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123
發新話題
打印

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病逝

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病逝

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病逝

 (明報)1月26日 星期一 19:45

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一月廿二日深夜在澳洲悉尼病逝,享年86歲。

TOP

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病逝

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病逝

(明報)1月26日 星期一 19:45

武俠小說作家梁羽生一月廿二日深夜在澳洲    悉尼    病逝,享年86歲。

梁羽生被譽為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代表作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等 。

(即時新聞)

 

1954陳吳大戰 催生現代武俠小說

(明報)12月21日 星期日 05:05

【明報專訊】少林對武當、鶴嘴對螳螂……似乎都只是武俠小說的情節,但在1954年,卻有一場轟動一時的比武在現實世界中發生,這場比武,更催生了金庸    、梁羽生等現代武俠小說。

同稱「未遇敵手」 互相不服

1954年1月17日,吳家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吳公儀和澳門    白鶴派掌門陳克夫相約比武,事緣雙方都自稱「由南至北未遇敵手」,互相不服,更於報上筆戰。當時本港剛發生石硤尾大火,大批災民無家可歸,現任澳門特首何厚鏵    之父何賢就充當魯仲連,乘機安排雙方舉行慈善比武,以門票收益賑濟災民。

何厚鏵父促成 收益濟大火災民

因當時本港法律禁止毆鬥,雙方遂徵得澳門總督同意,在澳門新花園泳池架起擂台比武。當時陳克夫年紀較輕,只有30多歲,吳公儀在武術界則已享盛名,普遍認為他贏面較大,但比賽結果卻是打和收場。

雙方簽下生死狀,分五回合比武,在第二回合時,吳公儀以一招「搬攔槌」擊中陳克夫鼻樑,使其血流如注,但自己亦受傷。事實上,雙方早已協定整場比武不可動腿,但當時二人均有起腳,裁判隨即宣布終止拳賽,宣判雙方打和。

根據當年報道,這場擂台戰極之轟動,門票收入達27萬元,相對當時2000多元已可買樓,27萬元算是巨款,可想像當年比武的熱鬧場面。在比武過後一段時間,社會對此仍談論不休,更為報章帶來商機。

當年在《新晚報》任職的梁羽生,數天後就以這場決鬥為藍本,寫成第一本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在報上連載,另一武俠小說大師查良鏞(金庸)稍後亦推出了首本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兩人聯手,令武俠小說紅遍全球華人社會。

網上重溫陳吳大戰﹕http://www.youtube.com/watch?v=cVNOU8gzOWs

 

 

世 紀 大 戰 - 太 極 拳(吳 公 儀) vs 白 鶴 拳(陳 克 夫)



(明報)12月22日 星期一 05:10

【明報專訊】《游劍江湖》 無綫劇集台- 今晚起(逢周一至五)8時05分

《游劍江湖》是40集古裝武俠劇,改篇自梁羽生的著作,集中、港、台演員,包括久未參演TVB劇集的何家勁,他飾演獨來獨往的狂俠,性格剛烈,重情義。全劇更不乏武林爭霸、正邪對立的爭鬥場面,男女角的感情關係更是千絲萬縷。郭羨妮    的角色要在三個男人中糾纏,掀滿城風雨。雖然此劇是兩年前的製作,成倉底貨,幸好是古裝劇,故在收費台逃出生天。

孟元超的死訊傳出不久,龍門鏢局總鏢頭楊牧便向威武鏢局的雲紫蘿提親,懷着超骨肉的蘿無奈答應親事。命運弄人,超原來尚在人間,牧亦發現兒子非己所出。飽受感情打擊的超決意完成父親的遺願,他趁扶桑派的牟宗濤在泰山開宗立派,往那兒向各地鏢局提出組成聯盟之議;怎料牧於會上直指超勾引其妻,眾人立時起哄,聯盟之議亦告胎死腹中。另一方面,朝廷御林軍統領北宮望與濤結盟,要阻止十八省鏢局聯盟,並收買要殺超而後快的牧。仰慕孟家刀法,並對蘿情有獨鍾的繆長風不惜一切挺身相助蘿和牧…■《演員表》

陳錦鴻  飾 楊 牧

郭羨妮 飾 雲紫蘿

何家勁 飾 繆長風

陳怡蓉 飾 林無雙

陳 龍 飾 孟元超

…文:唐嘉晞

TOP

梁羽生86歲了!?
其武俠作品的影響不及金庸, 甚至古龍. 不過也足以流傳後世, 成就也是非凡了.
願他安息.

"亦狂亦俠真名士, 能哭能歌邁俗流"
我的老動漫音樂,電影blog:
http://moronenemy.blogspot.com

TOP

純以中國文學修為而論,我覺得梁羽生比金庸、古龍、倪匡等還要好,甚麼臥龍生、諸葛青雲、王度廬等亦有所不及,僅次於《蜀山劍俠傳》的作者還珠樓主李壽民.

TOP

引用:
原帖由 江芷慧V 於 27-1-2009 11:12 發表 純以中國文學修為而論,我覺得梁羽生比金庸、古龍、倪匡等還要好,甚麼臥龍生、諸葛青雲、王度廬等亦有所不及,僅次於《蜀山劍俠傳》的作者還珠樓主李壽民.

的確, 梁氏在作品裡常做詩詞, 不過究竟修為是否高, 我沒有這方面的認識, 不能評價.
回說小說整體技巧, 說故事的層次, 人物描繪, 我是真心認為金勝梁氏幾籌. (坦白說, 也算遠遠拋離的)
然而梁氏作品, 金世遺, 張丹楓, 馮瑛, 馮琳, 呂四娘也是陪伴我度過很多青春歲月的, 我會懷念他.
我的老動漫音樂,電影blog:
http://moronenemy.blogspot.com

TOP

個人並無文學修為可評論諸位大作家作品. 金庸系列當然係佼佼者. 其實, 亦靠80年代不住有電視製作,令金庸作品更深入民心. 金庸作品似成為了武俠世界的規格. 我未曾讀過梁羽生先生作品. 每位作家自有不同風格, 很難依比較, 特別係佢哋年代景都差不多. 最重要係在此之後,要多久, 多年後才可有同等份量的作家. 當然亦會懷念梁羽生先生啦!

TOP

原來還珠樓主李壽民,知道了。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梁羽生生平及作品

 

 

梁羽生,本名陳文統。1926年4月5日生於中國廣西蒙山。被譽為新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大陸廣西蒙山人。世代書香門第,家境頗為富裕,因受家庭環境影響,熟讀古文詩詞。一九四三年拜史學家簡又文教授 為師,學到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抗戰勝利後,進入廣州嶺南大學讀書,學的是國際經濟。畢業後進入香港《新晚報》擔任副刊編輯,一九四九年以後定居香港,現僑 居澳洲雪梨。 梁羽生從小就喜歡看武俠小說,多才多藝,文史造詣頗深,曾用「梁慧如」、「馮瑜寧」等筆名發表過許多散文、文藝評論和文史隨筆。也曾用「陳魯」的筆名寫評 論中國象棋的文章。一九五四年,由於香港武術界太極派和白鶴派的一場公開比武,造成香港社會的轟動,因此《新晚報》便商請梁羽生撰寫武俠小說在報上發表, 於是梁羽生便寫了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由於大受讀者喜愛,因此開始了他創作武俠小說的生涯。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四年,共創作了三十六部武 俠小說,總字數達一千多萬字,和金庸同為香港最重要的武俠小說作家。 從《龍虎鬥京華》一書開始,梁羽生創作的武俠小說大多以一闋詞為開頭,書中男女主角也多文武全才、愛好詩詞歌賦,成為其作品最大的特色。而從隋唐到明清, 將歷史與小說的內容相結合,則是其作品的第二個特色。不同於其他武俠小說家推崇少林、武當為武學中的正宗,梁羽生從《七劍下天山》起,所寫的《塞外奇俠 傳》、《江湖三女俠》、《冰魄寒光劍》、《冰川天女傳》、《雲海玉弓緣》、《冰河洗劍錄》等系列作品,莫不獨尊「天山派」為武學的主流正宗,成為其作品的 第三個特色。 在所創作的作品中,梁羽生自認為《萍蹤俠影錄》、《女帝奇英傳》、《雲海玉弓緣》三部書是其代表作,而其他的作品如《白髮魔女傳》等,也常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可說是創作水準整齊的作家,作品也具有文學的價值。





經歷

曾在廣西桂林 桂林中學讀完高中,在中學時就喜歡寫詞。他從1952年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斗京華》到1984年「封筆」為止,在32年間共創作了35部武俠小說,計160冊,總字數達到1000萬字。作品多次被改編成電視或電影。



梁羽生擅長於在不被認為是正統的武俠小說中,滲入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他喜在小說中穿插中國傳統詩文。其小說大半以悲劇收場,也迎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觀。

參考資料 http://hklit2007.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html



武俠小說

梁羽生武俠小說創作年表

《龍虎斗京華》1954.1.20-1954.8.1發表

《草莽龍蛇傳》1954.8.11-1955.2.5發表

《七劍下天山》1956.2.15-1957.3.31發表

《江湖三女俠》1957.4.8-1958.12.10發表

《白髮魔女傳》1957.8.5-1958.9.8 發表

《塞外奇俠傳》約1957-1958發表

《萍蹤俠影錄》1959.1.1-1960.2.16發表

《冰川天女傳》1959.8.5-1960.12.18發表

《還劍奇情錄》1959.11-1960.5發表

《散花女俠》1960.2.23-1961.6.22發表

《女帝奇英傳》1961.7.1-1962.8.6發表

《聯劍風雲錄》1961.7.3-1962.11.25發表

《雲海玉弓緣》1961.10.12-1963.8.9發表

《冰魄寒光劍》約1962初發表

《大唐游俠傳》1963.1.1-1964.6.14發表

《冰河洗劍錄》1963.8.24-1965.8.22發表

《龍鳳寶釵緣》1964.6.25-1966.5.15發表

《挑燈看劍錄》1964.7.1-1968.6.23發表

《風雷震九州》1965.9.22-1967.9.28發表

《慧心劍魔》1966.5.23-1968.3.14發表

《俠骨丹心》1967.10.5-1969.6.20發表

《瀚海雄風》1968.3.15-1970.1.21發表

《鳴鏑風雲錄》1968.6.24-1972.5.19發表

《游劍江湖》1969.7.1-1972.2.4發表

《風雲雷電》1970.2.9-1971.12.31發表

《牧野流星》1972.2.16-1975.1.13發表

《廣陵劍》1972.6.3-1976.7.31發表

《武林三絕》1972.10.1-1976.8.16發表

《絕塞傳烽錄》1975.2.12-1978.4.10發表

《劍網塵絲》

《幻劍靈旗》

《飛鳳擒龍》1978.9修訂

《彈指驚雷》1977.5.1-1981.3.9發表

《武當一劍》1980.5.9-1983.8.2發表

《武林天驕》





梁羽生作品全集   《萍蹤俠影錄》(共二冊)   《七劍下天山》(共二冊)   《江湖三女俠》(共三冊)   《雪海玉弓緣》(共三冊)   《冰川天女傳》(共三冊)   《女帝奇英傳》(共二冊)   《大唐游俠傳》(共三冊)   《龍鳳寶釵緣》(共三冊)   《廣陵劍》(共四冊)   《挑燈看劍錄》(共五冊)   《鳴鏑風雲錄》(共五冊)   《慧劍心魔》(共三冊)   《瀚海雄風》(共四冊)   《還劍奇情錄》(全一冊)   《風雲雷電》(共五冊)   《冰河洗劍錄》(共三冊)   《風雷震九州》(共三冊)   《俠骨丹心》(共三冊)   《散花女俠傳》(共二冊)   《聯劍風雲錄》(共三冊)



  梁羽生新作系列   《白髮魔女傳》(共二冊)   《武林天驕》(共二冊)   《武當一劍》(共三冊)   《游劍江湖》(共四冊)   《牧野流星》(共四冊)   《彈指驚雷》(共三冊)   《絕塞傳烽錄》(共二冊)   《劍網塵絲》(共三冊)   《幻劍靈旗》(共二冊)   《塞外奇俠傳》(全一冊)   《冰魄寒光劍》(全一冊)   《飛鳳潛龍》(全一冊)   《龍虎斗京華》(全一冊)

 

其作品的 次序關連都整理出來了,,照這個次序去看就可以很完整及有系統的把梁羽生的作品看完

序號 書名

1 還劍奇情錄

2 萍蹤俠影錄

3 散花女俠

4 聯劍風雲錄

5 廣陵劍

6 白髮魔女傳

7 塞外奇俠傳

8 七劍下天山

9 江湖三女俠

10 冰魄寒光劍

11 冰川天女傳

12 雲海玉弓緣

13 冰河洗劍錄

14 風雷震九州

15 俠骨丹心

16 遊劍江湖

17 牧野流星

18 彈指驚雷

19 絕塞傳鋒錄

20 劍網塵絲

21 幻劍靈旗



i 大唐游俠傳

ii 龍鳳寶釵緣

iii 慧劍心魔



獨立本 女帝奇英傳

獨立本 飛鳳潛龍

沒出 武林三絕

沒出 武當一劍



a 武林天驕

b 狂俠天驕魔女

c 瀚海雄風

d 鳴鏑風雲錄

e 風雲雷電



I 龍虎鬥京華

II 草莽龍蛇傳





又可分幾個唔同o既朝代。

唐朝:  女帝奇英傳 大唐游俠傳 龍鳳寶釵緣 慧劍心魔

宋朝:  武林天驕 狂俠天驕魔女 飛鳳潛龍  鳴鏑風云錄 風云雷電

明朝:  還劍奇情錄 萍蹤俠影錄 散花女俠  聯劍風云錄 瀚海雄風 廣陵劍

清朝:  塞外奇俠傳 白發魔女傳 七劍下天山 江湖三女俠 冰魄寒光劍 冰川天女傳 云海玉弓緣

冰河洗劍錄 風雷震九洲 俠骨丹心  游劍江湖  牧野流星  彈指惊雷  絕塞傳烽錄

劍网塵絲  幻劍靈旗  武當一劍  龍虎斗京華 草莽龍蛇傳

參考資料 http://www.hkfiction.com小說村
[ 本帖最後由 ABOY 於 28-1-2009 02:33 編輯 ]

TOP

梁老看自己的武俠小說拍成電視/電影

梁老看自己的武俠小說拍成電視/電影

人物周刊:最近,徐克要將《七劍下天山》改編成電影,如果變動較大,您會不會不滿意?

梁羽生:那要看有沒有創意。我這樣想,小說和電影是不同的。寫小說是一個人的事情,腦筋裏面怎麼想就怎麼寫,個人性非常強,但是電影是teamwork,一群人的工作,甚至燈光不好都不行。尤其作為一部內涵比較豐富的小說,突入點很多,您可以從這方面進去,也可以從那方面。比如《七劍下天山》,納蘭容若,是清代第一才子,很有浪漫故事,從這個角度進去,就是另外一個故事;從時代入手,清朝入關,民族鬥爭,又是一個切入點。

人物周刊:到目前為止,改編的影視作品您最滿意的是哪一部?

梁羽生:好像沒有(笑)。比較滿意的,是劉松仁和米雪演的《萍蹤俠影》
 
人物周刊:內地觀眾對張國榮、林青霞的《白發魔女傳》印象較深,但跟原著不大一樣,據說您不太滿意?

梁羽生:對對,和原著不大一樣,那個是唯美一點,拿到一個巴黎國際影展的冠軍。但很難講滿意不滿意,他們的特長就在那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同特點,金庸是金庸,梁羽生是梁羽生,古龍是古龍,我去寫古龍,那不像。要尊重作家,也要尊重導演。

人物周刊:您最鐘愛的是天山係列,很多時候都會寫到天山,但其實您根本沒有去過,對吧?

梁羽生:沒有,我想去,但身體不行。
人物周刊:當時您的武俠小說都是在報紙上連載的,每天大概要寫多少字?

梁羽生:看情況,一篇就是1000字,一般是寫兩三篇,最多的時候寫過4篇,另外還有一些雜文。我寫的時候比較困難一點,要看看參考書,還要思考一下,我寫得比較認真。

人物周刊:同時寫幾部,有沒有搞錯的時候?

梁羽生 :有這個可能啊,我不知道,很難講,也許可能也會錯。

人物周刊:其實開始寫的時候也不知道結局如何?

梁羽生:有大概,很模糊的,慢慢具體化,要一路一路想,可能中途收到讀者來信,或者自己看了什麼書,改變的話也不一定。

人物周刊:近來金庸說要改寫幾部小說的結局,您有沒有這個打算?

梁羽生:我80多歲了,恐怕不行了(笑),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個人到某個年齡,想法會為了什麼而改呢?可能是年齡不同,想法不同,也可能是時代不同,要與時並進。改有改的好處,不改有不改的好處,不改就保持原來的我,我不想以80歲的我寫30歲的我,幼稚也好,不成熟也好,那都是真我。一到老了,人的智商就會兩升兩降,創造力和記憶力下降,但是分析和綜合能力卻相對提高。


羅孚形容,梁羽生對文壇貢獻良多,文采風流,特別精通詩詞,為武俠小說開創新風格。《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作者聯會執行會長潘耀明亦稱,上一代武俠小說只着重刀光劍影,鮮有文學修辭,直至梁羽生出道,才為小說引入古典文學風格和豐富修辭,為武俠小說添上文學價值,並在後來的金庸 小說發揚光大。

 

其實"武林三絕"是因?還需要修改而未出版外...其他三十四部都出版了 (這是梁老於1998年10月寫於悉尼的《筆花六照》所載)
十多年前我曾找過此書.也曾問過天地.他們都說沒出版過小說.
網上打出的網友相信是有心人.找到當年報紙.再打上.
有人曾打上第一版倚天及射鵰.我說的是白眉派和歐陽公子版本.
七幾年的版本報紙.
找到也不出奇.但絕對不是你和我而矣.

網上版

http://translate.google.com.hk/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tieba.baidu.com/f%3Fkz%3D184369795&sa=X&oi=translate&resnum=1&ct=result&prev=/search%3Fq%3D%25E6%25A2%2581%25E7%25BE%25BD%25E7%2594%259F%2B%2B%2B%25E6%25AD%25A6%25E6%259E%2597%25E4%25B8%2589%25E7%25B5%2595%26hl%3Dzh-TW%26sa%3DG

TOP

原來梁羽生先生已經逝世!真是可惜! 

 

他的作品我雖然不是全數看完, 但看過的都印象深刻!我最喜愛的有冰川天女傳, 雲海玉弓緣, 同冰河洗劍錄這三部, 因為故事性強, 有連貫性, 當中最難得是金世遺可以與菊之華在冰河洗劍錄中再續前緣, 不過我始終覺得佢同厲勝男先算天生一對, 但系他們愛得太悲苦了。我最近才重看完第一部。 早前想找冰魄寒光劍一書, 但在港遍尋不獲, 希望下星期返深圳可以找到。(3月8日補註:最近往旺角某樓上書店,竟然意外找到絕版的.冰魄寒光劍(繁體字版),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

 

其實梁先生的作品早於70年代至80年代中曾相當受歡迎, 與金庸先生可謂分庭伉儷, 他有許多作品也曾改編電視劇及電影, 我記憶中有:

 

電影 - 江湖三女俠 - 由夏萍扮演呂四娘。

 

電影 / 電視劇 - 白髮魔女傳 - 我鐘意電影版(林青霞)的影像凌厲及唯美風格, ATV鮑喜靜姐姐當年都主演過白髮魔女一角, 我家老父非常喜愛首電影主題曲, 我只記得歌詞經常重覆"是魔?!非魔?!是魔?!非魔?!", 都幾好聴!電視劇就佳視(白彪/李麗麗), 亞視(魏秋樺)及無綫(菜少芬)都有拍過,大陸版(張智霖/水寧)的情節改動太多, 不大理想, 亞視同佳視版應該最接近原著, 我比較喜歡亞視版!

 

電視劇 - 萍蹤俠影錄 - 印象中好似淨系得佳視版(劉松仁/米雪)。 

 

電視劇 - 聯劍風雲錄 - 好像是佳視出品, 楊盼盼主演, 這項資料可能有錯, 請各位指正, 多謝幫忙!

 

電視劇 - 雲海玉弓緣 - 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亞視版(曾偉權/馬敏儀), 用心拍攝之作 一個是無綫近年制作(林峯/應采兒/葉旋), 對梁羽生迷系個侮辱 , 班演員其實唔系太差, 但劇本就......     

 

電視劇 - 武林天驕 - 好似淨系得亞視版, 斑斑主演, 男主角好似曾經扮過張丹楓, 主演過金刀情俠同九月鷹飛(余安安版), 有冇邊位記得佢個名號呢?

 

講開武俠小說, 其實我都十分喜愛還珠樓主同金庸, 我依家會不時重温精彩情節!  我家裡套聯經出版的蜀山劍俠傳有好多註釋, 相當有用, 反而早幾年在大陸買的還珠樓主全集就一個註解都無!

[ 本帖最後由 虎榮 於 8-3-2009 16:23 編輯 ]

TOP


 萍蹤俠影錄 -亞視版係劉松仁/米雪.佳視應該係陳強/楊盼盼.萍蹤俠影任飄揚,白馬書生倍情傷,散花女俠仇似海,愛侶原是苦鴛鴦.

鮑喜靜姐姐當年都主演過白髮魔女一角,這電影我也買過VCD來睇,十分差勁.

佳視-白彪/李麗麗, 亞視-魏秋樺/曾偉權,尤以亞視版較好,斑斑唱的主題曲,十分閱耳 : 柔腸俠骨女兒命 .......

雲海玉弓緣只睇亞視版-曾偉權/馬敏兒,其他的真係頂吾順,

武林天驕 -亞視叫狂俠天驕魔女, 斑斑主演,男角好似叫遊天龍.

梁羽生寫的武俠/江湖,加上有d歷史,寫得好好,金庸寫得有d做作,男主角有好多相同之處,反來覆去,郬有共同點(雖然不是全部).

http://news.sina.com/c/2009-01-28/075517117518.shtml


[ 本帖最後由 moneyismymoney 於 7-2-2009 04:02 編輯 ]

TOP

多謝指正!

TOP

梁羽生先生逝世的消息,在我們這邊華人社區也造成一定的轟動,尤其他本身在Sydney定居。

另外,看回我們oldcake.net 網友在這裡的理性討論,而且謙讓,我真的很欣賞你們的風度!!
我在別的論壇真的看不到...

TOP

引用:
原帖由 toby 於 7-2-2009 11:19 發表 梁羽生先生逝世的消息,在我們這邊華人社區也造成一定的轟動,尤其他本身在Sydney定居。另外,看回我們oldcake.net 網友在這裡的理性討論,而且謙讓,我真的很欣賞你們的風度!!我在別的論壇真的看不到...

呢個亦係老餅壇最可貴既地方...

 

我就咁認為...

古龍金庸梁羽生各有風格...

如果喜愛偵探加浪子...會鍾意古龍既比較多...而且內心戲比較多...

如果喜愛大路同英雄...會欣賞金庸既較為多...而且講道理比較多...

 

梁羽生既作品就有點介乎浪子同大俠之間...

反而似一個負責記錄江湖事蹟既書生...

特攝之家重開了!!!
歡迎各位參觀: 特攝之家

TOP

引用:
原帖由 moneyismymoney 於 7-2-2009 03:49 發表  萍蹤俠影錄 -亞視版係劉松仁/米雪.佳視應該係陳強/楊盼盼.萍蹤俠影任飄揚,白馬書生倍情傷,散花女俠仇似海,愛侶原是苦鴛鴦.鮑喜靜姐姐當年都主演過白髮魔女一角,這電影我也買過VCD來睇,十分差勁.佳視-白彪 ...

 

我諗我將陳強/楊盼盼套萍蹤俠影同聯剣風雲搞亂左, 佳視應該無拍過聯剣風雲

 

講開主題曲, 斑斑主演套"狂俠,天嬌, 魔女"的主題曲都十分悅耳動聽, 歌詞十分優美, 現摘錄如下, 希望沒有記錯, 我愛人 話遲一陣子會幫我編一個簡譜 

 

合唱:

 

男: 利劍點破情網

女: 寸心亂, 淚相行

女: 月冷,星暗,路險

男: 心如鐵如鋼

女: 亂世不許彷駌鴦

男: 真愛失去心已傷

女: 解憂患

男: 男兒志在四方,

女: 痴情語, 心內藏,  

男: 阿呀...

女: 莫怨分手兩匆匆

男: 風雨吹散熱浪

女: 相偎傍

男: 無奈已別愛海

女: 心難暖, 空惆悵

男: 阿呀...

男: 一盞孤燈照寒窗

女: 寒夜怕冷霜

男: 一片痴心譜絕響

女: 為愛譜絕響

男: 江山遭劫人朝瘁,

女: 要把世上苦盡嚐!

男: 要把苦盡嚐!

男: 一片丹心保故鄉

女: 無謂再心傷

男: 一片痴心譜絕響

女: 為愛譜絕響

男: 一劍指處江河暢

女:劍指江河暢

男: 他朝劫後會相逢

女: 阿呀...

男女: 重把愛歌續唱!

  

TOP

澳 洲 華 人 追 思 梁 羽 生

【 本 報 訊 】 新 華 社 報 道 , 澳 洲 悉 尼 華 人 文 壇 昨 日 為 一 代 武 俠 小 說 宗 師 梁 羽 生 舉 行 追 思 會 , 澳 洲 百 多 名 華 文 作 家 、 梁 羽 生 的 生 前 好 友 以 及 忠 實 讀 者 出 席 悼 念 。
追 思 會 歷 時 兩 小 時 , 大 會 展 示 了 大 量 梁 羽 生 生 平 的 圖 片 , 緬 懷 大 師 的 生 涯 與 他 謙 和 慈 悲 的 處 世 態 度 。 梁 老 的 遺 孀 和 子 女 未 有 前 來 參 加 , 委 託 移 居 當 地 的 香 港 大 學 前 任  授 陳 耀 南 , 代 表 向 追 思 會 參 加 者 表 示 感 謝 。 與 梁 羽 生 去 年 11 月 同 獲 「 澳 華 文 化 界 終 身 成 就 獎 」 的 作 家 趙 大 鈍 也 有 出 席 並 獻 花 , 他 說 對 好 朋 友 離 逝 感 到 十 分 悲 痛 , 近 日 專 門 為 此 賦 詩 。
梁 羽 生 於 上 月 22 日 因 病 去 世 , 享 年 84 歲 , 其 後 安 葬 悉 尼 北 區 的 公 墓 舉 行 , 根 據 家 人 的 意 願 , 葬 禮 依 照 基 督  儀 式 舉 行 , 十 分 低 調 , 僅 70 多 人 參 加 。

http://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art_main.cfm?iss_id=20090222&sec_id=4104&subsec_id=11867&art_id=12253844

 

TOP

最近路過旺角書店,無意中發現天地圖書原來為梁羽生先生出了一部題為"統覽孤懷"的詩詞.對聯選輯(楊健思先生編).閱後方知梁先生詩詞造詣十分之高. 現摘錄數首與大家分享!

 

梁先生十六歳時所作的第一首詞.人月圓(1940):

 

不堪回首當年事,

休上望鄉台,

故園荒無,

故人零落,

故跡難埋!

萍水重逢,

悲歡離合,

喬木蒼苔.

化年花發,

天涯音訊,

能否傳來.

 

這是他為表妹韋盈(字月仙)的紀念冊所題的.另外他又將表妹的名字作了以下的一副對聯:

 

月色無痕,綠窗朱戶年年繞;

仙妹有恨,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對聯還寫進了.冰川天女傳的第六回呢!

 

此外他為悉尼中華文化中心及雪梨唐人街亦題了:

 

中土傳薪,文煇德薄,

華堂展藝,化俗揚光.

 

四海皆兄弟焉,何須論異族同族;

五洲一乾坤耳,底事分他鄉故鄉.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23-8-2009 13:17 發表 最近路過旺角書店,無意中發現天地圖書原來為梁羽生先生出了一部題為"統覽孤懷"的詩詞.對聯選輯(楊健思先生編).閱後方知梁先生詩詞造詣十分之高. 現摘錄數首與大家分享!   梁先生十六歳時所作的第 ...

 

Though I really appreciate Mr. Leung and the late Mr. Leung has excellant Chi Written Skills, for my personal perception, I prefer 金庸 and 古龍 than the late Mr. Leung.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23-8-2009 13:17 發表 最近路過旺角書店,無意中發現天地圖書原來為梁羽生先生出了一部題為"統覽孤懷"的詩詞.對聯選輯(楊健思先生編).閱後方知梁先生詩詞造詣十分之高. 現摘錄數首與大家分享!   梁先生十六歳時所作的第 ...

我看過梁先生的作品不多,但他勝在不花巧,又清新.

TOP

引用:
原帖由 George 於 25-8-2009 12:41 發表   Though I really appreciate Mr. Leung and the late Mr. Leung has excellant Chi Written Skills, for my personal perception, I prefer 金庸 and 古龍 than the late Mr. Leung.

 

引用:
原帖由 moneyismymoney 於 25-8-2009 16:12 發表 我看過梁先生的作品不多,但他勝在不花巧,又清新.

 

兩位觀點小弟完全明白! 各人有各人口味麻!

 

就算系我自己,我都系比較鐘意還珠樓主多少少,他是魔筆有鬼,蜀山劍更有千鈞威力,如七寶樓臺,目迷五色!.

 

至於梁羽生先生.金庸先生及古龍先生,我就覺得他們三人各勝善長,很難說誰比較優勝!只可說口味不同!我對三位大師作品的觀感如下:

 

首先,我覺得梁先生勝於寫境舒情,招式比拼有武俠意境,行文亦帶點俠氣!但人物刻劃方面點到即止,有點輕描淡寫的感覺,少了立體感.

而"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查大俠則善於寫情及人物心理層次的變化!招式雖然新穎,但實感不算很強,招式威力只可憑想像力!這可能與查先生非習武之人有關吧.其次他對周易術數的認識亦有點粗疏,這在九陰真經的名稱中就露了底.文中記載九陰真經乃道家真經,屬至陰至柔一類,與至剛至陽的佛教九陽神功相對,但中國向以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更屬乾剛數中之最,故九陰真經這個名字是有點問題的.

最後飛刀又見飛刀,結局之外還有結局的醉俠古龍則明顯走徧峰,他寫懸疑偵探佈局的橋段無出其右,但他絶不精於招式創作,筆下的絶色美女亦多為變態狂魔(邀月宮主.林仙兒及上官小仙均是),不大是小弟杯茶!

TOP