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路邊古跡 [打印本頁]

作者: cmlwts    時間: 17-3-2010 15:02     標題: 路邊古跡

大家平時行街,有無見到但又忽略了的古跡.

好似屯門"柳園",它的招牌:「柳園 一九五六歲在丙申商衍鎏八十三」,

它的招牌:「柳園 一九五六歲在丙申商衍鎏八十三」,表示原建築物在中華民國42年, 由當時83歲高齡的著名書法家、商衍鎏(1874- 1962)先生寫成。

 

商衍鎏就是有名的最後一個探花。商衍鎏的先人是遼寧鐵嶺人,隨清軍入粵後而駐防八旗二馬路,商家後來在紙行路買下蓮花巷的一處宅地開始耕讀生涯,那是封建社會晉身上流的惟一路徑。光緒二十九年(1904年),慈禧太后為慶祝七十壽辰增開一科,商衍鎏如有神助,中 一甲 第三名探花。這是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因為此後科舉在中國被廢除,未幾念清王朝亦告崩潰,

 

1946年12月,商衍鎏摄于南京。 

 

 


作者: cmlwts    時間: 17-3-2010 15:24

"1940年3月3日,年邁的蔡元培於寓所失足跌倒,次日入養和醫院治療,因胃部出血過多,終於3月5日病逝,享年72歲(1868-1940)。遺體於7日下午在灣仔摩利臣山道福祿壽殯儀館入殮。10日,蔡元培舉殯,香港各學校及商號均下半旗誌哀。靈柩由禮頓道經加路連山道入南華體育場公祭,參加之學校及社團共萬餘人,極盡榮哀。其後靈車經波斯富街、軒尼詩道、皇后大道駛至薄扶林摩星嶺道東華義莊,沿途圍觀者甚眾,中國電影協會更將這些片段攝製成新聞片,於12日在中央戲院公映。

蔡元培靈柩初移厝於東華義莊月字七號殯房,以待運回故鄉浙江紹興安葬,但因戰事迭起,未能成行,遂移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從此,這位「五四元老、新文化的褓母」就長眠於香江。

位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蔡元培墓---

蔡墓位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只要越過上山的斜坡,至「同登僊界」的石牌坊,再向右行至「四望亭」,然後向山丘望去,在不遠處「資」字號地段即可見「蔡孑民先生之墓」。昔日蔡墓只有由葉恭綽刻書的「蔡孑民先生之墓」七個紅字的小白石碑,今天所見的墓碑和「蔡孑民先生墓表」是1978年由北京大學同學會重修的。"
(POST from blog.sina.com.cn/chopinfisher)
 
我要講的不是蔡校長,而是葉恭綽.

image

葉恭綽(1881年~1968年)廣東番禺人,字譽虎,自號遐庵,清末舉人。葉畢業于京師大學堂仕學館,擅長詩詞書畫國,精於考古鑒賞。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鬥爭,1921年任交通總長。為了提高和發展交通教育,上任不久就採納了在交通部任職的鐘秉峰校友的建議,將交通部部屬的四所學校,即上海的南洋大學堂、唐山的唐山工業專科學校、北京的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合併改組為一所學校----交通大學。經董事會推舉葉恭綽擔任校長。 1921年10月10日國民政府發行的“中華郵政開辦廿五年之紀念”郵票一套4枚。其中1枚郵票上所印三個頭像分別為:民國總統徐世昌、國務總理靳雲鵬、交通總長、交通大學校長葉恭綽。  

 

書法名家葉恭綽

中國書法經千百年遞變,各家燦然大備,往者無論,近世葉恭綽、羅振玉、王國維、傅增湘、吳稚輝、于右任等諸家振興創造後,益成翰墨鼎盛之更始。

 

葉恭綽吸收出土木簡及漢魏六朝石刻與六朝寫經之長,擺脫近三百年書法八股積習,書法奇正相生,行筆線條率意,細勁飛揚,自成風格,書卷氣自溢行間,其《遐庵談藝錄論書法》中提及練字力感雲:蓋昔人席地而坐,即使倚幾而書,寫時肘、腕皆懸空,其力必將聚于指、筆、紙三者聯繫之處,然後成字,其有力係當然的。又雲:以力之大小,則視動腕及執筆之法如何,運腕之周徑愈大,則凝聚于筆端之力愈大,反之則將遞而縮小。又執筆時,如手指能將時腕之力通過筆桿而至筆尖,則力必雄厚,否則力必遞減,而皆以肘、腕、掌如何動法及手指必不動為前提。……以能動時者力為最大,運腕者次之,運掌者又次之,用指者不足論矣,說明鋪毫行筆,須沉著有力,方圓結合,筋力豐足,心手相合,自成鋒棱,方能有魏晉飄逸之風,六朝碑版之意也。   

 

 

 

 

追隨中山先生參加革命

1912年6月,葉恭綽膺為中華全國鐵路協會副會長,8月孫中山先生入京,見葉恭綽而喜,謂“吾之北也,喜得一新同志焉”,葉恭綽自此追隨中山先生革命,中山先生建設全國交通、郵電事業之方略,多有倚重。

 

同年九月,孫中山先生受任籌劃全國鐵路事業,往張家口視察詹天佑設計、築建之京張鐵路,其時山西各界紛紛致電邀請孫中山先生赴晉視察,葉恭綽沿途照料一切。

 

1913年,葉恭綽赴上海與孫中山先生商議籌辦鐵路總公司事,為發展文化教育,提請“減輕文教用品的鐵路運費,成立統一鐵路會計委員會,力主鐵路收益用於交通,不讓流入軍費、政費”,遭權貴抨擊,同年9月代理交通部部務,11月開辦鐵路巡警訓練所。1914年創辦京漢、京奉、京張、津滬、滬寧五路聯運,創設交通博物館、鐵路材料陳列所,6月任交通部次長兼郵政總局局長,創郵政儲金規制,8月再兼國內公債局董事。

 

創立“支那內學院”

1918年,葉恭綽與蔡元培、章太炎、陳三立、及唯識宗歐陽竟無等創“支那內學院”于南京,葉恭綽設計並捐建藏書樓于其上。內學院以唯識為主,由歐陽竟無任院長。歐陽竟無專攻陸王心學,潛學密宗佛法,四方從遊者眾,梁啟超、梁漱溟、湯用彤、張嘉森等專程聽講《唯識抉擇談》、《大藏經》,陳獨秀、高語罕等從之受業,為我國近現代著名佛教居士,佛學教育家之一。

 

葉恭綽與毛澤東

1949年9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前夕,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在北京建“人民英雄紀念碑”之議,1952年5月10日興建委員會在240種以上設計方案中選出8種,廣徵各界意見,葉恭綽、朱啟鈐、章士釗等曾函毛澤東,對紀念碑設計提出意見,毛澤東十分重視,批示雲:“彭真同志,此件請委員會討論並邀建議三人參加”。同年8月1日,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在中共相繼拆除西便門、東便門、廣安門、右安門、永定門、廣渠門、西直門、安定門、阜成門、朝陽門及其城樓後開工,1958年落成,同年5月1日揭幕,是葉恭綽與毛澤東交往之始。而後吳湖帆曾托葉恭綽致送毛澤東《佞宋詞痕》一部,不久毛澤東曾以自撰《詩詞手稿》回贈吳湖帆。  

 

魂歸仰止

葉恭綽曾在中山陵東側小阜建有“仰止亭”,以志其對中山先生高山仰止與知遇之恩,葉恭綽病重時,曾請宋慶齡同意其死後埋骨亭畔,以示與中山先生生死相隨之忱,惟時逢“文革”,葉恭綽入葬事在門人茅以升奔走下始得辦成,1970年4月葉恭綽骨灰盒由茅以升護送至南京中山陵入龕,親屬無一人得能參加,更不準鐫刻生平傳略于碑背,而後仰止亭及葉恭綽墓地遭“紅衛兵”砸壞毀損,無人聞問,1981年改革開放後,葉恭綽定居美國芝加哥的獨生女葉崇范與中共中央聯繫,經中共南京市委統戰部同意由葉崇范自行解決材料來源及修整費問題後,被當做坐凳的墓碑才重新立起,碑文重描後恢復原樣,墓坪另以條石鋪成圓形,四週以鐵煉水泥柱圍欄維護,早已蕩然的梅花則由親屬自行補栽,仰止亭及葉氏墓坪乃有今觀。

 

P.S.

上次去澳門,新馬路尾,十六浦對面.有間荒廢的大廈,大廈名亦是葉先生所題.





歡迎光臨 經典日本特撮●動畫●卡通回憶 (http://oldcake.net/)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