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餅迷
原帖由 Kendama 於 25-9-2011 10:43 發表 迟暮的风笛手 桥上戎装整齐的苏格兰老军人幽幽的吹著风笛深深被那熟识的旋律吸引住那是年少时啷啷上口的 The Skype Boat Song (Sc ...
查看詳細資料
TOP
老餅再造人
原帖由 懷舊復興 於 30-9-2011 07:34 發表 呢幾幅老軍人相好正~
功夫同难度拍马都追唔到画出黎果 d 大作 : http://www.oldcake.net/viewthread.php?tid=18803&extra=&page=3
昆山高铁站月台壮观的 steel works
三峡老街 2 --- 三角涌 A
新北市三峽老街長約二百公尺,其建築從民國初年留存至今,相連不斷的紅磚拱廊、充滿古意的建築,總是令人油然升起一股念舊情懷。早期這裡的第一條街「三角湧街」,是因應移民入墾者的聚落逐漸由溪邊移至山上所形成,是當時最主要的商業街道,之後逐漸向外擴展產生了現在的三峽老街,晚清時期的三角湧以製茶、染布、樟腦為主要產業,善用河道水利之便,將貨品向國內外銷售,在當時曾盛極一時。
現以和平街、仁愛路、中山路及民權街組成的三峽老街,至今仍保留許多日據時代以來的商業街屋建築,老街上的房子刻字代表著姓氏、行業或堂號,是當時商家做生意時普遍的宣傳手法,牌樓上的圖示也十分具有意涵,例如代表避邪的八卦、平平安安的花瓶圖樣等,而街屋則多以紅磚及土角堆砌而成,由於當時三峽老街上的商家,大多都是富有且有頭有臉的人家,建造房舍時的建材與形式理所當然也是一時之選,從外地進口建材及設計的例子不勝枚舉,加上近日多方極力保存,造就了今日三峽老街風情依舊的模樣。
雖然現今三峽老街擺脫了往日的喧囂,獨留一幢幢的紅磚拱廊和巴洛克式立面牌樓建築,卻仍是吸引許多遊客到此駐足,依山傍水的三峽老街,更是台灣北部最常的老街之一,百餘座不同風格的街屋塑造了三峽老街獨有的特色。近年來,透過地方人士的號召及奔走,三街重新聚集了許多傳統手工創意產業,為老建築、舊街道帶來了新的氣象。
Source : laceID=1444">http://guide.easytravel.com.tw/scenic.aspx?CityID=3&AreaID=36&laceID=1444laceID=1444">
韩日组合 Girls Kingdom 5 - 松冈李那 B
镇海鼓楼
三峽老街得極力保存,如果香港都可以保存到條英式老街就好啦
原帖由 Kendama 於 2-10-2011 00:56 發表 镇海鼓楼 http://i1093.photobucket.com/albums/i421/ghornet1/13-12.png
原帖由 懷舊復興 於 2-10-2011 08:14 發表 三峽老街得極力保存,如果香港都可以保存到條英式老街就好啦 K兄,可有影到當中的更鼓,銅鐘及漏壺,據說是明代之物.
宝岛同大陆处处都保留住老街、老城区,颇有特色; 睇旧照片,中环,尖沙咀到处都是维多利亚时期建筑,可惜一条街也保留不下来 ... !
怀旧兄 gum 熟镇海鼓楼,难道是祖藉在那边 ...?
Momi's Cafe 貓的天空之城 - 西塘古镇店 1
看回照片才知道,原来第一次遇上 Momi's Cafe 是在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店面门较小,两年多来三次路过都被其吸引入内,却设注意到店名就叫 Momi's Cafe
小店的所在地 (Mission Impossible 3 取景地) 充满特色,到处洋溢浪漫的氛围 ...
原帖由 Kendama 於 2-10-2011 14:07 發表 宝岛同大陆处处都保留住老街、老城区,颇有特色; 睇旧照片,中环,尖沙咀到处都是维多利亚时期建筑,可惜一条街也保留不下 ...
原帖由 懷舊復興 於 2-10-2011 14:41 發表 非也,只因鼓樓為當地名勝.
每次经过都系朝早或傍晚,所以唔知當中有更鼓, 銅鐘及漏壺 ...
傍晚 . 宁静的港澳码头
超級版主
原帖由 Kendama 於 2-10-2011 23:11 發表 傍晚 . 宁静的港澳码头 http://i1093.photobucket.com/albums/i421/ghornet1/13-14.png
色水好靚!
HyoGa
禁止訪問
紅鋼聖鬥士
原帖由 East 於 3-10-2011 09:28 發表 色水好靚!
天朗气清 + 傍晚 = 好色好水 ...
原帖由 白鳥 於 3-10-2011 21:49 發表 長青版題
保家卫国安远炮台 1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镇海战役之前,“安远”仅是座小炮台,配有弹重80磅的阿姆斯特朗前膛小炮三尊。光绪十一年(1885年)秋正式始建,由同知杜冠英督造。为安置21厘米口径的克虏伯新式后膛钢炮,光绪十三年又重新扩建,次年告竣。fficeffice" />
炮台呈圆形,内径16.5米,高6米,壁厚2米,设前后炮门,前炮门朝东面海,后炮门朝西面江。原置德国造火炮一尊,早拆除。炮台中心置圆形旋转铁轨,大炮可沿铁轨前后旋转。台西北有洞门,高5米,宽3米,供人员进出。该炮台用黄泥、沙砾、石灰三合土夯筑而成,据传还拌以糯米粥,极为坚固,并有以柔克刚之功效。与南岸金鸡山下的“平远”“靖远”炮台隔江对峙。现台顶毁圮,台壁屹立。Source: http://baike.baidu.com/view/709199.htm
中法战争镇海之役胜利纪念碑
鎮海之戰,發生于中法戰爭末期,光緒十一年正月十五日(1885年3月1日),持續一個多月到4月10日。其中3月3日法國遠東艦隊在孤拔的指揮下進攻浙江鎮海,被守备吴杰(字吉人,外号大佬)在招寶山威远炮臺親自发炮擊中孤拔的座艦「巴夏尔號」的艦首主桅,使横木下坠,據鎮海方面稱正在艦桥上指揮的孤拔被压成重伤,不久孤拔在6月11日死于澎湖馬公。Source:
http://wuu.wikipedia.org/wiki/%E9%8E%AE%E6%B5%B7%E4%B9%8B%E6%88%B0
保家卫国安远炮台 2
原帖由 Kendama 於 4-10-2011 00:57 發表 保家卫国安远炮台 2 http://i1093.photobucket.com/albums/i421/ghornet1/6-22.png
原帖由 懷舊復興 於 4-10-2011 08:25 發表 估唔到炮台仲保存得好好,無比人偷到d鐵去..
'坎'德国造火炮及炮台中心圆形旋转铁轨早被拆除,唔知系比人偷左定系摆左系附近既海防博物馆,会查下再话你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