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12
發新話題
打印

香港競爭力

引用:
原帖由 Q太郎 於 25-2-2011 02:03 發表 Kendama 兄小弟有不一樣看法.首先官商勾結不是今天,係香港經濟起飛前,即60至70年代,已經是,當時由政府,馬會,怡和,匯豐銀行控制所以可以見到香港電訊,國泰可以壟斷經營.如果85000最後落實,香港經濟比現在一定更差 ...

謝謝 Q太郎兄的分享
同樣認為 "官商勾結" (或"官商相衛"?) 始於港英年代,及 "財團壟斷經營" (不謀利及資助醫療、教育、及慈善機構的最大納稅人馬會算歸這類嗎?) 是造成過去、現在及可見將來的貧富懸殊、社會不公、及打工仔無淡好食的主因
個人認為八萬五是可因應經濟環境而調整的策略; 雖不確定其對金融體制的最終影響 (在金融風暴和 SARS 的大背景下,持續的負資產似乎不能完全入八萬五的賬),人人有屋住的理念是社會及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石之一 (獅城是一例); 然而,"無再講即係無" 的言論是無 guts 及不負責任的管治
五十年以上的舊樓都幾千元一尺,個人認為好多打工仔也不一定供/買得起; 樓價上升有部份是貨幣購買力下跌, 主因是高地價政策和海內外的投機炒賣
今日大學生出來就算月入三萬, 可能也供不起中價市區樓吧?

TOP

《經濟學人》:港樓價升逾20%冠全球

(星島)2011年3月5日 星期六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近年香港樓價急升,根據國際財經雜誌《經濟學人》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升幅更高逾兩成,成為全球樓價漲幅最大的地區;至於全球樓價被高估的地區,澳洲則排名首位,高估的幅度達五成六,本港以五成四排第二位。

 

  報告統計了二十個城市過去一年樓價升幅,結果香港以百分之二十點一,高居全球第一位,不但高於新加坡(排第二位)的百分之十七點六的水平,更遠拋離第三位法國的百分之八點六,以及第四位的中國的百分之六點四。

 

  港星瑞高於「海嘯」前

  報告指出,全球只有少數地區,目前的樓價能夠高於○八年第三季金融海嘯前水平,包括有香港、新加坡及瑞士,至於其他市場皆下滑。報告又解釋,統計涉及二十個地區,樓價應可反映物業所能提供的服務價值,租客選擇租用一個單位,理論上是希望每月享用單位所提供的設施及服務,租戶所給予的租金,正反應了物業的價格,報告統計了各經濟地區樓價與租金的關係,得知香港較長期平均數值高出百分之五十三點七,隨著樓價不斷上升,高估情況可能進一步嚴重。

 

  不少香港人對內地買家湧入,推高香港樓價感到不滿;不過亦有不少內地人埋怨,港人到內地置業,令中國樓價急升。

 

  澳洲高估56% 全球首位

  報告又指出,澳洲樓價被高估五成六,為全球首位。根據RP Data-Rismark index,該地的八個省會的樓價,一月份樓價上升了百分之一點二。

 

  排第三位的法國,高昂的樓價成為當地四成居民選擇租用單位的原因之一,法國租客受到法例保護,相對地,業主就要面對樓價較大的波動,因此,當樓價上升兩成,供應量只有百分之三點六的增加。至於美國,樓價升一成,供應量上升兩成。

 

  在日本德國的樓市,樓價則被低估,日本自九○年代當地地產泡沫經濟爆破後,樓價一直低於租金,價格被低估。至於德國,租金早於八○年代已一直下跌,更未因國家統一扭轉此趨勢。本報地產組

TOP

引用:
原帖由 Q太郎 於 7-3-2011 10:40 發表 Kendama 兄首先我提及馬會是指出係60年代,有一說法係香港最有影響力之團體有四個,馬會是其中一個.至於是否壟斷,我應為是因為香港只有一個牌照.而且符合了壟斷的特點,服務差,不理顧客,情形有如以前中巴.我記得有一次投 ...

Agree that the Club is a monopoly. While its service can be improved, not sure if it's contributed to the poverty issue in HK.  

 

From memory, the average starting salary of fresh grads in HK has never reached the range of $30k? 

TOP

港增長競爭力全國尾7 綜合競爭力6連冠 幸福感排271fficeffice" />

(明報)ffice:smarttags" />2011年5月7 星期六 05:05

 

【明報專訊】香港綜合競爭力雖然仍然連續6年保持全國第一,但內地追趕強勁,香港的「綜合增長競爭力」在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僅列倒數第七,其中科技競爭力和基礎設施競爭力發展停滯不前,是香港的「軟肋」。在幸福感得分方面,香港位居271,與經濟發展不相符。《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指香港有必要重新定位,建議未來戰略為建設「全球城市」,深圳    將與香港「聯合」,擔當高科技和創新中心。

 

特區政府發言人稱,香港面對的是全球競爭,必須繼續發揮既有優勢,以及改善相對的弱項,才可持續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城市。

 

被指轉型慢 「有增長無發展」

 

中國社科院昨在北京    發布《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下稱《報告》),這次報告由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博士牽頭,《報告》預定下周一在香港發布。

 

報告說,香港綜合競爭力多年來一直保持全國第一,連續兩年綜合競爭力指數為1,但縱向比較,香港與上海    、北京、深圳、台北差距在逐漸縮小。報告認為,造成香港優勢減弱的原因,一是內地發展潛力巨大,二是香港自身經濟轉型相對較慢,服務和金融業之外的產業呈現「有增長無發展」特點。

 

綜合增長競爭力方面,香港只有0.256分,比去年的0.280低,連續兩年位列倒數10名之內。報告稱,金融危機後香港經濟迅速反彈,亞洲崛起特別是內地經濟的持續強勁增長,為香港未來經濟增長奠定基礎,但香港作為成熟與高度發達城市,增速低於內地很多城市。

 

基礎設施停滯 科技明顯落後京滬

 

報告讚揚香港經濟效率和發展成本競爭力優勢明顯,值得內地城市學習;人力資源、資本競爭力優勢依舊,制度競爭力引領全國,政府管理能力強亦堪稱全國典範。但同時,科學技術競爭力僅排26位,明顯落後於北京、上海、深圳及廣州,「裹足不前,劣勢明顯」;地鐵、機場、貨運碼頭等基礎設施停滯不前,政府對相關投資明顯不足;此外,香港的城市環境競爭力下降,20103月本港空氣污染指數超過400點,創下1998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水平。

 

報告指出,過去香港長期對自身定位不明確,帶來諸多問題和困惑,有必要重新定位:經過1020年的努力,將香港建成匹敵北美紐約、歐洲倫敦的「全球城市」。具體而言,大珠三角區內分工合作更明顯,香港成為大珠三角龍頭和核心城市,主要發展金融中心、管理中心、服務中心,深圳擔當高科技和創新中心,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廣州為區域性國際城市,綜合服務南中國和東南亞的中端城市。

 

報告﹕港民眾要有危機意識

 

報告建議,香港民眾要有危機意識,反思政府角色,提供公共服務;為強化自身高端,應增加教育支出,擴大外地生比例,促進科技創新,成立科技發展局。報告又認為,香港的經濟規模優勢已不再明顯,貧富差距較大,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建議香港政府解決住屋問題,降低生活成本。

 

研究指出,香港人的幸福感指數亦相對落後,在內地500個城市排行271,比09年下降73名,下降明顯,與經濟發展不相符。

 

學者﹕入大學率低 難轉知識型經濟

 

香港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香港轉型緩慢,與本港勞動人口的平均教育水平偏低有關,特別是曾接受大學教育的,多年來仍維持17/18%,不僅大幅落後於新加坡、韓國,亦比不上內地。

 

他說,因為學識水平不夠,多年來無法轉成知識型經濟,現時本港亦仍以服務行業主導,而且集中與旅遊相關,屬較低技術工作。

 

 

 

We need a visionary and determined Chief Exec to get us out from this mess ...   

TOP

引用:
原帖由 WK1959 於 19-2-2011 20:02 發表 毓民剷到福利局長張建宗飛起 - 津貼變施捨就業交通計劃唔理你是否喜歡毓民,佢都插得好啱.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politicians like these are not leading HK to anywhere ... we're just repeating what had happened in Taiwan during Bian's era ...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14-5-2011 01:02 發表     基本上我不同意這一點! 就算加大一百%入大學率,都會有80%畢唔到業!因為人均質素低!唔信大家去中學參觀吓d學生上堂就知架啦!再唔系睇下自己身邊d八九十後,有邊個系似讀書有上進心o既lor!要人 ...

人均質素係低左好多,今日動輒出黎攪野果班 80後希望唔係當年雙失果班 ...

 

想起遇過一位叫什麼朱迪的保衛皇后碼頭人仕,大家都在理性討論各種可能性,唯獨他完全不尊重其他人的發言,無料到又一副自以為是的態度、影衰晒其他愛護維港的人仕 ...

 

講起 "羅著數"  ,聽有人話某政黨的工作人員有些是拿綜緩過活,正職是打著正義旗號組織逢政府必反的街頭抗爭活動 ...

 

當一個人腦中只是全世界欠左佢,在他面前的路只會又短又狹窄 ...

TOP

赤躐角机场世界排名第一

 

TVBS 晚间新闻报导,香港机场世界排名第一 (北京第二、星加坡第三)

 

报导未提及评选准则; k 觉得 CLK 机场现代化及保养良好,旅客设施非常 user friendly,店铺多样化,往返市区交通便利,移民局、海关及地勤人员服务好 (非指礼貌,而是效率、专业能力及 helpfulness)

 

最安全 airline 国泰排第三

 

大陆包办最靓空姐第一及第三: 深圳航空第一、泰航第二、海南航空第三 (欧美空姐以 ah 婆居多)

TOP

港世界競爭力100分登榜首

(星島)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05: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瑞士    一個全球競爭力排名報告顯示,香港憑藉國際投資、公期財政、商業法例、金融及資訊科技建設優勢,今年得一百分,排行榜上攀升一級,與美國    並列全球第一,但香港的物價指數競爭力極低屈居榜尾三位。港府表示,過去一年通脹攀升並非香港獨有,是亞洲國家同面對的挑戰,當局會繼續監察走勢。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表《二○一一年世界競爭力排名報告書》,學院比較全球五十九個國家地方四大項目表現,包括經濟表現、政府效能、商業效能及基礎建設來評分進行排名,四大項目涵蓋共三百三十一個分項標準。

 

  超越星洲 夥美排第一

  去年香港在該競爭力報告排行第二位,今年已超越去年首位的新加坡    ,與美國雙雙攀升榜首;新加坡今年則滑落到第三位。

 

  香港在六項表現中均奪得全球第一,分別是國際投資、公共財政、商業法例、金融、價值觀及資訊科技建設;但物價指數,香港獲得的評價極低,在全球排行尾三、即第五十七位,顯示競爭力極低;香港基建及教育競爭力只屬一般,分別排行全球第二十七及二十八位。雖然香港人力市場排全球第六位,反映水準遠勝多個先進國家,但就業情況竟低至排行第二十一位。

 

  新加坡與香港勢均力敵外,台灣    今年排名亦由去年第八位,跳上今年第六位,競爭力勝過緊隨其後的加拿大    澳洲    ,更是連續兩年在榜內彈飛向上。

 

  台灣經濟表現更由第十七位躍升至第五位,洛桑管理學院認為,台灣競爭力屬強韌型,經濟衰退時易受重創,但復甦彈力超強讓台灣起飛。

 

  物價分項排尾三

  特區政府    發言人表示,對香港可與美國並列世界競爭力榜首感高興,香港在物價分項排名下跌,但整個經濟表現排名仍高踞全球第四位;另一個內部經濟細項排名,更由第二十五位升至第十八位。

 

  發言人指,香港通脹過去一年逐步攀升,是進口通脹及本地成本上升所致,由於國際市場食品及其他商品價格大幅飆升,在經濟高速增長下,令本地成本上升,通脹升溫並非香港獨有現象,亞洲很多迅速增長國家亦面對對高通脹壓力,大部分亞洲經濟體系在物價排名同現下跌。香港政府會密切監察通脹,特別是對低收入家庭影響。本報記者

 

Add oil ...

TOP

 28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