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古典音樂交流室

中國"民美"花腔女高音孫家馨

孫家馨(1928~)女高音歌唱家。湖北宜昌人。1950年畢業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學音樂系,師從女高音黃友葵、蘇籍聲教授蘇石林。1950年和1953年先後入上海樂團和中央樂團從事獨唱及教學工作迄今,期間曾求教於蘇聯聲樂家吉米彩娃及保加利亞著名聲樂教授布倫巴羅夫。1958年開始曾就四川清音、河北梆子和京劇的吐字行腔進行研究,探索花腔技巧與我國民族傳統唱法的結合運用,深得中國漢語歌唱的清越和蒼勁,。以清脆乾淨的斷音、強弱明暗收放有致的延長音見長;霹靂如電的強音與富延展性的漸弱音尤為出類拔萃,高音處尤能展現繽紛多彩的音色變化,輕盈而結實,富於個層次的力度交替,穿透力強勁;綿長而穩定的氣息,足以支持他的嗓音盡情地作任何矯如脫兔的燦爛變化和情緒處理,能夠較準確地解釋作品,並演唱難度較大的歌曲;具有高難度技巧性的花腔樂曲<春之聲圓舞曲>(奧地利:約翰史特勞斯)、<夜鶯>(俄:阿拉比耶夫)、<燕子>(法:得阿古娃)、<洋娃娃>(法:德利布)、格里埃爾聲樂協奏曲(俄)、歌劇<魔笛>、<茶花女>、<拉克美>詠嘆調等,是他二十多年來的保留曲目;演唱於文革時期的<千年的鐵樹開了花>尤是其中國花腔曲目之代表作。聲樂教育家尚家驤評論其起音輕巧而準確、快速走句靈活敏捷、裝飾音俏麗瀟灑、高音華麗綿長。曾多次出國訪問演出,1979年曾在香港舉行獨唱音樂會。八十年代初,與廣州樂團合作,在廣州太平洋影音公司錄製立體聲專輯。

 

千年的鐵樹開了花A版(1972年)

 http://www.tudou.com/v/AImAIU560_w/v.swf

千年的鐵樹開了花B版

http://vlog.17173.com/17173mp3player.swf?Flvid=24941

 

春之聲圓舞曲/Voices of Spring(廣州樂團伴奏版)

http://music.weamea.com/listen/20090815/09/e29d1ef4434d42478822e3488c1f785c.wma?key=0356647dbfc06cdd076a04e1951b34c9

 

洋娃娃

1979年楊鏡釧鋼琴伴奏版

http://www.tudou.com/v/lJ5miCIjKv0/v.swf

 

好媽媽/Mother Dear(八十年代廣州樂團伴奏版)

http://music.weamea.com/listen/20090815/09/42028e9befdc4b5d985d00b1eac7e022.wma?key=0356647dbfc06cdd076a04e1951b34c9

 

<羅西納的詠嘆調-在我心裡有一個聲音>(Una voce poco fa)

1. http://www.tudou.com/v/3KkXzz9KKX4/v.swf

2. http://www.tudou.com/v/fZNY9Q3-FKk/v.swf

 

這兒好(здесь Хорошо)

(拉赫馬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v)

八十年代廣州樂團伴奏

http://www.tudou.com/v/ZJfk6X65G2A/v.swf


 

牧場之家(HOME ON THE RANGE)

(Dr. Brewster & Higley Dan Kelly)

八十年代廣州樂團伴奏

http://www.tudou.com/v/6tsdpvBmwFU/v.swf

 

夏日最後的玫瑰(The Last Rose In Summer)

Thomas Moore

八十年代廣州樂團伴奏

http://www.tudou.com/v/4HY4gO6CmUk/v.swf

 

索爾維格之歌(Solvig's song)

Edvard Hagerup Grieg

八十年代廣州樂團伴奏

http://www.tudou.com/v/eViVoiao9Dg/v.swf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Lee 於 10-3-2011 23:50 發表   唱革命歌還可以, 唱西洋歌就太硬, 欠缺柔情, 同 Deanna Durbin 一比就輸九條街:      Performer - Deanna DurbinWords - Thomas MooreMusic - John StevensonThis is from the movie ...

柔弱與唯美的歌聲比比皆是,在華麗光采的炫技中展現勁道,兼具優美與陽剛的雙重特質,孫家馨可說是無人能及.

TOP

劉淑芳和孫家馨無法比,他就是個只能唱好柔美抒情歌曲的典型.劉淑芳唱的歌-尤其是外國民歌,都很好,但他本身的聲樂水平,從能聽得到的錄音來看,我不覺得高.花腔技巧不說,孫家馨聲音的剛柔亮暗各方面都在他之上.我認為孫家馨的高段處在於聲樂中西結合的建樹.純粹西洋唱法來看,比她好的自然是太多了,他也有一些明顯的缺陷,諸如中低音薄弱,琶音技術不純熟等,但是他優勢之處,我看是沒啥人可以與他相提並論.

TOP

也沒說因為硬所以才欣賞她的呀.說過,孫家馨是兼具強弱明暗的range的,尤其高音的漸強漸弱,很有功柢,孫家馨文革前的輕巧也是很了得的.西洋歌劇也有強硬的不是?卡拉絲莫那哥豈不硬? 論戲劇性和技巧性,孫不能和卡拉絲等相提並論,風格和思維更是隔了山,但都是各有優勢,至少在那個時代環境而言.像我完全無法想像任何東西方的女聲樂家如何能拿下類似<千年的鐵樹開了花>那樣的曲目.

李香蘭/山口淑子是四十年代中國歌壇運用西洋唱法相對到位的一位.

TOP

張立萍的茶花女">

托斯卡">">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13-3-2011 18:49 發表   as755935兄你好, 很高興又有一位古典音樂同好加入討論!   多謝你找來張立萍的錄影與大家分享, 看來她的普西尼劇目比威爾第劇目要好一點, 不是她的茶花女不好, 只是她的咪咪, 蝴蝶夫人及托斯卡更 ...

非常感謝虎榮兄回應! 多次拜讀您的文章,很受您的音樂素養吸引,對音樂的描述很傳神,也很中的,我研究較巧多了寫出來的東西都生硬.尤其喜歡您對孫家馨歌聲"骨肉"的一番分析,形容得更恰當.傳統民族唱法(概括指涉)比起西洋美聲唱法的確是比較強調"骨",就是結實集中的質感,除了局部像江南一帶側重柔婉風格之外,其他地域大多如此.而美聲唱法的原則,就是在扎實的"骨"上,覆包上渾厚的"肉",就是充分的共鳴.許多學美聲沒學到位,常常就"肉多骨輕","骨"不足"肉"也不可能飽滿,像您舉的Kathleen Battle就這樣;儘管他曾貴為大都會Prima Donna,但就聲音的集中度和花腔的精采性而言我認為還不如孫家馨,她主要是音樂性好,對不同風格類型的歌曲都能唱出風味,可是聲樂技巧實不咋地.孫家馨是有些生不逢時,也看過有網友說他花腔不遜色Pons呢,若當年有機會出國,成就和名氣大概也不輸後來的曹秀美,她的盛年泰半是在文革中度過,直到她錄製專集和盡情發展西洋唱法時,都已經五十多歲了,要有莫大的變化是很難的.可另方面來看,要不是經歷六七十年代什麼都強調"民族化"的洗禮,她恐怕也無法練就那獨樹一幟"土洋合一"的風格,更甭說能唱好<千年的鐵樹開了花>這般驚世駭俗的作品.

說到嗓子問題,這的確是很複雜,形成的因素和嗓子壞的狀況很多,的確不能歸咎於技巧.卡拉絲後來早衰,我覺得也不緣自風格改變,她主要是出道時唱過一段時間華格納 威爾第 普契尼一些比較重的角色,後來就大多努力於"美聲歌劇"了,至於瘦身導致嗓音問題,其實卡拉斯瘦身是五十年代中期的事,當時正是他各方面都最巔峰的時期.追根究柢,應該是她為了表演而百分之二百的付出,用嗓過度所致.

張立萍可能是第一位唱進大都會,科芬園這些歌劇重地的華人女高音吧,她的成名作確實是普契尼的蝴蝶和柳兒,茶花女算是瞠乎其後了,但這確實是她在大都會的保留劇目之一吧.

TOP

張立平 張建一演唱波西米亞人詠嘆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skn0LSPMPY&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WSWGYFWojA&feature=related

在這錄像裡張立平的臉蛋天真純潔得像個稚女似的,尤其是最後面和張建一飆High C那裡.

張立平前年在EMI出了張專輯,唱了露琪亞的花腔詠嘆調,前些時候看過他在演唱會上還唱了艱難的春之聲,在一些論壇上就被批評了.

其實我也覺得她是個很優秀的spinto抒情女高音,音色有如絲絨般柔亮潤澤.

張建一當年出國比賽就是唱冰冷的小手得到冠軍的.可說是他的成名曲.可我總覺得張建一唱高音顯得很吃力.

想請教虎榮兄,您對所謂紓情花腔女高音和純花腔女高音這兩種稱號,有沒有怎麼樣的見解?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14-5-2011 06:36 發表   as755935兄你好,你剛問了一條非常難答的問題!以小弟目前有限的水平,要理順思路及清晰回答有相當難度,只好憑感覺略說一二.     as755935兄以上所引用的片段,是張立平與張建一在 ...

感謝虎榮兄回應!很羨慕您曾親臨二張的演唱現場.張立平的條件介於抒情女高音和戲劇女高音之間,是兼具抒情女高音的圓潤甜美和戲劇女高音的力度,威爾第的作品也許尚可,華格納一類的戲劇性角色我覺得對他來說太重,我不太期望看到他將來想不開去挑戰那一類的角色.就算是莎澤蘭,她的條件唱起花腔音量和寬厚都是很突出的,但他的華格納我個人以為也還達不到戲劇女高音那般的強度.其實我總覺得她High D以上的高音許多時候似乎也是不太穩的.

是這樣的,先前提到的中國花腔女高音孫家馨在有回訪談中提到,在她實踐歷程中她的導師們都一致肯定他是個很pure的花腔女高音,受教於Gino Bechi時他就認為茶花女奧麗薇塔不適合她的聲類,因為那是抒情花腔.其實我不太喜歡細分聲樂類型的做法,除了比較起來特質確實兩極化(像是女武神的布倫希德和清教徒的艾薇拉),不然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很難有顯著的分野,歌劇角色的性格層次很多,人聲的表現力也很廣(能力水平較次的例外),硬性去區分某某角色某某歌手是什麼什麼聲類,這似乎不太好.有些說法認為花腔並不專屬一個聲類,在羅西尼董尼采悌的作品裡連男高音都有花腔,目前所知美國男高音Rockwell Blake唱這類作品挺有名,算是我的偶像吧 ,但也許這是比較個別的例子.

TOP

珍貴錄音文獻~男中音應尚能

中國實踐與推廣西洋唱法最早的拓荒者之一(另一位是女高音周淑安),比周小燕管喻宜萱等還早.

前年上海中國唱片公司大規模出版三四十年代的唱片錄音,收錄了一首應先生演唱黃自先生的藝術歌曲《思鄉》,儘管如牙牙學語般的吐字令人有些難以適應(斯義桂先生也有類似的問題),但是感情真切樸實,發聲嚴謹,相當耐聽.如今有幸聽到他其他的錄音,真是萬般欣喜!

《教我如何不想他》這首經典藝術歌曲應該已經是斯義桂先生的代表作了,如今又找到了應尚能先生的版本,個人以為應先生似乎唱得更好.據說作曲者趙元任先生自己也有錄唱過,可是我想恐怕更難以尋覓了.

http://www.tudou.com/v/9qkK6j_dnDM/&rpid=32602901/v.swf

《小詩》(胡適作詞,趙元任作曲)《思鄉》(韋瀚章作詞,黃自作曲)

http://www.tudou.com/v/gVk4vX7p2IY/&rpid=32602901/v.swf

TOP

說著說著無意間居然就發現趙元任本人錄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http://www.tudou.com/v/aSewT0eIUJ8/&rpid=13250261/v.swf

我在想趙先生有可能是玩票式的錄唱吧,基本上這應該是趙先生除國語音標範誦外所留下的珍貴原聲了,很有史料價值.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