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在明太祖朱元璋的一大堆兒子中,排行老四。這位皇帝的性格酷似他的老爹,既剛猛勇悍,又心胸狹窄,猜忌嗜殺,用現在的話說,這爺兒倆簡直是一個模子脫出來的。他原被老爹封為燕王,就藩於北平,後起兵將他的侄子朱允炆趕下龍椅,當上了皇帝。朱棣在北平駐鎮二十多年,對該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後又在那裡起兵南下,奪得帝位,更認為北平是自己的發祥地,因此他上台伊始,便下詔將北平改為北京,後又下令在北京營建宮殿,於一四二一年遷都北京。昔日的紫禁城,今日的故宮,便是咱這位鳳陽老鄉折騰出來的。只是他的兒孫後來未能守住這個巨無霸四合院,讓大清國努爾哈赤的後代給強佔了。 早在朱棣決定遷都時,就曾令群臣激憤不已,有人冒著掉腦袋的危險上書,說這是違背太祖定下的制度,事關重大,萬萬不可遷都。後來朱棣將三個鬧得厲害的大臣同時罷黜,謫為太和山佃戶,下放勞動,才算平息了這場反對遷都的風波。哪知遷都才三個多月,新建的三座宮殿便被一場大火燒得面目全非。於是那些對遷都一事耿耿於懷的臣僚借題發揮,把火災與遷都掛起鈎來,私下議論紛紛,說宮殿被燒,都是遷都惹的禍。廠衛的特務們立即將臣僚的議論報告皇帝,朱棣聞之大怒,覺得有必要給這些人一點顏色看看,但特務的報告,只是憑道聽途說,並沒誰上書對遷都正式提出批評,不好隨便治罪,於是他搞了一個「陽謀」──擺出虛心納諫的姿態,下詔求直言,以引蛇出洞,一網打盡。百官信以為真,紛紛上書,直言批評皇帝老爺的遷都之舉,有人甚至說宮殿被燒,是上天對皇上違背祖制的懲罰。 朱棣覺得反調分子已自我暴露得差不多時,便突然翻臉,以「謗訕罪」狠狠處置了一批自投羅網的大臣。言辭激烈的殺頭,口氣溫和一點的下獄,另有一些人被貶官,下放到交阯(今越南北部)屯田,讓他們好好勞動改造,以觀後效。自此再也沒人敢對遷都之事說一個「不」字。 五百年之後,朱棣玩過的「陽謀」,仍然有人繼續玩。那些有個一官半職,如某長某主任某經理者流,常於一言堂上擺出一副虛心接受批評的姿態,要大家暢所欲言,向自己開火,並聲明一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批評者決不打擊報復。結果那些天真的下級就上了當矣,向頭目開火之後,掉腦袋的可能性雖然沒有,但弄雙小鞋穿穿決無問題,有的甚至被奪下飯碗,「另請高就」。我家鄉有一位仁兄,在某局任科長之職,就因為聽信了頭目「求直言」的號召,在會上大放直言而被安排深入某廠車間,體驗生活達三年之久,直到新頭目上台,才回到原來的崗位。頭目沒奪下他的飯碗,還算幸運。 中國歷史上的大小頭目,陰謀已經玩得太多,再加上時不時玩一次陽謀,結果小民百姓被玩得心驚膽顫,如履薄冰,說話走路都小心翼翼,生怕有樹葉掉下來砸破了頭。魯迅同情柔弱的小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柏楊批評其「缺乏敢說敢講的靈性」;又有人將「明哲保身,缺乏正義感」列為國民劣根性之一種。孰不知,無數「爭」與「敢說敢講」的結果,都在史書上明明白白地寫著,我們只要翻翻史書,看看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會發現,該批評譴責的不是可憐無助的小民,而是摧殘戕害國民性的專制制度,以及那些稍微有一點權勢便人性惡極度膨脹,把小民百姓不當人的傢伙! |
歡迎光臨 經典日本特撮●動畫●卡通回憶 (http://oldcake.net/)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