都很佩服李翰祥的才幹,聲言以後會全力支持.新加坡的大老闆陸運濤更加信心十足,聲言在香港方面與邱德根合作建廠,台灣方面則支持李翰祥建廠,全力支持發展台灣的電影事業.(未完待續)

TOP

(邵氏春秋)第廿回 邵氏辣手摧花 七仙女坐監牢

 

星期五, 二月 29, 2008

(邵氏春秋)第廿回 邵氏辣手摧花 七仙女坐監牢

  國聯公司的創業作《七仙女》,在台灣旗開得勝,李翰祥不禁雄心萬丈,便立即籌備開拍新片《西施》.這部影片本來是他在邵氏時便巳著手籌備,拍片預算亦巳交給了六老闆.由於拍片的成本相當巨大,六老闆有點躊躇.後來事態發展到李翰祥率軍出走,這部大片當然是拍不成了.有人調侃的說:「清水灣不是苧蘿村,《西施》當然是緣慳一面了.」

  當李翰祥提出要開拍大片《西施》時,台灣片商和星馬電影大亨陸運濤都表示全力支持.由於這部影片的主題是「臥薪嘗膽,忍辱復國」,很適合當時台灣的政治形勢,因此亦很受到政府的嘉許,并給予諸多方便,影片中千軍萬馬的戰爭場面,便由台灣軍方借出人員和軍馬來拍攝的.

  李翰祥此時更加意氣風發.他把拍攝《西施》的預算,提高到台幣二千多萬,比當時他向六老闆所提出的拍片預算,一下子便增加了三倍.

  李翰祥在台灣的一舉一動,每天都有情報直達六老闆的辦公室.邵氏的高層人員,有人擔心李翰祥乘勢坐大,將來會成為邵氏的勁敵.六老闆郤是心中有數,因為他有知人之明,看出李翰祥不是個管理事業的人才,而台灣亦缺乏拍攝大片的環境和製作條件.國聯公司此時雖然聲勢洶洶,六老闆郤巳預料到它將會慘淡收場,後來事實果然是如此.

  古人有句話:「睡榻之旁,豈容他人打鼾!」以六老闆惟我獨尊的性格,當然容不得李翰祥在他面前耀武揚威.他和智囊團商議之後,便想出了一條妙計,果然把李翰祥整治得啼笑皆非.

  國聯公司的創業影片《七仙女》,在台灣一鳴驚人,當然是乘勝追擊,把影片空運來香港排期上映.由於陸運濤是幕後最有力的支持者,國聯公司的出品,在香港當然由陸氏旗下的電懋公司安排上映.

  影期巳經排好,宣傳工作也做得如火如荼.就在影片將要上映的前一天,突然有執法人員帶著法庭的搜查令,直入電懋公司的辦公室,聲言要搜查《七仙女》影片.此時,這部影片的幾個拷貝,就放在電懋公司的辦公室裏,正準備送到戲院去上映.執法人員根本就不須要搜查,便把影片手到拿來.

  竟然是那麼湊巧,大批娛樂記者郤在這個骨節眼的時候蜂湧來到,一時之間,鎂光燈閃如白晝,執法人員把拷貝帶走的情形盡入鏡頭.這宗新聞,翌日都在各報娛樂版中以頭條地位刊登.李翰祥雖然人在台灣,聽到這個消息,幾乎要暈倒.

  由於影片巳被執法人員帶走,戲院只好臨時以舊片填補檔期,弄到狼狽不堪.這部影片是國聯公司的第一炮,電懋公司在宣傳方面加倍做工夫.如今影片不能上映,所花費的宣傳費用,便像是丟到海裏去了.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連電懋公司的高層人員,也都如在五里霧中.後來看到法庭的公函,才知道是音樂方面出了事.

  《七仙女》是李翰祥還在邵氏時,便巳著手籌備開拍,而且前期工作也巳做了一部份.由於這是黃梅調歌唱片,音樂先行錄音,然後加上歌唱,到了正式拍攝時,把錄音帶在片場裏播出,劇中人便跟著預先錄好的聲帶,對口型來演出.

  作曲和指揮樂隊演奏的是周藍萍,他也是跟隨李翰祥出走的人馬.《七仙女》在台灣開拍時,不知是一時疏忽,抑或是周藍萍捨不得放棄自己的心血結晶,仍然使用以前在邵氏錄下來的錄音帶.邵氏掌握了這個情報,郤是不動聲息,免致打草驚蛇.一直等到《七仙女》要在香港上映,邵氏才立即向法庭提出控訴,指控國聯公司盜竊音樂版權.

  邵氏所提出的證據十分充足,既有錄音帶作為物證,又有周藍萍和樂隊人員的薪水單,錄音室的工作進程表和眾多的人證,法庭當然接納邵氏的控訴.邵氏更進一步要求法庭發出執行令,阻止《七仙女》上映.得到法庭許可之後,邵氏仍須繳交一筆鉅額的保證金,萬一邵氏打輸了官司,這筆保證金便拿來賠償給國聯公司.邵氏有的是錢,繳交保證金當然不成問題.

  除了阻止國聯公司的《七仙女》在香港上映之外,邵氏還要讓李翰祥大丟面子,安排娛樂記者的及時出現,這當然是出身於新聞界的鄒文懷和何冠昌拿手好戲.這一幕「邵氏辣手摧花,七仙女坐監牢」的好戲,使到李翰祥與鄒、何兩人打上了不可開解的心結.後來李翰祥的國聯公司一敗塗地,走投無路時,曾有人作說客,讓李翰祥投奔嘉禾.鄒文懷以一句「我們小公司,請不起大導演」的話拒絕了.李翰祥吃了嘉禾的閉門羹,最後只好硬著頭皮重投邵氏吃回頭草.

  怪不得那麼多的人會相信命運,儘管六老闆認為李翰祥不是個管理人才,也儘管六老闆說,台灣沒有製作大片的環境和條件.但國聯公司在各方面的鼎力支持下,無論如何都不會垮得那麼快.誰也料想不到,台灣的一場空難,李翰祥的後台老闆全都罹難.可以想像得到,李翰祥聽到了噩耗之後,一定會仰天長嘆:「天亡我也!」

  陸運濤去世之後,作為邵氏惟一對手的新加坡國泰機構,巳是無心戀戰,香港電懋公司的製片業務亦逐漸收縮,邵氏公司在香港影壇巳是惟我獨尊的地位.

  這時候,邵氏旗下導演如雲,有擅長拍古裝片的岳楓和嚴俊,拍時裝片的陶秦和秦劍,加上羅臻、何夢華、袁秋楓、高立、羅維、徐增宏、汪榴照和台灣的潘壘等,又培養胡金銓和張徹試拍動作片.

  明星陣容亦十分鼎盛,男的有陳厚、嚴俊、關山、張沖、何藩、喬莊、金峰和金漢等,女的有淩波、樂蒂、李麗華、李菁、杜娟、丁紅、秦萍、鄭佩佩、邢慧、李婷、李香君等,真可說是人才濟濟.

  至於拍製的影片亦種類繁多,歌唱片、文藝片、動作片、古裝片、時裝片,甚麼都有,恍如百花齊放.在1965年,那就是陸運濤去世的翌年,香港全年上映的影片共卅四部,其中廿部是邵氏出品,六老闆巳登上了銀壇霸主的寶座.(未完待續)

TOP

(邵氏春秋)第廿一回 

 

星期一, 四月 14, 2008

(邵氏春秋)第廿一回 


   
  李翰祥最春風得意的時候,也就是黃梅調歌唱片最流行的時代.除了李翰祥自己拍了十多部之外,邵氏旗下的導演,也拍了許多部,再加上電懋和其他公司所拍的,幾乎所有影片都是大唱黃梅調.由於這類影片拍得太多也太濫了,觀眾失去了胃口,黃梅調歌唱片終於沒落.
  
  為了挽回戲院的票房收入,邵氏必須改變製片路線,便作出了多方面的嘗試.一方面由陶秦拍文藝片《不了情》,又網羅了拍粵語片的導演秦劍拍文藝片《何日君再來》;另一方面,由老牌導演岳楓拍武俠片《金燕子》,胡金銓拍《大醉俠》,再網羅了也是粵語片導演的楚原,來拍古龍武俠小說改編的《流星.蝴蝶.劍》;又由羅維導演一些仿效美國占士邦影片,以驚險情節和女性胴體作為賣點.這一段時期的邵氏出品,真可以說是百花齊放.
  
  在這段百花齊放的拍片過程中,作為邵氏製片主任的鄒文懷,發現了一條新的製片路線,就是武俠片是觀眾的最愛,票房收入也最穩定.於是,他打算改變邵氏今後的拍片路線,較為偏重於拍製武俠片.
  
  鄒文懷把這個構思和自己的「班底」商議,經過集思廣益之後,大家都認為可以嘗試,南國電影的主編梁風還想出了一個很響亮的口號,叫做「武俠世紀」.他們還發覺到,觀眾對於以前武俠片那種舞台打鬥形式巳經厭倦,打起來必須刀刀見血,拳拳到肉,才會感到滿足;另一方面,看武俠片的觀眾,只要打得兇狠,郤不在乎明星效應.何況那些大明星都不會技擊,花拳繡腿和吊威也的飛來飛去,觀眾看得多了也會反胃(《臥虎藏龍》只能夠騙洋人,我看DVD,還未看到一半,便看不下去了).
  
  鄒文懷雖然有了大拍武俠片的構想,郤要找人來執行.邵氏旗下導演雖多,但各有自己的戲路,對於鄒文懷的計劃,只有敷衍,沒有人當作是一回事.於是,鄒文懷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後來稱為武俠片一代宗師的張徹.
  
  張徹此時很失意,因為他替邵氏導演的第一部影片,是黃梅調歌唱片《蝴蝶盃》.他這次初試啼聲,就像廣東話俗語所說的「落手打三更」,六老闆看過毛拷貝之後,便吩咐把這部影片燒掉.張徹是由鄒文懷拉進邵氏來的,當然儘力替他說好話,六老闆郤是充耳不聞,畢竟這是邵氏影城有史以來,影片拍好之後而被下令燒去的,還是破題兒第一遭.
  
  鄒文懷不但把自己的構想向張徹說出來,還說打算請他來實現這個理想.張徹想不到鄒文懷會來燒自己的冷灶,當然是十分興奮,但仍擔心過不了六老闆的那一關.鄒文懷大拍胸膛,告訴張徹不必擔心,一切有我.
  
  鄒文懷把這個構想告訴六老闆,打算用新人來拍刀刀見血、拳拳到肉的武俠片,因為成本低,收效大.六老闆稱讚這是個好主意,因為邵氏影片的發行網,此時巳經普及到歐美、中東和非洲.這些地方的觀眾,因為語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對於歌唱、文藝那類影片,完全拒諸門外,獨沽一味就是喜歡看武俠片,越打得激烈就越歡迎.而且,他們也不認識香港的明星,用大明星拍這類影片,簡直就是浪費.
  
  得到六老闆的同意,鄒文懷便下令製片部籌備一切.最當務之急,當然是要招考一些年少力強的新人來加以訓練.到了萬事俱備,鄒文懷提出要讓張徹做導演時,六老闆不禁愕然起來,他此時對鄒文懷是言聽計從,也就只好點頭荅應.不過,他還是有點不放心,所以張徹導演的第一部武俠片《虎俠殲仇》,只是一部黑白片.可能六老闆當時心裏會這樣想:如果這部影片拍不好,大不了又是把它燒掉,因為拍黑白片的成本比彩色片省得多,公司的損失便比較少了.
  
  邵氏公司在各大報章登出廣告招考武俠明星,聲明只限年青男性.前來投考者多達千多人,由鄒文懷、何冠昌和張徹擔任主考官.經過幾番淘汰,取錄了幾名年青力壯的小夥子,其中一人是王羽.
  
  王羽原名叫做王正權,藝名是他張徹替他改的.他是無錫人,曾經在上海體育學院游泳班受訓練,1960年來香港.他的父親在香港經營一間規模不小的麵粉廠,叫做香港麵粉廠.由於香港當時沒有體育學院,而香港又是用英文教學,王羽無法繼續昇學,終日遊手好閒.
  
  王羽個性好動,喜歡交朋友,也喜歡看電影.經朋友介紹,他在粵語片明星張瑛開辦的華僑電影公司開拍的影片《鬼兇手》中做個配角.因為他的廣東話說得不好,華僑公司沒有再請他拍戲.恰巧邵氏公司招考武俠明星,便打算碰碰運氣.由於他的外型不俗,學的又是體育,很幸運的被錄取了.
  
  這個新人真的是非同凡響,在接受武術訓練時,便開著一輛開蓬的MG跑車.當他的跑車駛到邵氏影城大門時,他按汽車喇叭,奏出西片《桂河橋》的音樂,通知守衛員來開門.六老闆在行政大樓三樓辦公,聽見喇叭聲,也都走出露台來看,轉頭來問其他職員,這個那麼「招積」的人是誰?
  
  到了片場,王羽從汽車上把大包小包的東西拿下來,糖果、蛋糕,全是名貴食品,還有導演張徹喜歡的雪茄煙.片場上下,演員而至雜工,連鄒文懷、何冠昌全都受惠,從此王羽成為片場裏最受歡迎的人.
  
  受訓完畢,便開始拍戲,王羽也簽約成為邵氏旗下的演員.當時王羽的月薪只有200元,但他揮金如土,而且追求邵氏旗下的艷星何莉莉.當時男星康威也在追求胡燕妮,與王羽十分拍檔,兩架跑車載著兩位大美人,時常奔馳於清水灣道上.
  
  由於父親的溺愛,王羽花起錢來全不計較.有一次,我去會計部領薪水,那位老會計和我很談得來.他向我抱怨說:王羽10個月都沒有來領薪水,害得他沒法結賬.當然啦,以王羽的經濟情況來看,那每個月戔戔的200元薪金,那裏會在他的眼中呢?
  
  王羽拍的第一部影片是《虎俠殲仇》,也是張徹導演的第一部武俠片.有些打鬥場面,由武術指導和攝影師商量如何拍攝,導演反而坐在一旁觀看.攝影師徐增宏(綽號毛毛,曾經與女星鍾情同居好幾年),是資深的攝影師,又是張徹的好拍擋.當時張徹對於電影技術還是不很熟悉,便要靠徐增宏做「盲公竹」.所以,徐增宏在片場裏指揮一切,就好像是太上導演.
  
  當時徐增宏也是年少氣盛,把王羽呼來喝去.王羽平日被大家捧慣了,面子掛不下來,便和徐增宏衝突起來,戲未開拍,兩人幾乎先演出了全武行.王羽是大少爺的性格,把戲服一脫,便說不拍了.公司的損失,開張單子來,本少爺賠得起.後來經由鄒文懷出面勸導,終於解決了這一場紛爭.到了影片拍完,王羽和徐增宏反而成為了好友.也由於鄒文懷對王羽的關心與愛護,他也成為王羽最敬服的人.(未完待續)

TOP

引用:
原帖由 ABOY 於 15-3-2009 17:33 發表 套'銀狐'o既相關情節比"影城大亨"真實    Could you post 李婷 photo?

 

李婷在此!

 

 

霎眼有d似余麗珍, 又有d似葉旋

 

TOP

(邵氏春秋)第廿二回 六老闆深諳帝皇之術

 

星期五, 五月 23, 2008

(邵氏春秋)第廿二回 六老闆深諳帝皇之術


      《虎俠殲仇》拍好之後,六老闆看過表示滿意,推出上映時,票房收入雖然沒有驚人的紀錄,但因為這只是一部黑白片,主演明星全是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拍製成本甚低,也算得是賺了大錢. 
  在鄒文懷極力支持下,張徹開拍第二部武俠片《邊城三俠》,仍然由王羽和一群新人主演.兩部影片拍下來,無論是導與演,都巳漸趨成熟.後來,鄒文懷找來寫武俠小說的倪匡,替王羽度身訂造的寫了一個劇本《獨臂刀》.這部影片上映時,票房收入超過百萬.自此以後,張徹登上百萬導演的寶座,王羽亦成為武俠影壇的首席巨星.
  王羽此時雖巳成名,郤未利就.因為他曾與邵氏簽下一份長達八年的演員合約,初時月薪只有200元,後來逐年遞增,拍戲還有一些津貼,加起來每個月的收入,也只不過是千多元而巳.王羽因為有個富爸爸,對於邵氏的那份戔戔薪水,全不放在眼內,甚至懶得去會計部拿薪水.由於當時我的辦公桌距離出納部不遠,曾親耳聽到那個老出納出言抱怨,因為王羽不來拿薪水,累得他無法做月結.
  俗語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霎時禍福.」王羽父親的麵粉廠,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了,還欠下了幾十萬元債務.作為長子的王羽,霎時間便要擔負起清償債務和維持全家生計的責任.況且王羽此時巳與秦劍的遺妻林翠同居,自己也有很大的開銷,在在都非錢不行.
  王羽此時巳是家傳戶曉的大明星,如果說他每個月只有千多元的收入,那些天天都臨門討錢的債主,誰也不會相信.因此,王羽去見六老闆,請求挪借幾十萬元來應急.六老闆一查賬簿,王羽每個月只有千多元薪金,竟然獅子大開口要借幾十萬.如果這筆錢借了出去,豈不是等到王羽的鬍子都花白了,也都扣還不回來嗎?
  作為僱主的邵氏公司,不肯借錢給王羽,外面郤有許多人捧著大堆鈔票,等著王羽來拿.因為這時候,武俠片大為賣座,賣埠又多,幾乎是部部賺錢.王羽是武俠片的首席巨星,更加是影片賣座的保證,甚至有人說:「王羽一出,誰與交鋒?」
  商場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只要能賺錢,殺頭的生意也有人做;但蝕本的生意,便沒有人做.」那些慫恿王羽跳出來拍戲的製片商,算盤是很精明的.他們明知王羽和邵氏有合約,但合約是在香港訂立的,只要王羽不在香港拍戲,或者他主演的影片不在香港上映,邵氏對他便是無可奈何.
  這些製片商的算盤是密底的,他們曾經計算過,即使放棄了香港這個市場,正如俗語所說的「除笨有精」.由於王羽這塊名牌,他主演的影片,只要在台灣上映,便可以收回70%的拍戲成本,加上賣出馬星映權,那就巳經封上蝕本門了.以後賣給美加、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還有其他地區的映權,那就全都是盈利了,而且這些盈利是十分豐厚.
  請王羽拍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本小利大,甚至可以說是無本生利.製片商只要弄到30到50萬資金,先行交給王羽,取得一份王羽簽署的合約,製片商便可以拿著這份合約,向各埠戲院商收取定金.由於王羽有號召力,所收回來的定金,巳經足夠拍戲的開支了;換句話說,請王羽拍戲,就連本錢也不需要拿出來,這種無本生利的生意,在世界上能夠往那裏找?
  既然邀請王羽拍戲,有著那麼多的「著數」,那些算盤精明的製片商,當然是蜂湧而來,只要王羽肯在合約上簽上名字,幾十萬元的支票馬上奉上,後來還有人出到台幣一百萬元那麼高的片酬,打破了台灣最高片酬的紀錄.一來是王羽當時巳被債主迫得走投無路;二來看見那麼多的鈔票等著自己去拿,當然是怦然心動.於是,王羽悄然離開了邵氏影城,當然也離開了香港,去到台灣大展拳腳.
  王羽到了台灣之後,一連接了十多部片約,每天早午晚分拍三組戲,甚至吃飯和睡覺都是在片場裏.在轉眼之間,他便賺了幾百萬,在台北最高尚的住宅區陽明山,買下了一座最豪華的別墅,和林翠過著大亨似的奢華生活.
  在王羽出走之後,六老闆要把王羽的合約找出來,和法律顧問研究如何追究.可是,負責保管合約的秘書,始終無法找到王羽的合約,這顯然是有人從中做了手腳.可是,這個難題郤難不倒六老闆,畢竟羌是老的辣,原來所有合約,他都影印了一份,存放在新加坡的邵氏總公司.香港找不到王羽的合約,便立即在新加坡影印一份寄過來.自此以後,六老闆便對於一些身邊的人失去了信心.正如古龍在他的武俠小說《流星.蝴蝶.劍》裏所寫的:「越是最親近的朋友,可能就是你最致命的敵人!」
  法律顧問拿著王羽的合約研究過之後,認為只要王羽不在香港拍戲,主演的影片也不在香港上映,確實是無法追究.六老闆吃過了這個虧,據說以後邵氏簽訂的演員合約,都是全球性的了.不過,筆者未曾看過這些所謂全球性的合約,究竟是否真有其事?那就不得而知了.
  邵氏影城最初建立時,是由二老闆邵村人的二兒子邵維瑛做總經理,六老闆對他的才幹也很欣賞.後來因為二老闆全家都反對他替六叔效力,邵維瑛只好辭職,遠赴美國另尋發展.之後,六老闆請來了周杜文來做總經理,是要借助他在影片發行方面的長才.這些都在前文中曾經提及.
  周杜文的職位雖然是總經理,但他把整副精神都貫注在影片發行方面.幾年下來,邵氏影片的發行網不斷擴展,周杜文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至於公司的行政,他只是遵循六老闆的旨意去處理,製片部門的事情更是不聞不問,所以和鄒文懷亦相處得很好.
  有一次,六老闆去了新加坡,郤收到了一封由周杜文和鄒文懷聯名寫來的信,信中提出:以後除了薪水之外,還希望能在每年的盈利中分取花紅.在香港時,他們和六老闆是朝見口晚見面的,這樣的事情為甚麼不當面談,而要在六老闆不在香港時寫信來呢?六老闆很不高興,回到了香港,郤絕口不談這件事,就好像沒有收到過他們的信似的.周杜文對於此事耿耿於懷,認為自己替邵氏拼命的開山闢地,待遇郤未能水漲船高.沒有多久,他便向六老闆遞交了辭職信.鄒文懷雖然聯名寫上這封信,郤沒有與周杜文共同進退.
  周杜文走了之後,六老闆郤沒有讓鄒文懷昇任總經理.其實在那個時候,鄒文懷所管的事情比周杜文多,權力也比周杜文大,許多不是製片部該管的事情,都由他管了,由他來接任總經理,本來是很順理成章的事.可是,六老闆偏就不讓鄒文懷再上一層樓.看來六老闆也是個工於心計的人,他深諳帝皇之術,懂得平衡屬下各方面的的勢力.他對鄒文懷雖然是言聽計從,但在鄒文懷的上頭,郤要放一個名義是總經理的人來壓著他.
  新任總經理凌思聰是個律師,長期擔任邵氏的法律顧問.法律與電影,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六老闆找來一位法律界人士來做總經理,不知是否因為在王羽的合約上吃了虧,如今要在這方面亡羊補牢.
  凌思聰是個很隨和的人,衣著也很隨便,外貌像個總務科的職員,郤不像是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總經理.可能是法律人特別注重守法精神,他到任之後,便在邵氏影城到處巡視.電影圈中人特別好賭,這可能是工作時間沒有固定,就算是在工作時間,只要還未需要自己做工作,一有空閒,手指便會發癢,不論麻雀紙牌,都要過過手癮.
  凌思聰看見片場的職工在聚賭,大為不滿,便貼出了一張佈告,以後若發現員工在邵氏影城裏有賭博行為,便會立即開除.  
  佈告貼出之後,凌思聰再去巡視,竟然看見幾個燈光師在片場裏打十三張.凌思聰吩咐隨行的職員抄下這幾個燈光師的姓名,隨即貼出佈告,要把這幾名燈光師開除.不料這張佈告,便掀起了軒然大波.(未完待續)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16-3-2009 10:49 PM 發表   李婷在此!     霎眼有d似余麗珍, 又有d似葉旋  
Did you her whole body photo?

If she not died, maybe nowaday Li Ci Kei or Liza Wong !    「脫星」also seem be art film.  Nowaday, so many China star will not died for it!

TOP

引用:
原帖由 ABOY 於 16-3-2009 23:03 發表 Did you her whole body photo? If she not died, maybe nowaday Li Ci Kei or Liza Wong !    「脫星」also seem be art film.  Nowaday, so many China star will not died for it!

 

我手上沒有她的全身照片,不過在其他電影資料書藉中見過一幅黑白的,她當時穿著褀袍,梭了個奧米加髮形,身段均稱(好似某薄荷酒的樽形 ),非常有古典味道!其實上文提及,在戲中佢果場脫戲系用左替身,咁樣講佢都唔算系脫星,只系俾人屈啫! 依家d香港小星星直情當呢d野系濕濕碎,重周不時自己唔覺意走光,慌死無人知,重約埋記者黎影,博做封面!唉!

 

引用:
何冠昌在職務上,少不免要和明星打交道;而那些明星對於這位宣傳部的首腦,當然是十分巴結.因為宣傳得力,對於自己的星運便會大有幫助.尤其是有些女明星,私底下一直是在明爭暗鬥,若是和這位可以對自己前途有影響力的宣傳部大員,除了公誼之外還有私交的話,總會有許多好處.

 

估不到他還是一名花花公子!顧家輝家姐顧媚因為同方小姐稔熟,可能不賣脹給他,於是平白受了他不少閒氣!於回憶中,她說有一次未事先徵得公司同意就替人幕後代唱,何冠昌要她在白紙上簽名,話替她寫道歉信,誰不知他來個偷天換日,出來的版本是承認違約的聲明書,最後還禁了她代唱的歌面世,真是人心難測!不過他待成龍好似非常好,他是成龍的乾爺,雙方感情非常要好,他當年因心臟病發逝世,成龍顯得好傷心!真是曹操亦有知心友!

TOP

(邵氏春秋)第廿三回  張徹任欽差大臣 平息燈光師罷工

 

星期一, 六月 23, 2008

(邵氏春秋)第廿三回

    張徹任欽差大臣 平息燈光師罷工
  

  
  開除幾名燈光師的佈告貼出來之後,立即引起了極大的反應.由於一向以來,片場員工在工作餘暇,大家像「塘水滾塘魚」那樣的玩玩紙牌作為消遣,巳經成為習慣,認為這是無傷大雅,實在犯不著由總經理貼出佈告來開除員工.幾名燈光師被開除,其他燈光師都有著「兔死狐悲」的心理,他們立即聯合起來,就在第二天宣佈全體罷工.
  
  燈光師罷工,片場便不能開拍影片,使到整個邵氏影城的製作陷於癱瘓狀態.最焦急的人,當然是六老闆,因為這是直接影響到邵氏影城的聲譽.六老闆的心裏,可能不同意凌思聰的作法,認為這是小題大做;惟是凌思聰是自己聘請回來的總經理,在表面上郤不能不支持他.
  
  這本來是製片部門的事情,而且片場的總廠長,又是鄒文懷的人馬,那些燈光師是由他來管轄的.可是,六老闆沒有吩咐鄒文懷去處理這件事情,反而把導演張徹找來,請他居中協調,儘快讓片場能夠開工.
  
  張徹是個聰明人,他知道這個欽差大臣實在不好當,首先便會得罪凌思聰.得罪凌思聰不要緊,一來是彼此毫無交情;二來凌思聰不是電影人,彼此沒有甚麼利益衝突.
  
  可是,另一個人他郤是得罪不起,那就是鄒文懷.張徹在拍了武俠片之後,聲勢巳今非昔比,亦得到六老闆的另眼相看.惟是他能夠有今天的成就,鄒文懷的推薦與提攜是功不可沒,因此,他不能把鄒文懷置諸不理.於是,他先去見鄒文懷,把六老闆交辦的事情說出來,還裝模作樣的向鄒文懷討主意.
  
  一向以來,六老闆不論是公務還是私事,都是交給鄒文懷去處理.燈光師掀起的罷工風潮,本來就是鄒文懷該管的事情,如今,六老闆郤把它交給一個與權責毫不相干的張徹去辦,鄒文懷此時的心情是怎麼樣?也就可想而知.不過,鄒文懷是個八面玲瓏的人,平時喜怒不形於色.他對六老闆不但沒有怨言,反而稱讚張徹平時和片場員工很談得來,是這事情最佳的協調人選.
  
  後來,張徹在回憶錄裏談起的當時情形.他說:由於周杜文辭去總經理之後,六老闆沒有讓鄒文懷更上一層樓;如今,片場裏發生燈光師罷工的事,郤又不交給他去處理.鄒文懷在表面上,好像沒有甚麼,其實他的心中是早巳有數了.
  
  張徹平日和片場的員工確實相處得很好,而他此時的地位,巳是邵氏旗下的首席導演,況且如今又是個欽差大臣,全權代表六老闆處理這場風波.那些燈光師雖然群情洶湧,但也不能不給張大導幾分面子.
  
  張徹和燈光師們展開談判時,氣氛很平和,就好像平日在片場裏閒談一樣.他告訴那些燈光師.六老闆巳吩咐秘書擬好了一個電報,是打給日本大映公司的,請他們立即派出兩組燈光師來香港,并任由對方開出條件.大家都知道六老闆與日本大映公司總裁永田雅一共同創辦亞洲影展,交情非常深厚,若是六老闆提出請求,永田雅一一定會拔刀相助.
  
  這時候,燈光師們面面相覷,領悟到張徹話裏的意思.這番話無異是告訴他們,倘若激怒了六老闆,這張電報便會發出去,日本燈光師就會來取代他們的工作.換句話說,大夥兒可能會被炒魷魚.
  
  燈光師雖然是一種專業工作,郤又是很冷門的一種行業,只有在片場,他們才能英雄有用武之地;也只有邵氏公司那麼大的機構,才能僱用那麼多的燈光師.換句話說,倘若他們被逐出了邵氏影城的大門,以後就很難再找得到這樣的一個飯碗了.
  
  究竟六老闆是否巳經擬好了這樣的一張電報,抑或是張徹憑空擬造出來的?那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張徹這一番恐嚇的言詞,果然很有震懾的功效,那些本來意氣激昂的燈光師,想到自己的飯碗會有被打破的危機,頓時變得垂頭喪氣了.接著,張徹問大家有甚麼要求?荅案當然是要總經理收回成命,讓那幾個被開除的燈光師復職.
  
  張徹認為佈告巳經貼出來了,也該讓總經理有台階可下.他提議大夥兒明天便全部開工,把罷工這件事當作完全沒有發生過.至於那幾個被開除的燈光師,暫時當作放假,薪水照支,等到將來事態平息,大家把這件事淡忘了之後,這幾個燈光師便會悄悄的復職.這件事,張徹大拍胸膛,叫大家相信他.
  
  這場燈光師的罷工風潮終告平息,所有片場的水銀燈重現光亮.在表面上看來,一切都風平浪靜,惟是對於凌思聰來說,那張總經理的椅子,還能坐得下去嗎?沒有多久,他的辭職信便放在六老闆的桌上了.
  
  周杜文走了之後,鄒文懷沒有更上一層樓;如今凌思聰又走了,那張總經理的椅子郤空置著,使到鄒文懷可望而不可即.回頭望過去,怪不得有人說:倘若六老闆當年讓鄒文懷坐上了總經理這張椅子,香港的影壇便不可能有嘉禾公司這塊招牌了.
        (未完待續)


  

TOP

 

秘聞野史,越睇越好睇!!

師兄快啲update!!唔該唔該!!

TOP

(邵氏春秋)第廿四回  在老闆心中 夥記都是賊

 

星期二, 七月 29, 2008

(邵氏春秋)第廿四回  在老闆心中 夥記都是賊


  六老闆當日從新加坡來到香港,只是單人匹馬,沒有調派馬、新的人員來協助.因為邵氏在新加坡和馬西經營的是戲院、遊樂場和地產,香港這邊的主要業務是拍攝影片和發行.馬、新人員不熟悉這方面的業務,即使來到香港,也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幫不了甚麼忙.因此,六老闆便只好在香港就地取材.他是慧眼識英才,很快便物識到像周杜文和鄒文懷這些第一流的人才,來協助他建造起香港的電影王國.
  
  惟是老闆就是老闆,夥記就是夥記,正如俗語所說的:「一個人兩條心唔係多!」六老闆雖然很欣賞周杜文和鄒文懷的才幹,很多事情都放手讓他們去做.惟是,他們畢竟是夥記,東家的工不打時,可以打西家的工,未必與老闆同心同德.邵氏公司當年由老大邵醉翁創辦,老二、老三和老六共同把它發揚光大起來,在傳統上,這是一盤家族生意.在六老闆的心中,少不免會覺得有血緣關係的人才較為可靠.
  
  三老闆邵仁枚的一個兒子,曾經調派來香港,在邵氏影城的職位是總務主任.香港人上班時,西裝穿得很齊整,尤其是邵氏公司是個大機構,又是走在時代尖端的電影行業,職員的穿著就更加追上時代了.可是這位邵家公子,仍然是新加坡人那種樸素的作風,只穿襯衫長褲來上班,模樣就像個片場裏的雜工,一點都不像個豪門公子.
  
  由於這位邵公子是來頭不小的「太子幫人馬」,職位偏是不高,只是個總務主任,這就難免會惹起大家的猜疑.尤甚是高層人員,都懷疑他是帶著三老闆御賜的上方寶劍,來到香港是背負著監視的任務,不免會引起戒心,恐怕有甚麼把柄落在這位欽差大臣的手裏,對他不但遠而敬之,在公事上更是袖手旁觀,邵家公子便被孤立起來.況且他對於電影行業十分生疏,在處理業務時,就好像老鼠拉龜一樣,不知從何下手.
  
  有一天,周杜文和鄒文懷閒談時,忽然問道:「雷文(鄒文懷的英文名字),你知道我和你在老闆的心中,是個怎麼樣的人嗎?」這個問題,鄒文懷當然是大感興趣,便連忙追問下去.周杜文笑著說:「我也是在最近才知道,原來我和你在老闆的心中,都是個賊!」
  
  鄒文懷當然大惑不解,因為自己和周杜文都是忠心耿耿,替邵氏也立了不少汗馬功勞,六老闆怎麼會把他們兩人都當作是賊呢?便急著追問究竟.周杜文加以解釋.他說:「那天,我看見他(當然是指那位邵家公子)拿著單據在核對,又要找經手人來問話,忙得滿頭大汗.我便一片好意的告訴他,這些單據經過逐層批核,是不會錯誤的,不必把精神放在這方面了.我的一番好意,他完全不領情,反而搖頭說:『這是六叔交待下來的,他老人家對我說,你要把所有員工都要當作是賊一樣的盯緊他們.』」
  
  鄒文懷聽得有點愕然,周杜文繼續說下去:「我聽見他這樣說,便像開玩笑那樣的問他:『這些單據,都是由我和雷文批核過的,上面有我們的簽名.那麼,你看我和雷文,是不是賊呢?』他把我看了片刻,終於點了一下頭.」
  
  這位邵家公子是個老實人,腸子都是直的,無意之間透露出這樣的一個訊息;周杜文和鄒文懷都是聰明透頂的人,他們當然是心中有數了.沒有多久,周、鄒兩人因為要求分發紅利,聯名寫信給六老闆,郤被六老闆擱置不理.周杜文覺得很沒有面子,便遞上了辭職信.鄒文懷郤沉得住氣,他就好像沒有發生過這件事情似的,繼續做他的製片部主任.而那位邵公子,也在不久之後返回新加坡了.可能是他覺得自己不適合在邵氏影城那麼複雜的環境中工作,以致意態闌珊;又或者他是捨不得新加坡.自此以後,新加坡便再沒有派人來香港工作了.
  
  周杜文走了,來了一個凌思聰,凌思聰又走了,鄒文懷的職位始終是原地踏步,沒有更上一層樓.不但如此,他的得力助手何冠昌,本來是宣傳部主任,由於六老闆的公務和私事都交付給鄒文懷去辦理,使到他忙不過來,何冠昌便時常協助製片部的工作.六老闆以事權專一為理由,把何冠昌調到製片部做副主任.
  
  在邵氏影城來說,製片部雖然比宣傳部重要,組織也龐大得多,但何冠昌的職位由正而副,在外人看來,就好像是驟然降了一級,他的心裏當然不會舒服.而且,以往鄒、何兩人的職權,橫跨製片與宣傳兩大部門,也都幹得有聲有色,實在不須作出這樣的調整.由於這一項人事調動,六老闆和鄒文懷的關係,巳經顯露出「山雨欲來風滿樓」了.
  
  使到鄒、何兩人更不開心的事情,就像俗語所說的「三水佬睇走馬燈──陸續有來」.宣傳部主任的繼任人選,六老闆完全沒有徵詢鄒、何兩人的意見,而是吩咐秘書處在報紙上刊登聘請廣告,應徵者由六老闆親自面試.這麼一來,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六老闆作出這樣的處置,顯然是要把宣傳部這個重要的部門,從鄒文懷的手裏奪回來,免致他的權力太過膨脹.(未完.待續)

TOP

 43 123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