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1日的《時代》周刊,以宋美齡單獨作為封面人物,封面上說:〝蔣夫人——她和中國懂得何謂堅忍。〞那是她生命的高峰時期。
2003年宋美齡逝世后,美國《時代》周刊以〝鋼鐵塑成的花朵〞來形容宋美齡……無法否認,宋美齡憑藉孔宋家族的強力支援與美國留學背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於中國政治、外交等領域,對近代中國歷史與中美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宋美齡機要秘書張紫葛回憶,1939年8月8日,宋美齡還讓德國人領教了一次中國〝鋼鐵塑花〞的堅韌——
1939年8月8日,前來勸降的德國人一定要見蔣介石。10點50分,桂永清、韓香梅陪著一個四十多歲的德國人來了。11時半,桂永清、韓香梅陪同德國人進入會見廳。韓香梅作了介紹之後,蔣氏夫婦才緩緩站起。蔣介石和德國人握手后,宋美齡才微微伸出手來,卻並不脫下手套。
德國人雙手呈上希特勒的親筆信,蔣介石伸右手接了過來。韓香梅上去展開信,小聲陳述了一遍,又折好信,遞給蔣介石。蔣把信放在左邊的小桌上,朝客人說:〝馮.戈寧先生的來意,閣下的談話,我都知道了,我也指定我的部下向閣下說明我的意見。但閣下卻堅持要見我,且言要面交貴國元首的親筆信。為了尊重貴國元首之雅意,且念及兩國之友好邦交,我在此高興地與閣下見面了。閣下既是貴國元首的私人代表,我就派我的夫人宋美齡做我的私人代表,與閣下作一次簡短的非正式會談。我特鄭重通知閣下,凡我夫人的談話,一概就是我的談話。〞韓香梅譯述完畢后,蔣介石徐徐站起說:〝請代我鄭重轉達,我對貴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閣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願。〞他和馮.戈寧握了握手,慢步進去了。
宋美齡雍容靜坐,頭微楊,目半張,望著戈寧。戈寧望著她,躊躇等待。冷場近兩分鐘,德國人終於先開口了:〝能與尊貴美麗的蔣夫人會談,我感到非常榮幸。不過,我本來很希望能夠向貴國元首蔣元帥面陳一切。〞
宋美齡:〝閣下的希望我很難理解。按照外交對等原則,閣下既是希特勒元首的私人代表,敝國簡派了桂永清將軍作為領袖的私人代表,接待洽談,已是十分恰當的了。今天,敝國領袖親自接見閣下,並再派我為他的私人代表,聽取閣下的意見,這是優待而又尊重,閣下不應感到遺憾。〞戈寧表示,夫人的這番話,使他的遺憾完全消失了。宋美齡沒有接話。又如前冷場了一陣,戈寧終於直接詢問:他代表希特勒前來斡旋中日之戰,到底有無希望。
宋美齡:〝敝國領袖已經指示他的私人代表,做了明確的答覆。桂將軍,你如實轉達了嗎?〞
桂永清:〝馮.戈寧先生,我不是親自對您說過,敝國領袖蔣委員長明確表示:我們和日本侵略者之間,不存在任何講和之可能性嗎?〞
宋美齡:〝這還不明確嗎?〞〝明確的。〞戈寧說,〝但是,我希望你們能夠多多考慮考慮敝國元首斡旋的好意和理由。〞
宋美齡:〝假如您有這打算,我願意聽您再說一遍。〞於是戈寧拿出底稿,一字一句地念。說的是:目前,中國已經丟掉了平漢、粵漢兩鐵路以東的全部地盤,後方貧瘠,物力不繼,通海口的通道即將完全喪失。敗局已定,滅亡在即。希特勒念及長期的德中友誼,不希望蔣元帥遭滅頂之災,將出面斡旋,中日締和,結束戰爭……他念完后,收起稿子,望著宋美齡。她卻毫無表情。冷了許久,才問:〝你們取得了日本方面的同意嗎?〞〝那當然!〞戈寧說。
宋美齡:〝那麼,日本和貴國的一致意見是怎麼個和法呢?〞戈寧說了好幾條。概括起來,就是恢復到七七事變之前的狀況,〝中日親善〞,實際是中國成為日本的附庸國,兒皇帝。宋美齡毫無表情地淡笑了一下,又問:〝我們的東北三省呢?〞
〝滿洲嗎?那,不是早已解決了嗎?還討論它幹什麼呢?〞
宋美齡輕輕〝哼〞了一聲,不再說話。頭,再微微上揚,眼睛睜大了一些,視線毫不客氣地直逼戈寧。他有點局促。約莫過了3分鐘,宋美齡才說:〝你說完了嗎?〞〝是,我等待聆聽夫人高論。〞
宋美齡站起身,小步轉到蔣介石剛才坐的那彈簧椅子前,坐了下來,這全部動作都出奇地緩慢,儀態萬千。〝我首先申明,我不是外交官,不會,也不慣於使用外交辭令。一切實話直說。倘有失禮,請勿見怪。但我並不希望你在向希特勒元首回稟時,把我的話加以修飾、美化。〞
對方懇表尊重,她便節奏鏗鏘地說:〝敝國領袖蔣中正,我本人,敝國的全體政府官員,全體將軍、軍官、士兵,以及全國國民,萬眾一心,誓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一定要把侵略者全部趕出中國國土。現在、將來,都絕不和侵略者——日本強盜講和。如果日本打不下去了,要求結束戰爭,則必須全部撤退他們的侵略軍,將汪精衛、偽滿洲國的皇帝、大小漢奸,一齊引渡給我們,以接受國民政府之審判……〞
〝恕我冒昧,〞戈寧說,〝你們靠什麼打贏這場戰爭?比如說,武器,靠英美?不一定靠得住吧!〞
宋美齡堅定地說:〝我們靠自己,靠全國上下精誠團結,同仇敵愾!是的,我們需要武器,但是我們並不完全指望英美……〞
宋美齡作了個輕微的手勢,打斷了戈寧的話,說:〝提到貴國的幫助,我得坦率告訴閣下,吾人確曾熱忱歡迎貴國之援助。然而,也許貴國元首確有友好敦睦之好意,無奈貴國執事之實際行動,甚不符合敦睦邦交之初衷。高價賣與吾人之槍、炮、飛機,甚多陳舊之品,不堪使用,甚至夾有已屬廢棄鋼鐵之物。貴國所派為吾人做顧問之專家,固有高等可信之士,卻混有不少心懷叵測之徒,甚至將敝國之重要軍事機密,竊去交與日本侵略者。凡此等等,業已明白證實,究竟貴國與日本為軸心三國之夥伴,而敝國乃壁壘分明之敵對陣營。至此,吾人再不敢對貴國抱不切實際之幻想矣……儘管如此,吾人對於一二確系誠實君子之貴國公民,例如閣下在敝國做客之東道主一席乃爾,吾人仍然暫時留聘為陸軍大學之教官。〞
說到這,宋美齡急速收場:〝閣下還是扮做英國商人,經昆明轉越南回國嗎?〞
戈寧訕訕然:〝大概,也許,唔,只能這樣吧!〞
宋美齡對戈寧說:〝我們還是考慮貴國元首的盛情,給你準備一架直飛昆明的軍用運輸機,下午4點准,在機場等候閣下。閣下既非正式外交使節,格於國際慣例,本人、敝國領袖都不便設宴款待,還請諒察。本人還該致以口頭之備忘:吾人並未明文宣布先生為不受歡迎之人!〞
戈寧憋著氣,力求語氣緩和地答:〝是,夫人!我保證將貴國此一口頭備忘轉呈敝國元首。我想,我們偉大的元首將會非常驚訝:想不到貴國處今日之困境,仍有如此強硬之態度!……〞
宋美齡不等他說完:〝希特勒元首有此驚訝,毫不足怪。因為軸心三國之當政者,一概對於中華民族堅韌不拔之偉大氣概毫無所知。〞
宋美齡在中國抗戰最艱苦的時刻不僅對張牙舞爪的法西斯德國不買賬,而且對當時聲名遐邇的盟國首相——英國的丘吉爾也不甚買賬。當1943年宋美齡風靡美國受到熱烈歡迎時,英國也向宋美齡發出了邀請。英國外相艾登向顧維鈞保證,一定用最莊重堂皇的儀式來接待宋美齡。
一向矜持的英國紳士為何也仿照美國人做起了宋美齡的發燒友?這有其緣由。時至1943年,英國政府對於繼續縱容日本為所欲為將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開始清醒起來。他們已經認識到,即使單純從英國的利害關係考慮,其惡果也是不容忽視的。丘吉爾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致電羅斯福,表示〝中國如果崩潰,將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機〞。因此,英王力邀宋美齡赴英國做國事訪問,正是英國政府希望與盟邦中國加強友誼關係的一種姿態和行動。
宋美齡應羅斯福總統邀請訪問美國,美國政府已給了宋美齡非常隆重的接待,而她在各處的演講更是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認為,不論是從中國在同盟國中的地位這一角度考慮,還是從宋美齡在中國的地位來看,宋美齡出訪英國,必將有助於增強中國與英國政府和英國人民的友好關係。
但是宋美齡對於是否訪英,卻遲遲未作決定。因為宋美齡雖然喜歡英國文學,但對於日本侵華以來英國的表現一直感到失望,所以對英國人沒有信心。經過幾番考慮之後,宋美齡最後以身體不適為由,婉言拒絕了英國的邀請。
同年5月,丘吉爾訪問華盛頓,並且帶來了100多位重要將領及官員,其中包括在印度的陸海空軍司令長官,這是從來沒有過的規模。宋美齡立即告知蔣介石這一消息。蔣介石主張會見丘吉爾,對宋美齡說:〝丘吉爾即到華府,如能與英相見面,則於公於私均有益。此正吾人政治家應有之風度,不必計較其個人過去之態度,更不必心存意氣,但亦必須不失吾人之榮譽與立場。此事或可由顧維鈞與哈里法克斯先行接洽,而後由羅斯福總統為之介紹。如與文兄出席會議時,請預商文兄,應請其代表發言,而吾愛竭力協助之,如其言有遺漏之處,則再由吾愛代其補充說明之可也。〞遵照蔣介石夫婦的指示,顧維鈞大使開始積極活動,以安排丘吉爾與宋美齡會面。
事實上,顧維鈞自從聽到丘吉爾到美的消息后,就認為二人會見是個好主意,對中、英關係能有重大影響。
與宋美齡同行的孔令偉認為:〝蔣夫人是一位女士,丘吉爾前來拜訪比較合適。〞5月15日,顧維鈞找到哈里法克斯說,丘吉爾與宋美齡有極好的見面機會。丘吉爾儘管行程緊張,可是他也希望能與宋美齡談談,這對於英、中合作和遠東局勢沒有壞處。
於是就由羅斯福出面,特意安排宋美齡與丘吉爾會晤,以圖緩解兩國的緊張關係。羅斯福請宋美齡在5月23日去白宮參加午宴。可是,宋美齡接到羅斯福夫人的電話邀請后,以身體〝不適遠行〞為由拒絕。羅斯福自然明白其中的奧妙,這隻不過是託詞,但他認為不必過分拘泥於禮節。因此,又建議改在5月26日,以便宋美齡能〝不誤醫生約定打針的時間〞。宋美齡並不理會羅斯福總統的安排,拒絕赴華盛頓(當時宋在紐約)會見丘吉爾。
在這件事情上,宋子文也曾勸其妹妹以大局為重,並為其妹妹安排了與丘吉爾會晤的時間,但還是被宋美齡拒絕了。在這種情況下,顧維鈞、宋子文認為她更應該去華盛頓,當羅斯福總統有意在微妙的局勢中提供解決辦法的時候,謝絕邀請是很不禮貌的。可是孔令偉還是堅持:〝作為婦女,應由丘吉爾來拜會,現在中國對日戰爭不很順利,蔣夫人不應該顯得過分遷就,不然的話,他們會爬到你頭上的。因此,蔣夫人一定要比以往更堅定,保持尊嚴。〞
宋美齡再次拒絕了邀請。對於這件事,她在見到顧維鈞時作了解釋:〝丘吉爾目中無人,一定要我去華盛頓見他,我謝絕了。因為在國際關係中和個人關係中,禮儀和尊嚴都至關重要,必不可少。無論如何我在政治上沒有外交部長之類的職務,所以有條件表現堅決一些。〞結果,宋美齡因為〝尊嚴〞未到華盛頓,丘吉爾因為〝事太忙〞不能到紐約,雙方終未能見面。
兩人直到參加開羅會議,才第一次相見。
顧維鈞分析宋美齡不接受訪英邀請與不願意去華盛頓會晤丘吉爾,可能是因為〝婦女往往比較主觀,或許蔣夫人在這件事上又比較感情用事〞。顧維鈞很為這件事惋惜。他認為:〝英王邀請她做國事訪問,肯定是一種表示深切友誼的姿態。這是給中國的榮譽,很少給別的國家。〞
宋美齡的做法卻有其道理。如前所述,英國戰時在遠東的表現的確令人失望,一直是一種老牌殖民主義者的心態與架勢,即使在成為盟國后亦無多大改觀。但宋美齡拒絕在華盛頓會見丘吉爾,拒絕去英國,傷了英國人的面子。
1943年7、8月間,為修復中、英關係,宋子文訪問倫敦。當時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外交部常務次官賈德干都沒有到火車站迎接,這種輕慢中國的一種姿態,也許是一種報復表示。英國政府的如此反應,倒證明了宋美齡當初決策的正確。
宋美齡在近代歷史上的地位,已有公論;而她和蔣介石的婚姻,更曾被視為有政治目的,因為兩人婚後一直沒有生育。但是在蔣介石已經解密的日記摘本上,卻記載了〝夫人小產,病益甚〞這段話,透露出宋美齡曾經流產的內幕,蔣介石也曾經在日記中表示,希望上天能讓妻子生兒育女,彌補人生的不足。蔣介石和宋美齡兩人的婚姻也許一開始有政治考慮,不過蔣介石對宋美齡的欣賞也可以從日記中的一段敘述〝才華德容、戀戀難忘〞得到證實。
歡迎光臨 經典日本特撮●動畫●卡通回憶 (http://oldcake.net/)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