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名人絕命詩

名人絕命詩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名人之名人絕命詩 (或句),自然流露自己的睇法.

 

汪精衛死前曾寫過一首《自嘲》的絕命詩。詩道: 心宇將滅萬事休, 天涯無處不怨尤。 縱有先輩嘗炎涼, 諒無後人續春秋。

 

這首詩,道出了汪精衛臨死之際無可奈何的悲涼心境。

 

 

TOP

上杉謙信‧絕命詩

 

"四十九年一睡夢,一期榮華一杯酒。"

TOP

唐寅  夜讀 ~ 人言死後還三跳 我要生前做一場 名不顯時心不朽 再挑燈火看文章

http://hk.geocities.com/ahkwok1001/tpf.html#tpf11

TOP

過伶仃洋》一詩也是文天祥的作品,元軍於發動滅宋的最後一役——崖海大決戰前,把文天祥押至崖門海域,強迫他寫信招降。文天祥爲表明心迹,憤然寫下這詩,成為千古絕唱。全詩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伶仃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TOP

引用:
原帖由 inabottle 於 26-7-2008 14:34 發表 唐寅   ~ 人言死後還三跳 我要生前做一場 名不顯時心不朽 再挑燈火看文章 http://hk.geocities.com/ahkwok1001/tpf.html#tpf11


"夜讀"不像唐寅絕命詞,更不像晚年作品. "夜讀"中對功名仍有盼望.

反而,此首才像晚年作品.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裏桃花桃花庵裏桃花桃花仙人種樹 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前坐 酒醉還來月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 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酒間 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 酒盞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 一在平地一在天 別人笑我忒瘋顛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 無無酒鋤作田



TOP

《滿江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黄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
若將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却比男兒烈!
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
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红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光绪三十三年7月13日下午四時山陰縣令李鍾岳會同撫標兵管带率兵前往,破校門而入。秋瑾端坐室内,桌上放手槍兩支,但没有抵抗,束手就擒,被關押在卧龍山(即府山)監獄(今卧龍山建有風雨亭)。紹興知府貴福提審時秋瑾百問不答,只說她也常到大通。並送過對聯。貴福不敢再問,將她交李鍾岳審訊。

14日午后,天陰雨濕,凄風動幕,李鍾岳在花廳審訊,破例為秋瑾設座,與秋瑾對談。秋瑾乃縷縷陳述。李鍾岳隨手授以筆。令錄供詞,秋瑾提筆僅寫一“秋”字,如指頂大;李鍾岳令其再寫,秋瑾乃順筆寫成:


秋風秋雨愁煞人

 

光緒三十三年(1907)7月15日(農曆六月初六)凌晨二時,貴福向李鍾岳下令,並派心腹監督執行。三點,李鍾岳將秋瑾女士提出,告曰:“我本欲救你一命,但上峰必欲殺你,我已無能為力。我位卑言輕,殺你非我本意,你明白否?”言時,淚隨聲墮,旁立吏役,亦相顧惻然。秋瑾答:“公祖盛情,我深感戴,今生已矣,願圖報於來世,今日我惟求三件事:一,我係一女子,死後萬勿剥我衣服;二,請為備棺木一口;三,我欲寫家信一封。” 李鍾岳一一應允。秋瑾遂不再語,從容步行,赴軒亭口。於7月15日早4點点就義,终年31歲。


TOP

只要提到清代不纏小腳的女人,以及參加革命的女子,大家一定都會想到『秋瑾』。這位勇敢傑出的新女性,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秋瑾自幼喜歡讀書,她很仰慕古代行俠仗義的游俠,十六、七歲曾拜表兄為師,學習武術,還會騎馬。不久由父母作主,嫁給一個暴發戶的兒子為妻。然後隨夫赴北京。

  當時的北京,剛剛經歷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等重要歷史事件,不論是知識分子或社會各階層人士,皆關心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這些問題成了關心議論的焦點。秋瑾在北京,目睹帝國主義燒殺劫掠的遺跡,閱讀了大量宣傳新思潮的書刊,接觸了不少思想先進的有識之士。這一切,激發了她憂國憂民的意識,她決心向惡勢力抗爭。從此以後,她便自稱『鑒湖女俠』。

  為了向傳統歧視婦女的習俗宣戰,她脫下女裝,換著男裝,後來又改名『競雄』,要在民族革命的大業中與男子爭雄,並且決定出國留學。

  當時的日本,可算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海外策源地,許多革命者在那兒進行革命活動,出版革命報刊書籍,還經常舉行集會,結成革命團體。秋瑾來到東京,便廣交中國愛國志士,參加各種集會,如飢似渴地閱讀各種書刊。

  後來,同盟會在東京成立,清廷對同盟會的成立異常懼怕,便要求日本政府嚴格限制中國留學生的革命活動。當時,富有民族氣節的陳天華,為了抗議日本報紙對中國留學生的侮辱,在寫完絕命書後,憤然蹈海自盡,以示抗議。陳天華的行動,使秋瑾激動不已。這時,國內不斷傳來革命黨人進行武裝抗爭的消息,秋瑾決定中止留學,回到祖國參加革命。

  回國後,她在一所女校任教,又著手創辦『中國女報』,鼓吹男女平等,號召婦女自立。在發刊詞中,秋瑾以婦女的痛苦遭遇,控訴了封建禮教的罪惡。早年在夫家曾深受封建禮教給予婦女的凌辱,後來在接觸社會中,加深了對婦女遭受迫害的認知,她深感有責任為女性站出來說話。

  當她籌辦『中國女報』工作就緒時,徐錫麟邀她去紹興主持師範學堂。並和徐錫麟共同制訂了將來在安徽、浙江兩省同時發動起義的計畫。後兩人即著手進行起義事宜。在安徽方面,由於叛徒出賣,起義未能成功,徐錫麟慘遭剖腹剜心的酷刑;正在此時,秋瑾的留日同學向當局密報了秋瑾策動起義的消息,清軍把大通學堂圍得水洩不通。大家勸秋瑾趕緊離開,還有人為她安排了住所,但都被她謝絕了。她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並寫了一首絕命詞道:『雖死猶生,犧牲盡我責任;即此永別,風潮取彼頭顱。』

  秋瑾被捕,紹興知府連夜提審秋瑾,對於知府的問話,秋瑾一概答以『不知道』。後來,敵人要她在事先寫好的『供詞』上簽字,她憤然提筆,先寫了個『秋』字就停筆思索起來,然後揮筆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七個大字。臨刑前,她厲聲喝道:『你們可以砍我的頭,不能奪我的志!』

  秋瑾犧牲後四年,辛亥革命終於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孫中山先生親臨秋瑾墓祭奠,並且親筆題贈了『巾幗英雄』的匾額。

TOP

引用:
原帖由 cmlwts 於 28-7-2008 15:24 發表 只要提到清代不纏小腳的女人,以及參加革命的女子,大家一定都會想到『秋瑾』。這位勇敢傑出的新女性,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秋瑾自幼喜歡讀書,她很仰慕古代行俠仗義的游俠,十六、七歲曾拜表兄為師,學習武 ...
謝謝cmlwts版主的補充!

TOP

薩達姆的絕命詩

薩達姆的絕命詩《解脫》是他在被吊死前寫的,這首不長的詩不改薩達姆的文風,充滿豪情和激情,有點壯志凌雲和壯志未酬的混合味道。除了第一段讓人讀出了一些人之將死的哀嘆外,下面的段落又舊病復發,充滿病態的革命激情和變態的抵抗侵略者的豪情,完全讓人看不出是一個在侵略者大軍壓境的時候,偷偷爬進狗洞躲藏了那麼多天的懦夫。

這位雙手沾滿鮮血的劊子手把自己的絕命詩取名叫《解脫》,暗示自己被吊死時靈魂也就獲得了自由,也就解脫了。這樣說,是不是薩達姆應該感謝美國侵略者最終讓他得到自由和解脫呢?進一步說,那些成千上萬慘死在薩達姆統治下的人也應該感謝這位獨裁者,是他讓大家解脫了。

 
 薩達姆的絕命詩《解脫》
  
 解脫你的靈魂
 是我心靈的伙伴
 你是我靈魂的至愛
 沒有什麼房邸能如你這般庇護我的心靈
 如果我是那房那屋
 你就是那上面的露珠
你猶如輕拂的微風
 撫慰著我的魂靈
  
 敵人制定計劃
 設下陷阱
破綻百出
 卻依舊推行
那傲慢無知的計劃
必將失敗
一無所獲
猶如一塊生鏽的廢鐵般被擊碎
     
 敵人迫使陌生人進入我們的領海
 效勞他們的人終將以淚洗面
  
 面對惡狼
我們袒開胸膛
在禽獸面前
我們不會顫抖
在艱難時刻
我們依然戰鬥
將他們擊退
受到如此壓力
他們怎麼過活
民眾啊
我們不會令你們失望
大難之際
我們黨就是領袖
我為你們
為我們的國家
獻出我的靈魂
艱苦時世
血亦廉價
面對侵襲
我們從不低頭從不屈膝

TOP

井伊直政

「生死之事大 ,無常也迅速。」(生死の事大 無常は迅速なり)


朱漆塗桶側胴丸具足


井伊直政小傳

  井伊直政,德川家四天王之一,統領日本戰國時期有名的「赤備」軍。

  所謂赤備,即全身上下連武器清一式以紅為主調。戰國時期武田家的飯富虎昌沿襲古代之真田氏、後北條氏傳統,編組赤備軍,配合武田家的騎兵,使「赤備」幾乎成為該時代「騎兵突擊隊」的代名詞。

  公元1582年3月11日,織田信長與盟友德川家康聯軍入侵甲斐,武田勝賴兵敗自知不敵,舉家在天目山自殺。同年6月2日,織田信長手下大將、四大軍團長之一明智光秀突然叛變,信長死於本能寺,於是德川家康乘亂佔有甲斐之地,並收編武田氏赤備軍。在商議由何人出任赤備軍統領時,德川家眾人都看好四天王之一的榊原康政,但在四天王首席酒井忠次協調下,最後由剛元服(行成人禮)、年僅二十二歲井伊直政出任,為數四千人的「井伊赤備隊」由此誕生。

  信長死後,織田家四大軍團長之一羽柴秀吉(豐臣秀吉被天皇賜「豐臣」姓前之名),當時正受命遠征中國(京都以西近九州一帶)的毛利家,聞訊後急速回軍,以十天時間趕回京都,史稱「中國大撤退」,並在山崎會戰中打敗明智光秀,織田家在外征戰的各軍團長此時才如夢初醒,織田家立即分裂,但最後仍為羽柴秀吉一一擊破及收服。

  就在秀吉統合織田各部後,信長的兩個兒子織田信孝及織田信雄分別向秀吉及家康靠攏,兩軍終於在公元1584年的3月28日在尾張小牧會戰,此戰是井伊赤備隊的第一戰。結果井伊赤備隊擊殺秀吉軍的先鋒大將池田恆興,並擊退瀧川一益及九鬼嘉隆,井伊直政由是聲名大增,被時人稱為「赤鬼」、「赤夜叉」。

  在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覬覦天下,挑起戰國時期最大規模的戰事 - 關原合戰。此戰東西兩軍,分別由各地大名組成,東軍以德川家為首,西軍則以豐臣家的大臣石田三成為首。由於家康四子松平忠吉(德川家康本姓松平)搶先自行攻擊西軍,其岳父井伊直政也跟隨進攻,擊殺島津家的島津豐久,但自己也身中兩槍。

  關原合戰以東軍勝利告終,在德川家康如日中天之際,公元1602年2月1日,井伊直政因槍傷復發而死,才不過四十二歲。

  井伊直政雖然是德川家中的後起之秀,但是被封食祿之地最多,可見其地位。其人能文能武,德川家康評之為「沉默少言,心平穩重」。井伊直政曾多次以外交使節身分周旋各地,後世史家也指出德川家中勇武數本多忠勝及榊原康政,韜略外交數本多正信,但能二者兼備,只有井伊直政。


TOP

幕末名人西鄉隆盛的絕命詩一首:

百戰無效半歲間,首邱幸得返家山。
笑儂向死如仙客,盡日洞中棋響閑。

西鄉隆盛死的地方為鹿兒島市城山附近.
在擁西鄉派發動西南戰爭, 失敗後.
剩餘幾百人死守城山, 外面包圍成千上萬政府軍.
可以說必敗.
但政府軍知道, 他們不會投降.要打敗他們,要死傷好多人.
故只包圍他們.沒有進攻.

在包圍的日子中, 西鄉就在下棋中渡過.


絕命詩意思是半年內戰敗.好彩可以回故鄉(鹿兒島).



TOP

西鄉另外有一首生前寫給別人的詩.

人們認為是他寫給家人的遺言.

 

"幾歷辛酸志始堅,丈夫玉碎愧瓦存,一家遺事人知否,不為兒孫買美田"

 

以他的地位,要有很多財富不難.在世界史上,成功推翻政權的人,大多享受革命成果.

如西鄉不愛名利的.一個也沒有.

TOP

《絕筆詩》 唐寅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TOP

沙加的辭世詞


花開,然後花落,星光閃耀,不知何時熄滅。這個地球,太陽,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也總會有消失的時候,人的生命和那些相比只不過是一瞬間吧,在那一瞬間中,人誕生,微笑,哭泣,戰鬥,傷害,喜悅,悲傷,憎恨誰,喜歡誰,所有的一切都是剎那間的邂逅,誰都不能逃脫死亡的長眠。

TOP

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記否《近代豪俠傳》之大刀王五?
個人網誌:http://hk.myblog.yahoo.com/Green-leaves/
多多指教

TOP

引用:
原帖由 greenleaves 於 10-9-2009 21:22 發表 譚嗣同: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記否《近代豪俠傳》之大刀王五?

 

好詩!譚先生係其中一個我非常佩服的人.

大刀王五亦係一個奇人,

王正誼1854年1900年),子斌,河北滄州人,回族末武林大侠。因在李凤岗门下排行第五,擅长使用单刀,别号大刀王五梁启超称他为“幽燕大侠”。

光绪五年(1879年),大刀王五到北京前门外创立源顺镖局(后来迁往广安大街)。源顺镖局活动范围广大,北自山海关,南到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大刀王五为人仗义行侠,结交维新人士;谭嗣同年少时曾随大刀王五学武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八月间谭嗣同曾和大刀王五谋救光绪帝,未成。谭嗣同被害后,大刀王五不顾危险,挺身而出,为谭嗣同收尸体。1900年大刀王五在庚子事变中与八国联军巷战,中弹身亡。

TOP

譚嗣同臨刑前高呼:
「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TOP

高杉晉作 遺句: "請令世界有趣一些吧!"

 

TOP

清, 袁昶臨刑之際,對劊子手笑道:“且慢!等我吟完一首詩。”
詩是一首七律:

“爽秋居士老維摩,做盡人間好事多。正統已添新歲月,大清重整舊山河。功過呂望扶周室,德邁張良散楚歌。顧我于今歸去也,白云堆里笑呵呵。”据說“呵呵”兩字的余音未斷,白刃已經加頸了。

TOP

聶雲台先生的自輓句:"做了幾十年的怪物,見解不與人同.於今放下諸緣,一心歸依淨土.哀哉無量數有情,痴迷皆曰予知,何時徹底覺悟,三界齊現清涼."果然是逍遥之人,說見道之語.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