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年間(西元五二七年一五二九年),當時魏的朝廷因帝位而產生了內紛,重臣爾朱榮領兵占洛陽,殺了幼小的皇帝和皇太后獨攬權勢。而皇族之一的北海王元項就因此而亡命至梁。
蕭衍出手援助了北海王,命陳慶之護衛北海王回到洛陽。其實蕭衍的本意也就是命令他攻擊洛陽。陳慶之雖對蕭衍的命令覺得無謀,但最后還是接受了。
北海王即位稱帝后,封陳慶之為魏的鎮北大將軍——前軍大都督,展開了對洛陽的進擊。其實最初不滿的就是北海王,本來他以為至少會有全部十萬兵力的,但陳慶之卻只率領了七千騎。
魏軍首先派出了七萬兵迎擊陳慶之,就在一日之間魏軍完全被擊滅。接著,二萬的兵力又在考城与陳慶之展開了戰鬥。考城是魏十分少見的一個四方為河川和場為所包圍的水城,而陳慶之則令全軍乘筏攻擊,一日之間又將之攻陷了。
魏軍又出了十五萬兵在榮陽展開戰鬥,在這雖然回支持了二十日,但結局還是以產生二萬屍体的結果敗走。緊接著到達的二萬四千進軍也在一戰之間歿滅。
將要塞虎牢關在三日間攻陷的事情,造成了洛陽極大的震撼。“陳慶之來了!”這句話形成了魏朝廷的恐慌,連軍隊都放棄了洛陽的守衛逃走,更別說是皇帝和爾朱榮了,洛陽就這樣變成一個空城。
而陳慶之也得以進人洛陽城中,在魏的領土內進擊一百四十日,其間激戰四十七回,全部都獲得勝利,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簡直就是魔術。
北海王再敘任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和左光祿大夫!但北海王的權力基礎十分地脆弱,只有陳慶之所率的梁軍七千守護著他而已。在洛陽之外,准備奪回帝都的爾朱榮已經集結了超過三十萬的兵力,如果要守住洛陽的話,一定要有新的政治方針才行!可是北海王卻只是躲在美女酒色之中,即使陳慶之前來會面都不接見。
陳慶之所率的七千騎乎沒有損傷,雖然這已是十分令人吃驚了,但以這樣的兵數要防衛洛陽實在有所困難。陳慶之提出了要求十萬援軍的書信准備送至建康,但北海王的側近則有不同的意見:“陳慶之是古今的名將,也是只有七千兵即能陷落洛陽的人.如果他取得十萬援軍的話,也許會危及陛下的地位,請您注意提防”
于是北海王就壓下了陳慶之的信件,繼續地連日沉醉在酒池內林之中。
勇猛卻殘忍的爾朱榮逼近了洛陽,且將北海王所集結的軍隊擊破,而北海王也下落不明。收到此報的陳慶之靜靜地告訴部下們:
“洛陽之夢結束了,現在全軍准備回建康吧!”
陳慶之占領洛陽達六十五日,七千兵士整然地退出洛陽。自認為勝利的爾朱榮領了三十萬大軍追擊,然而令人不敢置信地,十一次的會戰都為陳慶之所擊退,直到梁軍渡過一條河後,因為漲水淹至橋上,爾朱榮才放棄追擊。雖然七千的兵數滅了一半,但陳慶之終究回到了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