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中國不解秘傳--「木牛流馬」 [打印本頁]

作者: 矢作省吾    時間: 14-6-2007 15:06     標題: 中國不解秘傳--「木牛流馬」

先黎個「木牛流馬」, 我唸淨係埋樣都有排講。
作者: 999    時間: 14-6-2007 15:12

引用:
原帖由 矢作省吾 於 14-6-2007 15:06 發表 先黎個「木牛流馬」, 我唸淨係埋樣都有排講。
講黎聽聽
作者: funplay    時間: 14-6-2007 16:05

諸葛亮發明
作者: 任因玖    時間: 14-6-2007 19:53

引用:
原帖由 funplay 於 14-6-2007 16:05 發表 諸葛亮發明
據我所知,係「木牛流馬」係唔洗人力的運輸工具
作者: beechan    時間: 14-6-2007 21:51

那有不需動力的運輸工具!? 不如說是『節省動力』的運輸工具更恰當
作者: 矢作省吾    時間: 18-6-2007 11:43

「木牛流馬」-好多人對佢都有唔同既見解, 最簡單既解釋可以將佢分類為「單輪車」同「四輪車」, 「木牛」行大道、「流馬」行栈道, 亦有人將佢掉轉黎講, 又或者話「木牛流馬」根本就係「一種」運輸機械既全名, 但萬變不離其本, 點講都係離唔開「運輸車」既概念。有樣嘢我好懷疑, 若果「諸葛亮」真係同歷史所講一樣咁聰明, 佢會唔會真係咁求其, 係咁唸架手推車出黎就話係新發明呀? 就算佢肯, 身邊D人都唔會咁傻仔, 見倒架手推車就大驚小怪咁推崇?!
作者: inabottle    時間: 18-6-2007 14:44

引用:
原帖由 矢作省吾 於 18-6-2007 11:43 發表 「木牛流馬」-好多人對佢都有唔同既見解, 最簡單既解釋可以將佢分類為「單輪車」同「四輪車」, 「木牛」行大道、「流馬」行栈道, 亦有人將佢掉轉黎講, 又或者話「木牛流馬」根本就係「一種」運輸機械既全 ...
以古時老百姓多目不識丁, 有錢人才讀書識字, 女子更無才也是德, 種種門檻, 知識既力量只要少少, 就令人嘖嘖稱奇有咩出奇? 見木塊打磨成圓形, 加一軸心橫放響更大塊木上, 一人可推動重物...以當時真係偉大發明都唔奇既. (靠估架咋 )
作者: funplay    時間: 18-6-2007 20:50

木牛流馬 = http://en.wikipedia.org/wiki/Wheelbarrow
作者: toby    時間: 18-6-2007 21:33

引用:
原帖由 inabottle 於 18-6-2007 14:44 發表 以古時老百姓多目不識丁, 有錢人才讀書識字, 女子更無才也是德, 種種門檻, 知識既力量只要少少, 就令人嘖嘖稱奇有咩出奇? 見木塊打磨成圓形, 加一軸心橫放響更大塊木上, 一人可推動重物...以當時真係偉大 ...
會不會是甚麼 "核動力" 自動運輸工具 ??? (純粹助慶,唔好打我... )
作者: beechan    時間: 19-6-2007 00:35

木牛相信都是一部手推車而己 以物理學角度, 卻將手把加長, 槓桿作用更大, 提起和運和重物更省力。 卻諸大夫真的設計了一批手柄特長的手推車給兵士運貨,運貨的兵卒便要站在車後較遠的位置來推。 敵軍在偵察時(當時不敢走近觀看), 看不清手柄, 車子錯覺上像自己在兵士前走,兵士在後邊『趕』著車子行,回報時便說成會自己走路的『木牛』。
作者: 矢作省吾    時間: 19-6-2007 14:56

記得有次睇過一個「三國」既網頁, 佢裡面嘗試從多方面既型式去研究「木牛流馬」。「木牛」、「流馬」分別發明於「第四」同「第五次北伐」, 而「第五次北伐」係眾多北伐之中時間最長既一次。「建興六年」「-蜀軍發現「綏陽小谷」,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斜谷」大眾出軍。 响「綏陽小谷」尚未開通前, 「諸葛亮」採用既戰術係「趙雲」响「箕谷」佈疑兵, 但因發現「綏陽小谷」同「陳倉」、「郿」兩地既軍力壓迫關係,「趙雲」既「箕谷」疑兵最後都係以「赤岸」燒棧道退兵收場。「斜谷」既地形, 南注「漢水」, 山高、水深、流急, 難以利用船隻運輸, 所以「三國-蜀漢」初期係冇利用「斜谷」水力既記載。 「諸葛亮《與兄謹書》云」:…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窮極,不可強也。…又云:頃大水暴出,赤堐已南,橋閣悉壞。 當年「蜀軍」分兵屯田既地點有「渭南」既「武功」、「五丈原」至「馬冢」附近, 若果只靠以「斜谷」陸路用「木牛」運糧既速度, 根本係冇法去應付數萬軍隊既食糧, 而供給「第五次北伐」既軍糧應該仲包括「赤岸」府庫在內, 基於種種難題, 「流馬」亦應運而生。古時既運輸途經莫過於水陸兩路, 而「諸葛亮」若果真係如傳說般一樣咁聰明, 佢會唔會已經擺脫咗一般既局限概念, 將「流馬」發展到空運既境界, 而「流馬」既設計可能會同纜車好相似? 埋個假設並非空穴來風, 約60年代, 「中國-四川」發生水災, 災民被圍困响水域, 附近既居民就係用一樣叫「水龍」(?)既古式吊籠或吊板咁將D災民吊走, 而若果你再將「流馬」既設計反轉向上黎睇, 吊輪既設定亦好附合「流馬」既概念….個網其實仲講咗資料去Support 佢既講法, 有時間小弟下次再繼續講。 Copy & Paste打字真係好辛苦呀!! [ 本帖最後由 矢作省吾 於 19-6-2007 15:01 編輯 ]
作者: beechan    時間: 19-6-2007 20:34

昂平 360?? 咁大型既基建起碼要十幾年來建造 以當時技術資源辦不到,
作者: inabottle    時間: 20-6-2007 11:29

大型機建注重安全, 需時間做評估云云. 昂平360好采 未坐過, 將可能在我身上發生既意外減低~ 冒險唔啱我, 歷險仲得 諸葛先生發明初型'流馬': 依圓型軸輪(?)+繩, 好似玩飛索, 急流兩邊有一條固繩, 一個滑輪來回將兩邊物件(人也可以)運送. 加快速度可加繩, 拉控軸輪(?). 估吓啫 ~見好多國際賽有攀山涉水...運用繩索非常普遍. 見LINK入面只有'木牛'. [ 本帖最後由 inabottle 於 20-6-2007 11:31 編輯 ]
作者: 矢作省吾    時間: 20-6-2007 11:41

引用:
原帖由 beechan 於 19-6-2007 20:34 發表 昂平 360?? 咁大型既基建起碼要十幾年來建造 以當時技術資源辦不到,
埋方面, 假設「纜車」既網主亦有研究過, 佢指出「諸葛亮」响「第五次北伐」六年前發現「綏陽小谷」, 三年後「諸葛亮」積極勸農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糧到「斜谷」口集積。「第五次北伐」為期約八至九個月, 就當「流馬」真係纜車設定, 大型既基建可以先响「漢中」製造, 跟著再响指定地方組件, 而「流馬」負責裝運既只係一般輕便既糧草, 載貨唔載人, 所以吊板或吊籠果方面可以無需太講究, 而吊架、吊纜既維修, 尤於「第五次北伐」只係為期咗一段短既時間, 所以問題亦都唔大。
作者: 矢作省吾    時間: 21-6-2007 13:48     標題: 「三國」名人之後

講開「三國」, 話知你以前點樣巴閉, 死咗之後就冇人理你, 「諸葛亮」夠醒, 「呂布」夠好好打, 「司馬懿」最後仲食盡「三國」, 但有冇人知道佢哋D後人去晒邊? 小弟原本想為開多個「中國道教傳說」Post做小小 Research, 點知比我搵到一個「三國」名人既後人資料。佢就係一個叫「張源」既「台灣」人, 姓「張」既人「三國」裡面話多唔多, 話少唔少, 佢仲要同「道教」係有關連, 咁你哋會話佢係邊個既後人? E+先賣少少關子唔講著!! [ 本帖最後由 矢作省吾 於 21-6-2007 13:57 編輯 ]
作者: 999    時間: 21-6-2007 17:57

引用:
原帖由 矢作省吾 於 21-6-2007 13:48 發表 講開「三國」, 話知你以前點樣巴閉, 死咗之後就冇人理你, 「諸葛亮」夠醒, 「呂布」夠好好打, 「司馬懿」最後仲食盡「三國」, 但有冇人知道佢哋D後人去晒邊? 小弟原本想為開多個「中國道教傳說」Po ...
張魯三子張盛(是蜀的嗎?) 你指道教第64代掌門人?但佢好似叫張源先,並非張源,你指是同一人嗎? 快D講黎聽下la! [ 本帖最後由 999 於 21-6-2007 18:13 編輯 ]
作者: 矢作省吾    時間: 22-6-2007 09:51

引用:
原帖由 999 於 21-6-2007 17:57 發表 張魯三子張盛(是蜀的嗎?) 你指道教第64代掌門人?但佢好似叫張源先,並非張源,你指是同一人嗎? 快D講黎聽下la!
打漏咗隻字都比你估倒…可能係Paste個「」」 時Cut咗個「先」字?! Anyway你啱, 佢就係「張魯」-「天師道」第64代掌門人「張源先」。 至於「張盛」佢應該算係「魏國」官員, 响「建安二十年」, 佢老豆降「魏」時, 五兄弟同時亦被封為列侯, 「張盛」原封「都亭侯」, 拒受, 後攜祖傳「印劍經籙」從「漢中」還居「江西-龍虎山」。 http://www.cc.nctu.edu.tw/~jindan/discuss.cgi?fname=qigong&q=922676967
作者: 999    時間: 22-6-2007 11:50

引用:
原帖由 矢作省吾 於 22-6-2007 09:51 發表 打漏咗隻字都比你估倒…可能係Paste個「」」 時Cut咗個「先」字?! Anyway你啱, 佢就係「張魯」-「天師道」第64代掌門人「張源先」。 至於「張盛」佢應該算係「魏國」官員, 响「建 ...
謝謝省吾兄資料 佢拒封返龍虎山沉潛向道,並發揚光大. 請問"一觀道"是道教的一支嗎?
作者: 矢作省吾    時間: 22-6-2007 13:20

引用:
原帖由 999 於 22-6-2007 11:50 發表 謝謝省吾兄資料 佢拒封返龍虎山沉潛向道,並發揚光大. 請問"一觀道"是道教的一支嗎?
好彩你打既係「一觀道」唔係「一本道」。 我對「一貫道」冇認識, 但據聽番黎既就應該話佢係集-儒、釋、道、耶、回於一身, 「Wikipedia」有講, 希望可以幫到你。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8%B2%AB%E9%81%93
作者: 999    時間: 22-6-2007 13:26

引用:
原帖由 矢作省吾 於 22-6-2007 13:20 發表 好彩你打既係「一觀道」唔係「一本道」。 我對「一貫道」冇認識, 但據聽番黎既就應該話佢係集-儒、釋、道、耶、回於一身, 「Wikipedia」有講, 希望可以幫到你。 http://z ...
應是"一貫道" 我有一朋友,正是信一貫道,他是茹素的,但一般道教應可吃葷是嗎?
作者: 矢作省吾    時間: 22-6-2007 15:15

引用:
原帖由 999 於 22-6-2007 13:26 發表 應是"一貫道" 我有一朋友,正是信一貫道,他是茹素的,但一般道教應可吃葷是嗎?
道教有齋戒, 但係因乜嘢情況時齋戒就唔清楚, 其實小弟都唔係道教架, 只不過係因為睇得武俠小說多, 同覺得道教係一個完全發源於「中國」既教派, 所以先至對佢有D興趣!
作者: 矢作省吾    時間: 22-6-2007 15:17

道教主要派道 http://www.taoism.org.hk/general-taoism/major-taoist-sects/default.htm
作者: 999    時間: 22-6-2007 16:09

引用:
原帖由 矢作省吾 於 22-6-2007 15:15 發表 道教有齋戒, 但係因乜嘢情況時齋戒就唔清楚, 其實小弟都唔係道教架, 只不過係因為睇得武俠小說多, 同覺得道教係一個完全發源於「中國」既教派, 所以先至對佢有D興趣!
只知全真同武當!!
作者: 矢作省吾    時間: 19-7-2007 13:33

搵搵吓又有發現! 任你「諸葛亮」點樣「北伐」都好, 最後D孫都有個要同「司馬」家打工, 佢就係「晉朝」-「江州刺史」-「諸葛京」(「諸葛瞻」個二仔)。 埋鑊唔知「諸葛亮」又有冇計到?
作者: assemby    時間: 27-5-2008 20:09     標題: 三國是個奇妙的時代

多數敵對勢力的後人都獲得禮待。其實司馬懿也看不到子孫奪位的情景,至於幫司馬家打工,這是大勢所至,難道要自盡才算是偉大嗎?
作者: 拾實什習窄炸集    時間: 27-5-2008 21:40

引用:
原帖由 assemby 於 27-5-2008 20:09 發表 多數敵對勢力的後人都獲得禮待。其實司馬懿也看不到子孫奪位的情景,至於幫司馬家打工,這是大勢所至,難道要自盡才算是偉大嗎?
you may try and find out for us ...
作者: monoakira    時間: 28-5-2008 11:24


作者: 聰洛多薩比    時間: 28-5-2008 11:26

引用:
原帖由 矢作省吾 於 18-6-2007 11:43 發表 「木牛流馬」-好多人對佢都有唔同既見解, 最簡單既解釋可以將佢分類為「單輪車」同「四輪車」, 「木牛」行大道、「流馬」行栈道, 亦有人將佢掉轉黎講, 又或者話「木牛流馬」根本就係「一種」運輸機械既全 ...

我有另一個見解...

木牛流馬應該係外形同牛馬一樣...

不過講穿左都係手推車...

只不過可能運載既數量係超大...

比一般既手推車多幾倍...

而且更為慳力...可能係入面有齒輪滑輪等...

利用齒輪組合成比較複雜既機械...

真係好似只要有人拉...可以搬好重既野...

亦可以上鎖...


作者: 拾實什習窄炸集    時間: 12-6-2008 07:26

「木牛流馬」其實不是一種東西。而是「木牛」跟「流馬」二種東西。


網路上、各媒體不時盛傳有人根據史書對「木牛」、「流馬」的敘述,依法製作,且製作成功。


據傳,「木牛」為攻城工具「流馬」則係可由一人操作之獨輪車。


下圖為流馬的仿製品



 


根據【蜀書五 諸葛亮傳第五】的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又稱「亮言教書奏多可觀,別為一集。


南齊書•文學傳•祖沖之】稱「(祖沖之)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


至於「木牛」之製作方法,網路上有資料顯示:「木牛下面裝四個輪子,車上豎立兩片木板,上面覆蓋一個平頂,車內可容納十個人。即將攻城時,便將木牛推至城下與牆貼近,使人員在其掩蔽下進行作業。」其意思就是說「木牛」的製造,係為了載運兵卒到敵方城下,且設計有掩蔽物,方便讓士兵在其下方進行攻城之作業。


而「流馬」則是獨輪小車,沒有前轅,非常輕便,一個人就可以推行。

參考資料 網路搜尋+三國志+南齊書+區區愚見





歡迎光臨 經典日本特撮●動畫●卡通回憶 (http://oldcak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