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奇聯絕對

奇聯絕對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 魑魅魍魎四小鬼,各樣肚腸。」這是明代張誼在《宦遊紀聞》中的一幅古對。


 話說1900年,八國聯軍的鐵蹄踐踏中國領土,燒殺搶掠,無所不爲,侵佔北京後,在一間陳設華麗的大廳裏舉 行所謂的「議和會議」。碧眼紅髮的洋人正以勝利者的姿態高坐上首,趾高氣揚地談論著;而清政府官員們卻低叁下四地端坐下首,正虔誠地等待洋人們提出條件。

  

一個自以爲「中國通」的日本人傲慢地敲著桌子,說道:「你們中國有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叫做對聯;聽說要求語句對稱,嚴密工整。我現在出上聯, 你們可否對出下聯?」於是,

他出了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成戰」。

他利用了漢字部首的特點,道出了八國聯軍「八大王」 「王王在上」,同時「琵琶」和「琴瑟」都是中國樂器的名稱。八國聯軍的代表們明白了他的意思後,個個前仰後翻地狂笑起來。


面對侵略者的猖狂,清政府代表們有的只好笑笑,生怕得罪他們;有的心中不平,卻又無詞答對。忽然,中國代表團中一名工作人員挺身而出,從容應對:「倭委人,襲龍衣,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合手共拿。」


「魑魅魍魎」常比喻各種各樣壞人,而偏旁都是「鬼」,「鬼」是中國人對外來侵略者憎恨而用的稱呼,該工作人員借此怒斥了八國聯軍是「四小鬼」「鬼鬼犯邊」。應對完畢,侵略者個個瞠目結舌,啞口無言。


其實,類似這樣的趣對還有很多。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當年攻下蘇州後,眼看大業將成,心中甚喜。在慶功宴上,給軍師劉伯溫出聯徵答,上聯是:「六木森森,楊柳梧桐松柏」。劉伯溫馬上作答:「叁水淼淼,滇池渤海浙江」。君臣二人會心笑了。


筆者年前到粵西德慶金林水鄉遊玩,見到一幅全用「走字底」篆字對聯:「逢迎遠近逍遙過,進退連還運道通」,把那些善於見風使舵、精於逢迎進退的貨色勾畫得活靈活現,雖選用同偏旁的字,但無造作牽強之痕。

(貼自成報)

TOP

引用:
原帖由 cmlwts 於 17-9-2012 10:45 發表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 魑魅魍魎四小鬼,各樣肚腸。」這是明代張誼在《宦遊紀聞》中的一幅古對。  話說1900年,八國聯軍的鐵蹄踐踏中國領土,燒殺搶掠,無所不爲,侵佔北京後,在一間陳設華麗的大廳裏舉行所謂的「議和會議」。碧眼紅髮的洋人正以勝利者的姿態高坐上首,趾高氣揚地談論著;而清政府官員們卻低叁下四地端坐下首,正虔誠地等待洋人們提出條件。

  

一個自以爲「中國通」的日本人傲慢地敲著桌子,說道:「你們中國有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叫做對聯;聽說要求語句對稱,嚴密工整。我現在出上聯,你們可否對出下聯?」於是,

他出了上聯:「騎奇馬,張長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單戈成戰」。

 ...

張 長 弓 , 騎 奇 馬 ,單 戈 作 戰

嫁 家 女 , 孕 乃 子 ,生 男 曰 甥

 

 

 

TOP

妙 人 兒   倪 家 少 女

武 士 心   志 在 止 戈

 

TOP

999兄,兩副聯也不錯.都係拆字.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