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都有報導: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7/25/c_131008285.htm
國產《高鐵俠》被曝抄襲日本動畫 網民大呼"丟臉"
國產動畫《高鐵俠》陷“山寨門”,扶持“朝陽產業”更需政策監督
新華網杭州7月25日電(袁華瑾、余靖靜)國產動畫《高鐵俠》尚未公映,部分片花近日在網上曝光後,便引起軒然大波,大批動漫迷紛紛指責其抄襲日本動畫《鐵膽火車俠》。這起事件再次擊中中國動漫產業“大而不強”的軟肋。專家表示,扶持“朝陽產業”,不僅需要財政撥款,更需政策監督。
2011年7月,有網民將國產動畫新作《高鐵俠》的宣傳視頻傳上網,隨後不少人發現,無論是從人物上、場景上、劇情上,甚至分鏡頭上,《高鐵俠》都呈現出與上世紀末日本動畫《鐵膽火車俠》的高度相似。一時間,《高鐵俠》成為眾矢之的。網民紛紛指責動畫公司抄襲,大呼“丟臉”。
《高鐵俠》的制作方、沈陽非凡創意動畫公司對此公開發表回應否認抄襲,稱該項目“獨一無二”“已注冊了商標,申請了版權保護”。網上的片花是內部立項時制作的樣片,而真正的動畫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都作出了修改。但指責聲並未平息,甚至愈演愈烈。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通過抄襲別作和粗制濫造的方式提高產量賺取國家補貼在業內並不鮮見。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不少地方單純以產量為標準來考核動畫公司,發放政府補貼。為達到高額產量、從而領取補貼,一些動畫公司甚至通過“扒片”的方式,對一些經典老動畫的劇情和分鏡頭進行復制,直接“改造”成3D動畫。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從事影視與動漫研究的盤劍教授說,動漫產業是一個高投入、高利潤,同時也是高風險的產業。中國動漫才剛起步,企業以中小型居多,資金有限,基礎薄弱,政府用補貼來鼓勵增加產量,意圖是好的。但是如果缺乏健全的監督體制,很可能適得其反。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1)》顯示,中國動漫年產量已達22萬分鐘。在短短7年間,中國動漫產量躍升50倍,超過美、日等國家成為世界第一動漫生產大國。
盤劍說,中國動漫產業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換期,產業環境的成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這不能單純依靠所有從業者的努力和良心,更需要一個完善的扶持監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