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攝影道德 - (yahoo 攝影) [打印本頁]

作者: foureyesfatboy    時間: 6-4-2011 06:50     標題: 攝影道德 - (yahoo 攝影)

帖源來自 Yahoo 攝影 攝影道德 “To be, or not to be”

 

睇完下邊的圖片,又再次令人聯想起多年次那張比鷹撿走的女孩相片
究竟咩係新聞道德係咩? 好似永不遠的課題...

------

「To be, or not to be」 源自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當人生去到重要關頭,不太多,往往就只有兩個選項;然而,這可能是最痛苦最困難的考試,因為有些時候無論怎樣選,似乎都是錯的。

這是一幅屬於攝影師 Paul Hansen 的得獎作品。於海地大地震後,一次群眾搶劫中,警員向天開槍擊斃了一個女孩,攝影師就把這個情況拍攝下來,然後作品於瑞典年度攝影獎 (Swedish Picture of the Year Awards) 中獲得了國際新聞照片獎 (International News Image)。你贊成這幅作品應該獲獎嗎?

就在我們天天投訴雜誌與報章,別把天災人禍的受害者刊登出來時,這幅照片卻獲得獎項。無可否認,這作品不論角度、色調、時機等都充份表現戲劇感與新聞價值;事實上,同樣是地震,人類不必然與日本人一樣,能在災後展現出平和、從容與整潔,相反更有可能表現出的是失序與悲劇。

這個名為 Fabienne Cherisma 的小女孩,就成為了這次災後人禍的受害者,她本來只是一個15歲女孩,並未做過劫匪,只是讀書與及幫補家計,而且成績還不錯,這一天卻是以罪犯的身份而死去。我們當然感到難過,但假如相信這幅照片是有道德力量,那麼這份力量可以阻止悲劇重演嗎?可以喚起更多人的同情,以支援當地的居民?

然而,這相片更爭議的地方卻是如下︰

你可以接受嗎?

但這確實是照片背後的真實︰不少新聞相片背後,都是一大群攝影師不斷的拍攝下,才會出現的。你問︰這算尊重嗎?這還算人道嗎?難道一個死去了的小女孩,竟變成一件道具,任人圍觀而創作?

女孩的父親來了,把女兒抬走,憂傷的面容,沉重的身軀,令閱讀的人無不動容。然而別忘記,我們應該想像得到,這位痛苦的父親面前的,正是一大群攝影師,不斷不斷的按下快門。

這就是現代的傳媒與新聞,你的看法如何?你又能否接受這個新聞獎呢?如果你就是攝影師,這一刻,「To shoot, or not to shoot?」

參考資料︰

Guardian.co.uk

Prison Photography


作者: BforBOY    時間: 6-4-2011 21:29

引用:
原帖由 foureyesfatboy 於 6-4-2011 06:50 發表 帖源來自 Yahoo 攝影 攝影道德 “To be, or not to be”   睇完下邊的圖片,又再次令人聯想起多年次那張比鷹撿走的女孩相片究竟咩係新聞道德係咩? 好似永不遠的課題...------ 「To be, or not to be」 源 ...

 

B仔覺得利用呢張相去參賽既攝影師本身已無道德可言!!

而選取呢張相得獎既評審圑同樣人性盡失!!

將別人痛苦建立於自己榮耀之上!!

亦只能冠以蓄牲之名!!


作者: 虎榮    時間: 10-4-2011 00:40

引用:
原帖由 foureyesfatboy 於 6-4-2011 06:50 發表 帖源來自 Yahoo 攝影 攝影道德 “To be, or not to be”   睇完下邊的圖片,又再次令人聯想起多年次那張比鷹撿走的女孩相片究竟咩係新聞道德係咩? 好似永不遠的課題...------ 「To be, or not to be」 源 ...

 

 

 

 

我已經回覆了!


作者: East    時間: 10-4-2011 15:39

其實, 攝影心態和攝者動機比攝影作品本身更重要!

可惜, 這世界的人多數只顧結果而莫視了其他。

 

大家對以上相片感到反感, 主要是因一班記攝一起在拍這樣的情景才會覺不快,

因為感覺好像一班無良的冷血攝影師在拍死屍擺拍相一樣。

但若果, 當時只有一個女性攝影師在場, 一路拍一路流著涙, 那麼感覺會否很不同呢?

 

道德與否不能單看幾張圖片去評價。

始終新聞記者有其專業使命, 只是攝影過程, 攝影心態與攝者動機等是合宜,

只有他自己和神(如果你信有神的話)才知了!

 

 

 


作者: ray375    時間: 10-4-2011 22:45

而家呢個時代, 邊有人知道乜嘢叫'道德'.

作者: 999    時間: 12-4-2011 18:58     標題: That is the question!

這一幅相,攝者的自我感覺良好,我們用了攝者的眼界看到了一個獲獎的故事.

不知道評審準則為何?也可能是專業得令人不得其解或讓人頭皮發麻的觀點作評核標準?!

 

這一幅相,社會觀感很差, 但我們用了第三身的看法看到了事實.

在照片中,我們可能覺得攝影()者如嗜血的鯊魚,不斷的啃噬獵物,但又有多少批判的舌頭,也是來自愛啖魚翅湯的口中呢?(只是個比喻) 從商業的角度看,有需求就有供應. 我想攝影也一樣.

 

新聞自由的觀點:如果沒有人拍攝,我們就不能更瞭解當地的慘況! 我們也不能更瞭解災民為了生存連乖巧的小女孩變成搶匪的壓力! 我們更不能瞭解為何海地的警槍向天開會擊斃了一個(會飛天的)女孩? 揭發了更多的問題,正面的目的是可讓海地災民得到更多的援手!

作者所說的令人聯想起多年次那張比鷹撿走的女孩相片應該是指這張吧:!:fficeffice" />http://www.oldcake.net/viewthread.php?tid=6454&extra=page%3D4 

我們都喜歡看圖聽故事,每個人都不能免俗….. 所以有些毫無操守的人便本末倒置,操弄鏡頭,論述貓膩,甚至創造假新聞,炒熱了所謂的新聞價值.  真實照片的背後往往卻醞含其他故事.

 

 

看到這一幅相,在某一個層面,我們已經消費了死者的犧牲及其家人的尊嚴了.

如照片沒有拍下來,那就無法把真相帶給我們,而就讓女孩白白犧牲了,攝記已無法拍下地震後的屍臭, 也許當下攝者的快門不按下去,對生還待援的災民是另一種不道德!

 

我很同意East兄的說法,在拍攝者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攝者的態度及想法才是最重要!記者必須有使命、操守.也要在抓圖時理性、人性中找到平衡.

我對照片中  女孩及其家人的遭遇深感握腕!


作者: East    時間: 12-4-2011 23:40

老實說,若果小弟在現場,我都會毫不考慮地把這人間慘事拍下來,

讓活在福中的我們, 感受下世界上有很多人每天都活在爭扎求存中。






歡迎光臨 經典日本特撮●動畫●卡通回憶 (http://oldcak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