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劍俠傳的基本認識及概念 16
一轉千里望回龍,雲迴九霄歸結穴.
斷斷續續的寫了那麼多篇有關還珠樓主和《蜀山劍俠傳》的介紹,終於來到尾聲.這部不世奇書由最初出版的日子計起,
距今雖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它的影響力仍是無遠弗屆地影響着很多愛好中國奇幻文學的讀者,現在就讓我們為它在文壇及影圈所留下的足跡,來個浮光掠影式的回
顧和總結吧!
嫁衣天成
《蜀山劍俠傳》出現過的人物及秘寶可謂洋洋大觀,多如恒河沙數,不勝枚舉,當中橋段對日後的作家或電影創作人均有非常深遠的影響,當中還有不少情節及物品給移花接木,變作他人嫁衣裳!
其中有些徒得其形,換湯不換藥,簡單的換了片言隻字,便即搬字過紙;有的則僅借取了名目,推陳出新!以下羅列部份筆者曾經涉獵,偶然摘錄下來的例子!各位看官看罷當知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真義!縱是名家亦無例外,當中分野只在乎於高明與否!
原出於《蜀山劍俠傳》
的人物/物品
|
借用後的出處
|
北極陷空島的靈玉膏及萬年續斷
| 倚天屠龍記的黑玉斷續膏及萬年斷續
|
善法大師的屠龍刀
| 倚天屠龍記的屠龍刀
|
李英瓊座下神鵰鋼羽
| 神鵰俠侶中的鵰兄
|
黑地獄星宿老怪
| 天龍八部的星宿老怪
|
靈嶠仙府的藍田玉實
| (倪匡)六指琴魔的藍田玉實
|
華山派教主烈火祖師
| (倪匡)六指琴魔中的華山烈火祖師
|
苗疆的紅髮老祖
| (倪匡)玉女英魂的赤髮老祖
|
赤身教主鳩盤婆的九子母天魔
| (倪匡)玉女英魂的九子天魔
|
攝魂大法
| 九月鷹飛的攝魂大法
|
紅髮老祖天魔化血神刀
| 九月鷹飛的魔刀化血神功
|
水母磯璇
| 楚留香的水母陰姬
|
水母的天一玄冰/天一真水
| 楚留香的天一聖水
|
黑地獄
| 名劍風流中的黑地獄
|
天魔解體大法
| 雲海玉弓緣中喬北冥的天魔解體大法
|
金鐘島主葉繽的冰魄神光劍
| 冰川天女中的冰魄寒冰劍
|
內景元宗
| (諸葛青雲)見於無字天書
|
劍仙御劍之術
| (諸葛青雲)彈劍江湖無為仙子所用
|
道家朱果
| (諸葛青雲)金鼎游龍中的道家朱果 |
倪匡說得坦白可愛,他說自己實在愛煞這部奇書,所以一向熱心落力推薦給他人,亦從來毫不忌諱承認將當中喜愛的情節
人物拿來借用或推陳出新.而台灣武俠小說四大家中的諸葛青雲(本名張建新),則更是還珠樓主私塾的學生,早期作品頗受影響,每帶點奇幻色彩(例子有《半劍
一玲》),而還珠樓主名著《蜀山劍俠傳》中的劍仙御劍之術(見於彈劍江湖)及一些專有名詞,好像是「內景元宗」(見於無字天書),「道家朱果」(見於金鼎
游龍)等,亦每散見於其作品之內,他的成名作《紫電青霜》,則更見蜀山「紫郢」,「青索」雙劍的影子.不過有趣的是按他作品所改編的電影均具強烈的武俠實
感,沒有多少神怪特技的運用.至於其他一些明目張膽挪用《蜀山劍俠傳》情節及物品而又不提出處的作家,也就不說也罷!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記得曾經說過,現存所有關於《蜀山劍俠傳》的電影及電視劇集都與原著情節無關,它們只是借用當中人物再加以創作的新故事,相關情節在原著中是找不到的!不過近日翻查一些電影書刊,發現了一個紕漏,現在不妨補充.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可以說是香港神怪電影的黃金年代,很多套的電影均有放飛劍,鬥法寶和拼法術的環節,當中以平江
不肖生《江湖奇俠傳》和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的貢獻和影響最大,前者還引導出一系列有關以崑崙和崆峒兩派情仇為主的電影,好像是「火燒紅蓮寺」、「紅
姑」等,後者則衍生出「峨嵋飛劍俠」的系列.「峨嵋飛劍俠」以蜀山髯仙李元化弟子白俠孫南(林蛟飾演)的故事為骨幹,情節人物雖有所改動,但由天南山人改編的劇本,大體上還保留了原著中數個大關目,一些前半部較重要的人物,好像是周輕雲、笑和尚、齊金蟬、毛太、智通、醉道人、神駝乙休亦有登場,而拍攝這系
列的導演,正是香港有名,時年僅得廿二歲的王天林.(註:他就是王晶之父,無綫電視很多七八十年代有名的古裝及文初劇集均是由他監製,包括陸小鳳系列、千
王之王系列、射鵰英雄傳、楚留香‧‧‧‧‧‧)
1950年 峨嵋飛劍俠上、下集(包括原著火燒慈雲寺的部份情節)
1950年 飛劍俠血戰周家莊(包括原著大破青螺谷的部份情節)
1950年 峨嵋飛劍俠大破青螺谷(包括原著大破青螺谷的部份情節)
1951年 峨嵋飛劍俠橫掃金銀宮(包括原著大破紫雲宮的部份情節)
1951年 峨嵋飛劍俠誤闖風火島(包括原著大破銅椰島的部份情節)
1954年 峨嵋飛劍俠勇破生死關
無綫電視曾於深夜時段,將峨嵋飛劍俠橫掃金銀宮等片放映過,可惜暫時在網上找不著,不過卻找到另一套同期的
「原子飛劍俠」(1951)的片段,有濃厚的蜀山色彩.
隨著神怪電影熱潮在港台兩地減退,大眾對《蜀山劍俠傳》的認識曾有所消消弭,下降
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徐克以其極受歡迎的賀歲港產電影「新蜀山劍俠傳」(1983)(註:林青霞/鄭少秋/劉松仁/洪金寶/元彪/李賽鳳/翁倩玉/徐少強
/孟海/康君莉等主演),再掀起新一輪的蜀山熱潮。及至九十年代,他亦曾斥資拍下「蜀山傳」(洪金寶/古天樂/鄭伊健/吳京/譚耀文/章子怡/張柏芝/林熙蕾等主演),但由於過份偏重特技,劇本失衡及選角等問題,成績與第一套相去甚遠.
在此再說明一次,徐克在「新蜀山劍俠傳」及「蜀山傳」兩套電影內所編的劇情其實完全與原著無關,他只是借用了蜀山的部份人物造形及外貌特徵而加以創作自己的故事,所以在原著中,絶不會找到瑤池堡主,孤月大師,丹晨子,天刀老人,魔界入口等角色及故事橋段.
「新蜀山劍俠傳」在人物上,徐克只在原著中借用了長眉真人(峨嵋祖師,戲中他專用昊天鏡,但此鏡在原著中為三代女
第子朱文帶藝投師,帶入峨嵋之物,根本不是長眉所用之物)、曉如禪師(長眉弟子,峨嵋叛徒,戲中說他出身崑崙)、血魔鄧隱(原著為長眉師弟,因練血神經及
血影神光墜入魔道,而被長眉牢於西崑崙星宿海,電影中則分成兩角,丁引(鄧隠的諧音名字)所化的血魔只是遭原魔化血分身附體而變成的身外化身,戲中說他本
來是南海掌門,與長眉平輩論交)及李英瓊(峨嵋三代弟子中承繼大統之人,戲中改稱李亦奇與長眉平輩論交)四個人物而已。而丁引古寺出場的一幕,則明顯取材自原著李英瓊梅花古寺鬥僵屍,後取神劍紫郢為兵器的情節.現今所有電影及電視劇,有蜀山就有血魔的怪現象,徐克實乃始作俑者。其實鄧隱(血神子或血魔)在蜀山劍俠傳中只是一名小配角而已!縱然如此,對筆者而言,這套電影卻是至今唯一一套拍出原著神韻的作品.
新蜀山劍俠傳
蜀山傳
襯著這股由電影引發,狂飈數年而不止的風氣,台灣聯經出版社在八十年代初,將還珠樓主最受歡迎的數部著作,包括
《蜀山劍俠傳》、《青城十九俠》、《峨嵋七矮》、《北海屠龍記》、《柳湖俠隠》、《長眉真人傳》等修編入《中國近代武俠小說名著大系》的出版計劃中,還特
別邀請武俠小說一代評論家葉洪生先生為幾部著作加入評論及註解.

同一期間,香港方面的遠景出版社及名窗出版社亦先後將倪匡自謂停筆五年,將《蜀山劍俠傳》從新編刪及續寫的《紫青雙劍錄》出版,在市場上頗為成功.
- 明窗版本的《紫青雙劍錄》共有十冊,每冊書目以原著的某一關目為題,例如「俠女.神劍」、「毒手.艷屍」、「老怪.魔梭」、「老魔.淫娃」、「双兇.黑獄」、「血影.開府」、「幻波.妖屍」、「吸星.決鬥」等,與原著的排聯式主題不同.
- 內容上,《紫青雙劍錄》把原著大幅刪減達三分之二,當中包括一些極其重要支線及蛾媚第三代弟子的個人小
傳.個人覺得是不應刪的刪了,不應留太多的淫艷場景等郤留了下來(即採補、黑丑白晝宣淫之類的場景)!再翻查著名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先生的記錄,《蜀山
劍俠傳》原有四百四十萬字,但《紫青雙劍錄》連新增的「吸星.決鬥」一部份則只有一百五十萬字.
- 主要情節改動為讓應一早死去的血神子(血魔)及綠袍老祖復活,與重未於原著正式登場的軒轅老怪和星宿老怪聯手,往峨蝞進行最後的第三次鬥劍,此亦即「吸星.決鬥」的藍本.個人評語是狗尾續貂,慘不忍睹!倪匡文筆的駕駑能力、想像力及文學根底與原作者相去甚遠!




這兩款印刷精美的版本雖已斷版多年,但仍有很多讀者支持尋找,港台兩地二手市場仍然有價有市!
電視劇方面,無綫電視跟風,於八十年代中後期,先後拍了兩套有關蜀山的電視劇,第一套是「蜀山奇俠」(楊寶玲/關
禮傑/李婉華/郭富城等主演;當年曾成為台灣收視第一的劇集),第二套是「蜀山奇俠之仙侶奇緣」(陳松齡及鄭伊建等主演),基本上兩套的故事也是重新創作,
與原著情節大不相同!兩套均受徐克電影的魔界入口及血魔橋段所影響,但比起電影,兩套電視劇引用了相當多原著的人物,物件(當中用途變化很大)及場景,名字亦多只改了姓或其中一字,例如李英瓊變了李紫瓊,周輕雲變了周青雲,齊金禪變了嚴金禪等,製作上第二套較理想!夏紹聲所演的血魔出現在楊寶玲及關禮傑所主演的那一套,戲中引用了他在原著當中,作為長眉(高雄飾演)師弟的身份,但成就魔道及被誅滅的情形乃無綫中人杜撰!
蜀山奇俠:唱;張學友及關淑怡;收錄於張學友藍雨大碟中
蜀山奇俠仙侶奇緣主題曲:曲︰徐嘉良;詞︰潘偉源;唱:陳松齡及温兆倫
其實台灣亦拍過兩套類似的劇集,一套為拍攝於1987年的「靈山神箭」,由潘盈紫及孟飛等主演,當中主要借用了《蜀山劍俠傳》的部份人物及毒物名稱,好像是滿身劇毒的石生和一隻做得幾似巴魯坦星人的毒物文蛛,均頗為逗趣!而戲中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女主角白羽霜,從地心矮人國得有一把赤紅色的「明光伏魔神劍」,一望而知是脫胎自蜀山的「南明離火劍」.這套電視劇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曾安排於香港亞洲電視暑假的中午時段放映.第二
套「新蜀山劍俠傳」製作年期最晚,拍於九十年代尾二千年代初,由錢嘉樂,陳德容及馬景濤等人主演,亦是由亞洲電視播放,這套故事基本上是徐克電影「新蜀山
劍俠」的再創作,情節與原著一點關系也沒有!
靈山神箭:(1:00開始) 詞:陳桂芬;唱:金佩珊及羅時望
新蜀山劍俠傳主題曲
論特技,「新蜀山劍俠傳」應是處理得最好的一部電視劇;論情節,筆者寧選「蜀山奇俠之仙侶奇緣」!
大陸方面近年頗多劍仙類形的電視劇出台,但反應一般,最理想的只有一套改編自九十年代經典電腦遊戲的「仙劍奇俠傳」,由劉亦菲及胡歌主演,香港的播影權由無綫電視奪得,初放映時,年青觀眾群反應頗為理想!
仙劍奇俠傳
事實上,現時很多網上對蜀山作出評論介紹或再創作的人士,均是年輕一輩的讀者,他們有些是因為過住電影或電
視劇的影響而開始對蜀山著迷,有些則是始於數款九十年代風魔一時,受蜀山劍仙概念影響而製作的電腦遊戲,包括「仙劍奇俠傳」、「蜀山奇俠傳」、「新蜀山奇
俠傳」、「軒轅劍」等等。現今《蜀山劍俠傳》的版權已於2012年開放,港台兩地已見許多新印刷的版本,連網上電子書,再續原著的作品或借蜀山人物再創作
的故事亦漸漸多起來,在新一代讀者群形成後,相信由《蜀山劍俠傳》引發的中國奇幻文學熱潮將可傳承下去.
揚帆輕舟一世紀,彈指已過三十年.
蜀山劍俠傳這套武俠小說成書於上世紀的民國年代,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猶記得第一次接觸《蜀山劍俠傳》時的興奮,
那種夙興夜寐,旦求盡快看完整套小說的情懷至今難忘,想不到彈指已過三十年.其間雖亦有涉獵許多各國文壇祭酒的奇幻作品,但蜀山對筆者而言,正是引觴滿酌,遍看漫山花雨,千帆過盡,依舊凌峰倣雪,獨贏千古風流!
眼見奇幻文學近十數年間在世界各處遍地開花,方興未艾,但有關中國奇幻泰山北斗還珠樓主及其鉅著“蜀山劍俠傳”的
介紹,卻如鳳毛麟角,遂借此論壇一隅之地稍作介紹,一路寫來不經不覺已屆四年之期.在此筆者有幸說了很多有關《蜀山劍俠傳》的人、事與物,期間亦與很多餅友及同好分享了很多各自的體會,尤出意外者為此帖的看官人數,實遠超出筆者當初所料,對此一曠世奇書,總算沒有白看一場.
今既功德完滿,小弟在此合十,各位看官請了!
電影版黃帝子孫:
主題曲:曲顧家輝;詞:黃霑;唱:鄭少秋
MV版黃帝子孫:誠意推薦,女主角由米雪姐姐客串擔任



彩照版黃帝子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