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册中,所列官員名字,皆不以人命為念,只有功名前途才是他們所關心.令人一嘆.活在那時的中國人民,何其苦也.
(1).「屠戶」毓賢
字
佐臣,是
清朝末年著名的酷吏和極端排外人士。
內務府滿洲正黃旗,捐監生,納貲為同知府。他
的惡行都因為
劉鶚的《
老殘遊記》而記載在歷史中,是「清官若自以為是、危害比貪污嚴重」的代表。
在《老殘遊記》中,時任曹州知府的玉賢(即毓賢)兇殘毒辣,不擇手段地陷害良民,“賽過活閻王”。他在任不到一年,就用“站籠”站死了兩千多人,其中“大約十分中九分半是良民”。他還恬不知恥地到處宣傳他是“清官”、“好官”,為自己的“政績”廣造輿論……
「站籠」是清代刑罰之一。這種特製的木籠比人還要高上數倍,將犯人關在木製籠子後,籠頂的圓洞能夠卡住人犯的脖子,將整顆頭露於籠外,犯人腳下可墊好幾塊磚,抽去若干磚塊,犯人身體往下一沉,便可以壓迫犯人的呼吸。 抽掉所有磚頭後,犯人身體整個懸空,就會因為身體的重量,被自己活活吊死在木籠裡。要不然就是只能踮腳站立,不用多久,籠中人犯就因為晝夜站立,筋疲力盡而「站」死。
就是這樣一個酷吏,在提升為山東巡撫後不久,又調任為山西巡撫。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正在山西巡撫任上的毓賢又推行極端的“仇洋政策”。當時,義
和團見了洋人就殺。對追隨洋人的人,身穿洋服和家無灶神的人,以至攜帶火柴(洋火)的人,見了也要殺掉。當這股殺洋人的風氣刮到太原後,眾教士便驚慌失措
地請求毓賢保護。毓賢滿口答應盡保護之責,並讓他們住進撫署。不幾天,撫署中就聚集了尋求保護的男女三十多人。他們以為這下可有了靠山。不料一天夜半,大
兵忽然擁進撫署,將這些避難的洋人全部殺掉。原來是毓賢故意將他們騙進撫署,一網打盡。
清政府跟
八國聯軍議和後,凡仇洋者都受到追究,而毓賢則被列為“仇洋者之首”。在一德國人的強烈要求下,清廷委任李廷蛟代理山西巡撫,同這名監斬的德國人一起到太
原處死毓賢。毓賢被殺後,他的首級被放在白洋瓷盆中,端到監斬的德國人面前檢驗。德國人將其拍照下來,將照片帶回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