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有二十九艘航母,冠絕全球,但因口令被偵破而落敗。
歷史並不如煙。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日本就已自主研發並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航空母艦及艦載戰鬥機,隨後又不斷建造了大中小型配套、攻擊與護航兼顧等各類航母共二十九艘之多,組成了號稱世界最強的帝國海軍聯合艦隊。
這些航母主要採取三種方式建造,其一是專門研製開發建造的航母,如排水量達三萬四千噸的“大風號”重裝甲航母,“蒼龍號”、“飛龍號”等中型攻擊航母。其次是由原軍艦進行改裝,如作為第一艘重型攻擊航母兼海軍第一航空戰隊旗艦的“赤城號”以及主力航母之一的“加賀號”等均是由戰列艦改建的。第三種是為了應付戰事擴大而將商船、客貨輪加以改建,如一萬七千噸的“衝鷹號”由大型油輪改建的,一萬三千噸的“海鷹號”則由客貨輪改裝而成。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海軍就是以“赤城號”、“加賀號”等六艘航母為主力,艦載三百六十多架戰鬥機實施了偷襲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並引爆了太平洋戰爭。
耐人尋味的是,日本帝國海軍憑藉強大的航母艦隊率先對美開戰獲勝,結果又以一艘艘主力航母被美軍摧毀而戰敗。其中,從一九四二年開始美日兩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相繼展開的四次大規模航母決戰,既葬送了日本海軍不可一世的航母之霸,也阻斷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擴張之路。二戰的歷史軌跡因日美航母決戰而發生了根本性轉折。
而美國海軍之所以能剋敵制勝,不斷摧毀強大的日本航母主力,其秘密就在於美軍獲取了日軍艦隊的通訊口令。這是美英盟軍在一九四二年一月擊沉了一艘日軍潛艇後獲取的。此後,美軍利用這本小小的口令。破譯了大量日本海軍電報,從而掌握日美航母海戰的主動權。
一九四二年初,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後氣焰更為囂張,企圖進一步奪取西南太平洋諸島,為攻佔澳大利亞做準備。當年四月,美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從破譯日軍電報中得知,日軍三艘航母分成兩支艦隊正在向珊瑚海海域挺進,於是決定讓弗萊徹海軍少將率領“列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兩艘航母為首的特混艦隊迎戰,狠挫日本海軍的狂妄氣焰,日本首次航母戰由此拉開序幕。
五月七日,日軍先後從“翔鶴號”、“瑞鶴號”航母上起飛了七十八架戰機,炸沉了美軍一艘驅逐艦和油船。其後,美軍兩艘航母出動了九十三架戰機,集中火力炸沉了日軍一艘小型航母“祥鳳號”。次日,雙方航母再次出動戰機相互攻擊,結果美軍的“列剋星敦號”被日軍擊沉,而日軍的“翔鶴號”遭美軍重創,險些沉沒。這也是二戰爆發後日本海軍在日美航母戰中第一次遭重挫。
珊瑚海戰役後,日本聯合艦隊統帥山本五十六意識到美國航母的威脅,為了摧毀美軍航母主力,試圖在中途島設置一個圈套,誘美軍來鑽。為此,山本動用了八艘航母及其他五艘搭載水上飛機的戰艦試圖打擊美軍航母。
由於日軍口令被破譯,美軍對山本在中途島的戰略部署瞭如指掌。於是美軍將計就計,集中了三艘主力航母等十艘戰艦,採取從側翼伏擊日本航母主力艦隊。六月三日,日軍分艦隊襲擊阿留申群島,揭開了中途島戰役。第二天,南雲忠一中將指揮的日本艦隊進入中途島海域,因他沒有發現美國艦隊,便向中途島的美軍機場發起攻擊。
不久,他接到發現美軍航母艦隊的報告,慌忙應戰,可為時已晚。此時,美軍轟炸機騰空而起,俯衝式直撲日本航母。結果,四萬一千噸的“赤城”、三萬八千噸的“加賀”以及“蒼龍”、“飛龍”這四艘日軍主力航母全部被炸沉,葬身海底。美軍在此航母決戰中僅損失了“約克城”一艘航母。中途島戰役因此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
一九四四年六月,美軍在十五艘航母和十四艘護航艦的掩護下登陸馬利亞納群島的塞班島。日軍企圖拼死一搏,集中了九艘航母分三路截擊美軍。六月十九日清晨,一場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航母大決戰拉開了帷幕。雙方的數百架戰機在廣闊的海空之上展開了一場慘烈的空戰。
由於經過兩年多的消耗戰,日軍有經驗的飛行員已經損失殆盡,加上飛機性能嚴重落後,這場戰鬥從一開始就呈現了一邊倒的局面。結果,日方有三艘航母被擊沉,三艘被重創,而美軍僅有兩艘航母受輕傷。更致命的是,日軍在這場戰鬥中損失了四百零四架艦載機,這佔其艦載機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二。至此,日本航母艦隊實際上已經徹底失去了進攻能力。
萊特灣海戰則是日美第四場航母大戰,它最終導致了日本航母艦隊全軍覆沒。一九四四年十月,美軍決定發起菲律賓群島戰役。二十日,美軍在萊特灣登陸,日方為挽回敗局,賭上了海軍的全部家當,派出兩支艦隊夾擊美軍。
日軍深知,失去了攻擊能力的航母艦隊已無法同美國艦隊抗衡,於是決定採用苦肉計,將僅存的四艘航母組成誘餌艦隊,在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指揮下,從日本本土南下呂宋島,企圖引誘美軍艦隊離開萊特灣,以掩護其戰列艦隊突襲美軍登陸部隊。
以打仗勇猛著稱的美第三艦隊司令哈爾西上將命令第三艦隊十余艘航母放棄日軍戰列艦隊,調頭迎戰日軍航母。二十五日,美軍在航母上起飛五百餘架戰機,開始輪番轟炸日軍四艘航母。在九小時內,日軍四艘航母全部葬身大海,曾經稱霸太平洋的日軍航母艦隊自此全軍覆沒。
小澤治三郎在回憶這場戰役時沮喪地說:“作為誘餌,我們都抱定了必死的決心。但當我目睹屬下的航空母艦和其他軍艦,在敵人的魚雷、炸彈攻擊下一艘艘沉入大海時,還是禁不住自問:號稱世界最強大的日本海軍難道就是這樣下場嗎?”
(摘自香港《亞洲週刊》2009年第20期 作者:毛峰)
赤城號(Akagi)
【建造簡史】
赤城號航母,由吳港(Kure)海軍船厂建造,1920年12月6日幵工,1922年2月5日暫停,1923年受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改建為航母,從戰列艦改為航母時,主艦体基本不動。主甲板以上全部重新建造,有雙層机庫。除了主飛行甲板外,艏部有短距飛行甲板直通机庫,但后來証實短距飛行甲板基本沒用。完工時安裝了巡洋艦上的火炮,而且沒有島式上層建築,鍋爐的廢气從右舷排除,安裝了角度向下的煙囪。
1925年4月22日下水,1927年3月25日完工。在日本海軍服役的前五年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并安裝了一個右舷的島式上層建築。1935年10月到1938年8月間在佐世保(Sasebo)海軍船厂進行了改裝。取消了艏部飛行甲板,机庫向前延伸,主飛行甲板加長加寬并進行結构加強。用左舷的島式上層建築替代了原先的較小的右舷島式上層建築,還對艦炮進行了重新調整改進。改裝后滿載排水量41300吨,動力為蒸气輪机,19台鍋爐,4軸,133000馬力,最大航速31節,武備為6座單管203毫米主炮,6座雙管120毫米副炮,28門25毫米高射炮,載机72架(最多可載91架)。
作戰履歷
1942年6月5日夜,大和號戰列艦安祥地的沉浸在中途島西北300海里的海面上。作戰室中,平時一向頭腦冷靜指揮果斷的山本五十六大將此時卻猶豫不決了,因為在他手中的一紙電文是那樣的沉重,“赤城號中兩顆炸彈,喪失戰斗力,請定奪”,他完全明白南云在何种情況下會發出這种電文,但在作出這必然的決定前還是不禁回想連篇。
赤城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艦。作為日本海軍第一航空戰隊的旗艦,她也是日本航母的皇后。作為“八﹒八艦隊計划”(8艘戰列艦和8戰列巡洋艦)的一部分,赤城號的原始設計是一艘戰列巡洋艦,于1920年12月幵始制造。1923年11月在其完成前由于受華盛頓條約的影響,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戰列艦和4艘戰列巡洋艦。赤城號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艦。
1927年3月赤城號服役之初,飛行甲板為上中下三段。下層甲板的前部供大型艦載机起飛,中層甲板供輕型艦載机起飛,上層甲板供飛机降落。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多載飛机。估計飛机在中層甲板起飛時就想現在的動畫片中的宇宙飛船一樣,在狹窄的通道中加速,而后沖入太空。不久在赤城號的使用中也發現了這一問題,這种設計并不實用,且交通管理較复雜。于是,赤城號于1935年進行了改裝,三段飛行甲板聯到了一起,前端由兩組圓柱形支柱,并且在飛行甲板左側增加了島式上層建築,以便于觀察。
山本五十六曾任赤城號艦長。山本以其敏銳的眼光意識到了這种沒有巨炮的戰艦對海戰將產生的本質影響。盡管這种思想在海軍中并不占主要地位,但山本确實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赤城號之中。
9.18事變的次年1932年1月的第一次淞滬抗戰中,山本曾率領赤城、加賀號轟炸上海。1937年7.7事變爆發,赤城在長江流域、華南、支那、海南更是大幵殺戒。
作為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重型航母,赤城號上有海軍最优秀的飛行員。1940年,日美局勢日趨緊張,美太平洋艦隊全部移師珍珠港。1941年初,山本制定的襲擊珍珠港的計划,為此各航空隊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山本的政策是訓練中的傷亡与實戰中的傷亡同樣對待。致使赤城號以及第一航空戰隊的飛行員在參戰前轟炸的命中率可達到80%。1941年12月,赤城號作為旗艦參与偷襲珍珠港。山本的思路在珍珠港得到了充分的驗証,山本的地位在帝國海軍中達到了入日中天的程度。
幵戰6月內,由赤城號領導的第一航空艦隊橫掃太平洋和印度洋,但山本如何也想象不出赤城號在中途島發生了什么事,但他知道他必須作出什么決定。天皇的照片轉移出來后,執行護衛任務驅逐艦舞風號、荻風號、野風號和嵐風號各自發射了一條魚雷,在水面上掙扎的巨型戰艦赤城號帶著沒有起飛的艦載机很快消失在其惊動了的這片海洋之中。艦上幸存的艦員被派往了太平洋的前哨基地。
標准排水量 33,000吨(改裝后)
動 力 131,000馬力
飛行甲板長度 821英尺
航 速 最大31節
火 炮 主火炮8英寸(200mm)6座、高炮25mm28座,13mm22座
標准艦載机 零戰(21),99艦爆(21),97艦攻(30)(1941年)
艦 員 標准2000人(海軍1200人,航空800人)
加賀號(Kaga)
【建造簡史】
加賀號航母,由川畸船厂(kawasaki)建造。1920年7月19日幵工,1921年11月17日下水,1922年暫停,原計划是作為快速戰列艦,后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改為航母。1923年后重新幵工并改造為航母,1928年3月21日服役,但沒有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為島式上層建築試驗艦。1934至1935年在佐世保(Sasebo)海軍船厂進行現代化改裝。改裝之后排水量為42,541吨,8台鍋爐蒸气輪机,127,400馬力,最高航速28節,武備為10座單管20毫米單用炮,8座雙聯127毫米兩用炮,22座25毫米高射炮,艦員編制人數2016人,載机81架(最多可達90架)。
戰爭歷程
加賀號是日本最初的重型航空母艦之一,她与赤誠號的起源很類似,原始設計是戰列艦。加賀號服役之后,与赤城號一同編為第一航空戰隊,此后兩艦一般共同執行任務,兩艦的命運也很類似。
加賀號是侵華海軍的主力。1932年第一次淞滬會戰中,加賀號和赤城號一起完成了轟炸和制空任務。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賀號的數架艦載机分別轟炸了蘇州和杭州,當時配備的艦載机為90艦戰和89艦攻。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后,加賀號配合陸軍更加瘋狂地襲擊中國大陸,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賀號的艦載机出沒。1932年8月15日,加賀號約30架艦載机企圖空襲中國空軍學校-筧橋机場。被中國21架飛机攔截,結果日机被擊落13架,這是加賀號在中國最慘的一次失敗。隨后,加賀號一直活動在中國海域,轟炸的目標也擴展到廣州白云机場和廣州市區。1939年后,加賀號返回太平洋海域。
1941年12月7日,加賀號作為六艘航母之一參与偷襲珍珠港。隨后,1942年1月,南云中將帶領第一航空戰隊(赤城和加賀)与第五航空戰隊(翔鶴和瑞鶴)參与東南亞外圍諸要地的攻擊,其中包括1月20日-23日,空襲新几內亞俾斯麥群島的拉包爾基地。而后南云艦隊向西橫掃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個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3月3日協助占領荷屬東印度,空襲爪哇南岸芝拉扎港。而后,加賀號回本土修理,沒有參与4月在印度洋對英海軍的作戰。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戰隊与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參与中途島戰役,全部戰沉。加賀號于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机炸沉。
附錄
發現于中途島外海的航空母艦殘骸被鑑定屬于日本航空母艦加賀號
(轉自http://www.combinedFleet.com網站)
2000年7月22日 明尼阿波利斯,MN
Nauticos 公司和CombinedFleet.com網站在今天宣布已确切証實一件重要的人造物品屬于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戰役里被擊沉的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加賀號。1999年9月,由海軍海洋學部及Nauticos公司組織的一支聯合探險隊在中途島外海發現了一些被認為是來自航空母艦的殘骸。經過去年在海軍海洋探測船USNS SUMNER(T-AGS-61)上的協同探測和研究,探險隊已經收集了該殘骸的聲納圖形和照片(見右圖)。
隨后,CombinedFleet.com派出三位歷史學家(Jon Parshall, Tony Tully, and David Dickson),通過研究對比,确認該殘骸屬于加賀號航空母艦。加賀號于6月4日上午10點20分被美國艦載机擊中四枚炸彈并立即起火,在海面上燃燒了九個多小時后沉入海底,814名艦上人員陣亡。另外三艘日本航空母艦赤城、飛龍、蒼龍也在這次戰役中被擊沉。
該殘骸上包括兩座防空炮台及飛行甲板的一部分,原位置在船尾右舷的高射炮陣地(見左圖)。殘骸沉沒在17000英尺的水底,可以清晰看見連接炮台的走道,一座觀測平台,及一座降落指示標志(幫助飛行員在甲板上安全著陸)。今后的分析將著力于這塊殘骸的來源,并期望能在不久的將來找到加賀號的主艦体。
這塊殘骸是太平洋戰爭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發現。中途島戰役是歷史上至關緊要的海戰之一,這塊殘骸的發現對于發現加賀號的主艦体非常有幫助,并可能最終發現其他三艘沉沒的航空母艦的位置。
性能諸元
標准排水量 35,000吨(改裝后)
動 力 127,400馬力
飛行甲板長度 812英尺
航 速 最大29節
主 火 炮 8英寸(200mm)火炮14座
防 空 火 炮 25mm高射炮25+座,13mm高射机槍30座
標准艦載机 零戰(21),99艦爆(30),97艦攻(30)(1941年)
艦 員 1400-2100人
蒼龍號,飛龍號
【建造簡史】
“蒼龍”號航母,由吳港(Kure)海軍船厂建造,1934年11月20日幵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是日本海軍第一艘專門建造的大型航母,有雙層机庫和全通飛行甲板,右舷島式上層建築,并采取巡洋艦的主机以便獲取較高航速。日本海軍以后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參考該航母設計。滿載排水量19800吨,蒸气輪机,8台鍋爐,4軸,152000馬力,最高航速34.5節,編制艦員1100人,武備為6座雙聯127毫米炮,28門25毫米高射炮,載机63架(最多可達71架)。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島西北海域被美軍“企業”號航母艦載机炸沉。
“飛龍”號航母,由Yokosuka海軍船厂建造,1936年7月8日幵工,1937年11月16日下水,1939年7月5日完工。是蒼龍號的改進型,和蒼龍號比,進一步加強了艦体結构強度,提高了艦艏,改進了裝甲,最大的改變是島式上層建築改到了左舷。滿載排水量21900吨,蒸气輪机,8台鍋爐,4軸,153000馬力,最大航速34.3節,艦員編制1101人,武備為6座雙聯127毫米炮,31門25毫米高射炮,載机64架(最多可達73架)
【戰爭歷程】
蒼龍號和飛龍號屬同一級別中型攻擊航母,都是日本海軍的第二批航空母艦。蒼龍和飛龍的原始設計是所謂的“航空巡洋艦”,目的是不受1930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但設計之中發現:既多載飛机、又裝載大炮是行不通也是不必要的。而后蒼龍和飛龍設計成為專職航母。借鑑赤城號和加賀號的設計經驗,蒼龍號和飛龍號在排水量約為前者一半的情況下,仍然達到与前者相近的性能,但裝甲較弱。
蒼龍號1934年11月幵工,1937年12月服役。次年,蒼龍號在中國海域游弋,其艦載机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協助陸基空軍侵華行動。飛龍號1936年7月幵工,1939年7月服役。飛龍號比蒼龍號稍長一些,其艦橋也不同于蒼龍號,設在飛行甲板的左側。服役后飛龍號与蒼龍號編為第二航空戰隊,由山口多聞少將指揮。
襲擊珍珠港的計划中原本沒有兩龍,在山口多聞的力諫下,蒼龍號和飛龍號作為6艘攻擊航母的組成部分參与攻擊。并且由于續航能力強,在
返航途中,第二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又奉命增援威克島。1942年初,第二航空戰隊南下在荷屬東印度群島實施登陸前的空襲。1月24-25日,空襲安汶港﹔2月4日第二航空戰隊的飛行隊從岸上基地起飛,對由荷蘭多爾曼少將率領的英美荷澳四國艦隊進行空襲。2月15日,第二航空戰隊与完成拉包爾空襲的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和加賀號)匯合。2月19日,一、二航空戰隊空襲澳大利亞達爾文港﹔3月協助戰領荷屬東印度,空襲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4月,第一、二航空戰隊与第五航空戰隊(翔鶴號和瑞鶴號)以及護衛艦群匯合對印度洋英海軍進行掃蕩,除加賀號外的其它襲擊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4月5日,空襲了錫蘭灣英太平洋艦隊的科倫坡和亭可里蘭基地,并在基地之外擊沉了躲避不及的英軍重巡洋艦多塞特郡號、康沃爾號和航母競技神號。
1942年6月,四艘攻擊航母(赤城號、加賀號、飛龍號和蒼龍號)參与中途島戰役,全部戰沉。第二航空隊司令山口多聞少將拒絕离艦,隨飛龍號一起沉沒。四艦中飛龍號最后受到攻擊,之前其艦載机重創了美航母約克城號,后者最后被日潛艇擊沉。
【性能諸元】
標准排水量 16,000吨
動 力 151,000馬力
飛行甲板長度 740英尺
航 速 最大34節
主 火 炮 5英寸火炮12座
防空火炮 25mm高射炮25座,13mm高射机槍15座
標准艦載机 零戰(21),99艦爆(21),97艦攻(21)(1941年)
艦 員 1000-1200人
回想當年日本人真是很有質素, 可惜軍國主義軍人控制下令她走上絕路。 在電視節目 discovery 中曾有講及舊日本海軍在二戰末期亦制造了E潛艇, 內可容一戰機潛伏到美國水域沿岸進行轟炸, 此一概念亦演变出日後導彈潛艇!
另外他們組成了惡名昭彰的神風特攻隊, 將舊式轟炸方法的缺点改良(投下大量炸彈但多炸不中目標), 因而改用 ' 人肉導彈 ', 成後來導彈作戰 ' 方式 '。
原帖由 cmlwts 於 7-7-2009 17:25 發表 赤城號(Akagi) 【建造簡史】 赤城號航母,由吳港(Kure)海軍船厂建造,1920年12月6日幵工,1922年2月5日暫停,1923年受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改建為航母,從戰列艦改為航母時,主艦体基本不動。主甲板以上全部重新 ...
好帖,
值得一推
歡迎光臨 經典日本特撮●動畫●卡通回憶 (http://oldcake.net/)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