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希特勒上台是華爾街的功勞
[打印本頁]
作者:
cmlwts
時間:
24-6-2015 11:27
標題:
希特勒上台是華爾街的功勞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半年以後,德國全民投票,希特勒得到90%德國人的支持,成為了合法的德國總統。此時的德國不僅完全從1923年通貨膨脹的金融危機中解脫出來,而且也開始從席捲全球的經濟災難中逐步恢復。
之後,這個背負著巨額賠款的國家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擴軍備戰,擁有了歐洲最強大的武裝力量。如此驚人的恢復速度,單靠德國自身難以完成,希特勒就算再會演講,沒有強大的外來資金注入也難成事。那這些錢從哪兒來呢?
1933年11月,《紐約時報》報道說,荷蘭出現了一本名為《西德尼·沃伯格》的小冊子,其中記載了一個叫「西德尼·沃伯格」的銀行家與希特勒的數段對話,披露了從1929年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前後,包括洛克菲勒、福特在內的一些美國最頂尖的實業家和金融寡頭向希特勒資助了3200萬美元,為希特勒的掌權提供了資金支持。這個小冊子引起了世界轟動,人們不明白華爾街的銀行家為何會資助一個未來的大獨裁者?
華爾街一切利為先
一戰後的德國滿目瘡痍,還要完成巨額的賠款任務,可德國沒有錢,於是德國政府採取了一種飲鴆止渴的老辦法———增發貨幣。印鈔機開始晝夜不停地旋轉,但真正的災難開始了,德國出現了金融史上最嚴重的通貨膨脹。
德國需要錢,而華爾街希望能賺到更多的錢。馬克思曾經說過,300%的利潤下資本就敢冒上絞架的危險。絞架尚且不怕,何況區區一個德國。華爾街的銀行家們為了從德國賠款中撈一筆,決定幫助德國償還戰爭貸款。從1924年到1931年,華爾街總共向德國提供了1380億馬克的貸款,而這些貸款,實際上是通過在華爾街銷售的德國債券募集公眾資金得來的,說到底還是美國的老百姓為這個巨額的貸款項目買了單。當然,當德國開始償還貸款及其利息時,巨額傭金收入滾滾而來,流入了華爾街銀行家的腰包。
讓希特勒搞「革命」
在德國黨派林立的政府中,華爾街需要尋找自己的代言人,可為什麼是希特勒呢?他那時不過是一個政變未遂的小頭目。在德國上流社會的眼中,希特勒就是個粗俗的流浪漢,估摸連帝國銀行的門朝哪邊兒開都沒弄明白。那些在華爾街手握經濟命脈的紳士們,怎麼惟獨對希特勒如此青睞呢?這都得感謝德國的「老朋友」———法國的幫忙。
由於一戰,法國對待德國的態度很簡單,就是要踏上一萬隻腳讓德國永世不得翻身,不管德國經濟多困難,錢是一定要還的。所以,法國凍結了美國在德國和奧地利的貸款,從中來獲得戰爭賠款。這讓華爾街的巨頭們十分不快。法國人可能忘了,這些錢都是來自華爾街的。看著大把鈔票源源不斷地流入了法國人口袋,德國卻無力償還美國貸款,金融巨頭們的錢在無形之中化為烏有,華爾街就更加不爽。金融寡頭們敦促胡佛總統向法國施加壓力,卻遭到了胡佛的拒絕。這讓華爾街決定用自己的方法單幹。
1929年6月,摩根系、洛克菲勒系的銀行家和美聯儲的頭頭們聚在了一起,商討如何把德國從法國的高壓之下解脫出來。會議達成一致意見,必須通過一個強有力的人物,採取「革命」的手段來擺脫法國的鉗制。這個被選中的領袖就是希特勒。
希特勒深知金錢與政治的緊密聯繫,沒有錢搞不了政治。在剛加入德國工人黨的時候,為了解決黨的經費,希特勒就曾挖空心思地籌錢。當時,這個黨窮的只有 7.5馬克的黨費。為了錢,希特勒開始四處演講,外加贈送他的大作《我的奮鬥》,向到會群眾募捐。後來,納粹黨的開支漸漸龐大入不敷出,希特勒又把手伸向了德國國內的資本家,憑藉出色的口才和誘人的政策許諾,得到了包括通用電力、聯合鋼鐵在內的德國大財閥的支持。而此時,華爾街的出現,讓希特勒看到了自己的出頭之日已經不遠了。
希特勒與華爾街的親密接觸
希特勒和華爾街並沒有直接見面,而是通過那個叫西德尼·沃伯格的人來完成的。
1929年,西德尼帶著洛克菲勒的親筆信來到德國,靠著慕尼黑市長的幫助見到了希特勒。西德尼告訴希特勒,由華爾街出錢幫助希特勒上台,條件是要實行進攻性的外交政策,給不聽話的法國人一點顏色看看。這時希特勒為了出頭正需要錢,雙方一拍即合,剩下的就是討價還價了。
希特勒獅子大開口,說只要給1億馬克,什麼都答應。西德尼做不了主,只好把希特勒的報價轉給華爾街的銀行家們。1億馬克就是2400萬美元,希特勒未免太貪心了,華爾街告訴西德尼,最多給希特勒1000萬,要就接著談,不要就拉倒。雖說降了一半,但希特勒還是很爽快地答應了。看來希特勒深諳討價還價之道,要價高就算砍掉一半,自己還是賺。按照希特勒的要求,這筆錢不能直接打到德國的銀行戶頭,而是轉入了希特勒在荷蘭的一個賬號,接著分成數批支票寄到德國的 10個城市。
1930年,希特勒贏得了選舉中的第一次勝利,取得107席,成為德國議會第二大黨。這個勝利讓希特勒離獨裁統治又近了一步,於是他緊鑼密鼓地想擴大外國資本對他的支持。1931年10月,希特勒給西德尼發了一封信,目標很明確,要錢!華爾街的銀行家召開了另一次會議,以洛克菲勒為首的金融寡頭們不顧自己的國家已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決定繼續幫助希特勒,並敦促希特勒儘快行動。
西德尼再一次來到德國,與希特勒進行了第二次會面。希特勒給了西德尼兩個選擇,是暴力奪權,還是合法執政,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價碼。暴力奪權需要5億馬克,合法執政便宜些,只要2億。你們選哪個?相比於兩年前的那次交易,這一次希特勒的開價高得更加離譜,華爾街難以接受,回電指示西德尼,只給希特勒 1500萬美元,不能再多了。他們讓希特勒通過合法的途徑上台執政,且必須對外隱匿資金來源,仍是採取上次的匯款方式,把款項分成三部分打入荷蘭、義大利的銀行。
有了強大的競選資金的支持,希特勒的納粹黨成功得到了議會第一大黨的席位,他本人也成為了德國總理。為了獨裁,希特勒又和西德尼進行了第三次會談。希特勒提出至少還需要1億馬克來完成最後的奪權行動,華爾街最終支付了5900萬馬克。就這樣,本屬於美國銀行儲戶的數量巨大的金錢被送給了德國,而且沒有任何抵押。
然而,華爾街所做的一切,卻是以美國的經濟大衰退為代價的。在他們源源不斷地把資金注入德國之時,自己的國家卻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深淵。當納粹德國一排排嶄新的現代化工廠建立起來的時候,美國人只能勉強維持著銹跡斑斑的生產車間。對於這些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金融家們,拿破崙曾給出了一針見血的評價:「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惟一目的就是獲利。」
歡迎光臨 經典日本特撮●動畫●卡通回憶 (http://oldcak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