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葉景呂的大孫子,76歲(2009年)的葉毅回憶說:葉景呂什麼事都做個記錄,家裡的事,國家的事,國際的事,每天都總結一下,每天寫備忘錄。他給孫子葉毅說:我記錄我的歷史……
葉景呂先生1901年拍攝於倫敦的生平第一張照片
這是一個中國人連續六十二年的肖像,從1907年到1968年,每年一張,整整持續了62年,跨越了晚清、民國和新中國。主人公葉景呂(1881-1968),福州人,身高1.69米。祖先朱聿鍵,朱元璋第二十叁子之後,1646年,朱聿鍵隆武政權被滅後家族為生存改姓葉。
1896-1901葉景呂在英國倫敦中國駐英國大使羅豐祿處工作。
1903-1947葉景呂擔任羅豐祿家族福州“九盛典當行”和“建盛茶葉店”大掌櫃。
葉景呂還收藏郵票、玉器、硯台、錢幣等,福州基督教青年會會員。
女兒葉圭英今年101歲生活在杭州,女兒葉德澍,今年91歲,生活在台灣。兩個孫子和一個孫女生活在福州。
1896年的12月,15歲(周歲)的葉景呂作為羅豐祿的隨從,跟隨羅大使赴倫敦上任,直到1901年回國。葉景呂在1901年回國前於倫敦拍攝了第一張個人肖像。
1907年,一個多數國人還不敢多照相以免被攝去魂魄的年代,葉景呂開始有意識地記錄自己的人生,不管是戰爭還是和平年代。從照片中可以發現,上世紀初的葉景呂是個時尚青年,穿洋裝時打著前衛的溫莎結、穿露胳膊露腿的洋人運動裝,但他終生保持了穿對襟中裝的習慣,隻是在1949年以後脫去了長衫換上短裝。
1903年羅豐祿病逝後,羅家把在福州的生意“九盛典當行”和“建盛茶葉店”委托葉景呂管理,葉從此成為了兩家買賣的大掌櫃。葉景呂在幫羅家經營生意的同時,還擔任羅家後代的中文私塾先生。
1906年,26歲(虛歲)的葉景呂和19歲(虛歲)的倪淑玉結婚。
從1907年開始,葉景呂正式開始了他每年一張的肖像留影。不間斷持續了62年,直到1968年辭世。
葉景呂一直經營著羅家的當鋪和茶庄,直到1947年羅家當鋪和茶行破產。這期間,葉景呂喜歡上了收藏,並且成為福州基督青年會會員。葉景呂還喜歡親手設計家具,然後找人定做,現在他的女兒、孫子家裡還保留著幾件他當年親手設計的家具。
葉景呂還每天會寫日記。據葉景呂的大孫子,76歲(2009年)的葉毅回憶說:葉景呂什麼事都做個記錄,家裡的事,國家的事,國際的事,每天都總結一下,每天寫備忘錄。他給孫子葉毅說:我記錄我的歷史。
這些照片大多攝於“福州藝光照相館”和“時代照相館”,由於是在照相館中拍攝的,質量較為穩定,但也因此無法從中觀察到更多拍攝當時的社會環境和風貌。但就肖像照片本身而言,它是成功的。畢竟歷經晚清、民國和1949年之後的叁個時代,這些照片注定會透露歷史細節――照片主人公葉景呂在各個年代裡衣著打扮、他起伏不大但略有變化的神情清晰提供了一條時代變遷的線索以及他個人在這一系列變遷中的堅持和隱忍。
?
?
這個出生於1881年的福州人從1907年開始,每年都拍攝一張自己的肖像,直到他去世的1968 年。在每張肖像下,葉景呂都貼了宣紙,用毛筆小楷記下拍攝年份、年齡以及當年的家國大事。
1919
1920
?
1921
1922
1923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7
1938
從 1915年到1940年及1946到1951年的叁十二年中,葉景呂採取“一坐一站”每年輪換的方式拍照。1940年(含)前的34張照片都是全身照。從 1941年(日本人第一次佔領福州)開始出現了頭像照和半身照。
在葉景呂的六十二張肖像中,有六十一張是在照相館拍攝的銀鹽紙基照片,隻有 1952年的肖像是一張剪紙,這是葉景呂先生到大街上請專業的剪紙先生制作的。每張肖像下面都有葉景呂先生的親筆記錄:拍攝日期、當年的年齡和家庭或國家的主要大事等。
1960 年,葉景呂從福州仙塔街的老宅搬到了小孫子葉林居住的叁坊七巷的老宅:宮巷33號。
1967
1968年,葉景呂在兒童節這天拍攝了人生的最後一張肖像。一個月後,因心臟病和糖尿病綜合症並發平靜去世,終年八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